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斋」宋焘考取功名,却请求关羽放他回家,其中有何深意

 老大姐嗨 2022-06-05 发布于山东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蒲松龄,字留仙,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蒲松龄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小地主兼小商人家庭,十分重视子弟的功名。受此影响,蒲松龄一生都为功名所累。他19岁时参加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轰动乡邻,此后连年赶考,却屡试不中,一直到70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深陷于科举考试之中

文章图片1

蒲松龄

一:《聊斋志异》的来源

这样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屡试不中的挫折及随之而来的贫苦生活使他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并对科举制度有所质疑;另一方面,他又深受传统价值观和家风的影响,始终无法割舍对'金榜题名'所抱有的那份希望。在这种矛盾心理的影响下,他常常有意无意地将自己对生活的些企盼投射到作品当中。怀才不遇的落魄书生、不期而至的美丽女妖、在妖术的帮助下获取功……这些出现在小说中的情节,与其说是蒲松龄的文学创作,倒不如说是他本人在内心极度绝望的情况下所做的'白日梦'

文章图片2

蒲松龄邮票,左边是文中常出现的美人和狐狸

当然,'白日梦'只是《聊斋志异》中很小的一部分。这部小说集是蒲松龄在广泛搜集民间传说和野史逸闻的基础上,精心整理、撰写而成的,因此可以说它是当时流传在纸面上或口头上的各种奇闻异事的一个大合集。清人邹弢(tāo)曾在《三借庐笔谈》中这样描述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过程:'蒲留仙先生作 《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大瓷缸,中贮苦茗,具烟一包,置行人道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著,成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骨,此书方告成。'虽然这只是邹弢(tāo)的一家之言, 并不一定真有其事, 但足以想见蒲松龄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所采取的虔诚态度、所付出的辛苦和汗水。

文章图片3

本文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考城隍》,原文内容如下。

二:《考城隍》原文

有个秀才名叫宋焘(tāo),住在县城里。他生性耿直,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大方,被大家尊称为宋公。有一天,宋公生病了。他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恍惚之间,忽然看见一个官差打扮的人牵着一匹高大的红马走进来。这人径直走到他的床前,深深地作了一个揖(yī),恭敬地说:'宋公, 请您起身吧,我是专门过来接您到京城赶考去的。'

文章图片4

宋公浑身酸软无力,脑子也迷迷糊糊的,便脱口问道:'考官大人还没来,怎么突然说要开考呢?另外,笔墨纸砚替我准各了没有?'官差并不答话,只是再三催他即刻启程。宋公无奈,只得勉强挣扎着起身骑马跟那官差去了。官差领着宋公走到条陌生的路上,路的两旁都是宋公从未见过的景色。

走了很久,他们来到一座俨然是帝王居住的都城前。马并没有就此停下来,而是径直走进一所雄伟庄严的府衙。宋公抬头看,只见正中大堂上坐若十多位衣冠楚楚、相貌威严的官员,可是自己大多都不认得。只有那赤面长须的关公,因为在庙堂多次见过他的塑像,倒是十分眼熟。考场就设在大堂下,那里并排放着两张书桌、两个绣花坐墩,桌上笔、墨、纸、砚应有尽有。

文章图片5

《考城隍》

一位秀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看样子仿佛等了很长时间,单等宋公来了开考。于是宋公赶忙快走几步过去,挨着那先到的秀才,在另一张书桌前坐了下来。不一会儿,有人给宋公和秀才发了题,纸上写着:'一人二人,有心无心。'

宋公和秀才时而拧眉苦思,时而又奋笔疾书。没多久,他们便各自将写好的文章呈了上去。堂上诸官相互传阅,看到宋公在文章里写出'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样的妙句,都赞叹不已。随即将宋公召上殿来, 传谕说:'现在河南省还空缺一个城隍的职位,以你的才学、品德是当之无愧的。'

宋公听到要他去当城隍,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死后的魂灵来到了阴曹地府。想到家中还有白发老母亲无人奉养,不觉落下泪来,于是向堂上官员请求说:'小人才疏学浅,如今受到封赏重用,本应欣然受命,可是我还有七十多老母亲在世,请允许我为母亲养老送终之后,再听任各位大人的调用。'

