分享

高考故事丨杨秀莉:儿子的高考岁月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2-06-05 发布于山东

又是一年6月初,又到一年高考时,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看着急匆匆奔走在路上的高考学子,不由得想起五年前——儿子的高考岁月。

高考前

高考一练结束,儿子成绩不错,发挥超常,竟然坐了班里的第一把交椅。

这虽令一家人欣喜无比,但我更关注孩子的身体,一个多月的“十八盘”冲刺,这50公斤重的小体格,能吃得消吗?

于是,我和老公明确分工,为了保证他每天的睡眠时间。老公负责每天早送晚接,将儿子每天步行十分钟的路程,缩短成五分钟。

饮食方面,一向不擅长柴米油盐的我,参考网上书上的美食大全,每天准备各式各样的营养餐,荤素蛋鲜均衡搭配。

宝贝也非常注意自己的身体,酷爱冷食饮料的他,也能主动和爱食说Bye-Bye。

转眼离高考还有一周,查出了高考考点。考点不在本校,用儿子的话来说,“运气不佳,不占地利”。我们虽然心里也不舒服,但还是小心翼翼的劝解。

好在所在考点的条件优越,不但是崭新的教室、崭新的桌椅,还有高大上的空调在候着他。孩子心情大好,看到孩子满心欢喜的笑容,我们悬着的那颗心才慢慢放下。

高考中

短暂又漫长的高考,如期而至,早晨六点不到,一向三遍五遍都叫不起来的儿子,那天起得出奇的早,看得出孩子紧张了。

善解人意的儿子,怕我们过于担心,一直在善意地说着谎言,“没事,晚上睡得很好”,让我们放心。

我们家都是无神论者,但那天,我却迷信了一回,不敢透露给老公,更不敢透露给孩子——悄悄穿上了我那件大红色上衣,默默期盼孩子第一科开考顺利。

离考试还有一个多小时,考场门口已经是人山人海。送考的比高考的人数多了将近两倍。

终于熬到了8:20,学校大门敞开,考生开始入场,我看着儿子随着成群的学生涌进校园,直到拐弯儿,消失。

考试正式开始了,校园内显得格外安静,校门口的家长并没有立即散去,爱心机构免费提供的空调大客车,爱心太阳伞和瓶装纯净水,给在烈日下静候孩子的家长,送来丝丝凉爽。

两个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在家长们焦急的等待中悄然流过。铃声响了,语文考试结束——这可是儿子的弱项,我刚刚平静的心,又开始悬了起来。

人群中出现了昂首阔步的儿子,我的第六感告诉我,应该首场告捷吧。

下午,数学,正常。

第二天上午考理综,又是难熬的两个半小时。

虽然知道理综是孩子的强项,但对于初次使用理综全国卷的山东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个大大的挑战。更何况,理综是三门学科的综合,量大,题难,300分啊,要在两个半小时完成。

我祈祷又祈祷:儿子,可得坚持住啊!

11点半,理综考试结束,人群中出现儿子瘦弱的身影。从神态上,就可以看出,孩子已疲劳至极。

我的心微微一痛,叫过儿子。儿子坐上电动车,将头靠在我的后背上,只说了一句:“妈妈,我先闭眼歇会儿。”只记得当时我的眼眶是热的,鼻子是酸的,心是疼的。

后来听儿子说,等他把理综试卷做完时,离交卷时间还有十五分钟,当时他的眼前是黑的,在桌上趴了几分钟,然后开始整理试卷,检查名字、考号。理综一遍过,丝毫没有检查的余地。下午,英语,正常。

高考后

高考终于结束了,儿子像出笼的小鸟,开始无拘无束,当晚就将电脑搬入自己的卧室,准备玩他个天昏地暗。

9号晚高考答案公布,儿子蔫了,说有失误,最高也就能考620分,估计他要去的学校、要学的专业要黄。

他说,考前曾在班里跟同学们说过,能考上北京化工大学,也就别无所求了。因为儿子酷爱化学,虽然北化算不上中国一流的大学,但那里有儿子喜爱的化学专业,那是我们家宝贝追梦的地方。

又是一轮漫长的等待,16天。6月24号下午3点半,高考成绩出炉。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五,正赶上我的两节语文课。从教20多年的我,从未有过地失态,讲课颠三倒四,心里不知是乱,是慌还是急,说不清道不明。估计在家等成绩的儿子,也是心急如焚吧。

懂事的学生悄悄问我,“老师,你怎么了,不舒服吗?”我如实相告:“今天是我们家你们哥哥高考成绩揭晓的日子,抱歉啊,孩子们。”

下课铃响了,三点半已过,可能是心有灵犀,正打算给孩子打电话时,家里电话响起。这时,我已走到办公室门口,热心的同事们都在盼望着我的到来,其实,是想知道我儿子的高考成绩啊。

“妈妈,我语文考了……”旁边的李老师说:“说总分,总分考了多少?”我马上说:“孩子,说总分。”“哦,633。”

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整个办公室老师们灿烂的笑容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此时,电话不停,微信不断……

我内心最深处有一个声音在悄悄的告诉我,儿子可以去他理想的学校追梦了……

【作者简介】

杨秀莉,德州市第十二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三十余载。喜欢散文写作。

■作者:杨秀莉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