文章图片6

帝王模样的官员听宋公这么说,立即命令手下查询宋母的阳寿。一个长胡子的小官拿了一本名册,翻看了一遍,回答道:'宋母阳间的寿命还有九年。'堂上各官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难以做出决定。

就在这时,那个关公起身说道:'这样吧,干脆先让秀才替他干九年政务,九年以后再让他来替换秀才好了。'帝王模样的官员点点头,转脸对宋公说:'本应让你立刻走马上任,现在看你这么有仁孝之心,就给你九年的假期吧。'接着,他又勉励秀才要奉公守法,清康为官。

宋公和秀才连忙叩头谢恩,一同下殿去了。宋公要回阳间了,秀才拉着他的手,一直把他送到郊外。秀才告诉宋公,他姓张,是长山人。临别还赠诗首作为留念,诗中有两句是这样说的: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

文章图片7

宋公骑马回到家里,好像做了一场噩梦,又突然醒了过来。他这才发现,家人以为他已经病逝,将他抬入棺材了。宋母听见宋公在棺材里呻吟,又惊又喜,连忙将儿子扶出来。半日之后宋公渐新开门说话了。宋公痊愈后,仍不忘梦中之事,托人去长山打听,竟然真有个姓张的秀才,在那天死了。

九年以后,宋母果然去世了,宋公将母亲安葬完毕,痛痛快快的洗了个澡,然后躺进事先准备好的棺材里,闭眼死去了。宋公的岳父,住在县城西关,这天,他忽见宋公身穿官服走来,后边还跟着很多车马、随从。宋公来到堂上向岳父拜了几拜便走了。岳父家的人都觉得很吃惊,不知道宋公何时成了大官,便派人到村子里打听,这才知道宋公已经死了。

文章图片8

宋公曾写有自传,可惜后来因为战乱散失了。这里写的仅是个大概情况。

三: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意思就是你带着作秀的心情去做些善事,做了善事也不要赏;无意之间做了恶事,上天也不会惩罚。

这就是蒲松龄的第一篇文章《考城隍》,提出了这么一个善恶的观念。《聊斋志异》点评家认为这个观念是始终贯彻的。宋焘认为,对善恶要从人的动机上判定,而不以效果作为判定的惟一标准。从实际出发,对善恶的后果作具体分析,然后赏罚分明,论功行赏。这是做官的基本条件。这两句,既表明了宋焘具备了当官的必要条件,有赏罚分明的才干,又包含有对封建社会善恶不分,黑白不明的抨击,同时也暗含着作者自己因久试不第而郁结在胸中的积怨。《聊斋志异》这本书当中,我觉得这个观念是很对的。

文章图片9

'一人二人,有心无心。'这句话其实表明了作者的一种看法,但是并无全文说明不了什么。 '有心无心'说的不是是否知情,而是是否刻意。也就是说,作者认为'刻刻意善欲人知者,其心不在为善而在邀买人心,善事一出,万众夸奖,甚至得官得财。既然阳有所得,那么阴不必奖,因为其行善本非为善,不过求财求名。求仁得仁,又有何怨;而无心为恶,本非特意伤人害物,而既已伤,则人谤之,刑拘之,而其本心必煎熬,此阳有所报,那么阴不必罚'。

四: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

意思是只要有花有酒的地方,就算时令不是春天,也和春天到时一样。虽然无灯无烛,但是只要有明月照耀就可以。这两句是描写阴间的情形,是《聊斋志异》中和宋公一起去阴间考试的一个秀才送给宋公的赠别诗,奉劝宋公不要为外物所制,保持心地一片澄明,这与作者的一生遭遇是相符的。

文章图片10

蒲松龄

作者以此来安慰自己,虽然应试不第,但仍然可以活的潇洒。体现了诗人悠然、乐观、满足、不畏坎坷的境界。只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一点乐趣变可以使人心中四季如春;只要心中有理想,即使没有任何外界的帮助,黑夜也早晚会过去,人生的困难也最终会解决。

纵观《考城隍》,既有作者的屡试不中的愤懑,又有对人世间的亲情的赞美,即使能做大官,但由于老母亲还无人奉养,便毅然决然请求考官放自己回家,等母亲去世后再来做官。'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样的妙句值得我们每个人牢记在心。

参考书籍:

《聊斋志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