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四处桃花源

 聚游 2022-06-05 发布于上海

中国有四处桃花源湖南常德桃花源、安徽黟县桃源洞,重庆酉阳桃花源和云南广南的坝美


湖南常德桃花源  

 

四处桃花源中,湖南常德桃花源似乎是最正宗的,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城西南15公里处,就连所处的地名也叫桃源县。

桃花源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他在《桃花源记》中构筑了一个环境优美、没有纷争的地方,引起人们无比向往,成为了隐逸文化的见证。因而有相当多的人为了一种心理追求,遍历名山大川,去寻找这一处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也由此出现了很多冠以“桃花源”的地方,至于遍种桃花喻称“桃花源”更是不在少数。那么桃花源真迹到底在哪里呢?根据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诗并序》所描述的避秦绝境原型,对于何处是桃花源的定论有其共同的特点:其一,有青山绿水,芳草遍野,桃花夹津;其二,群山环绕,山有小洞且能穿行,此乃桃花源特色的大奇观,故后人谓曰桃源古洞;其三,穿洞而过,眼前豁然开朗,美景耀然眼前:耕地平旷,房舍井然;庄稼繁茂,男耕女织,歌舞升平,好一幅人间美景。

湖南常德的桃花源景区,既有山水田园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又有历史传说之奇,举世闻名。其中秦人古洞,相传为武陵渔人进村的口子,长67米,开始狭窄,数十步后,豁然开朗,眼前是一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古村落,村民世世代代在这块乐土里,繁衍生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里许多人家都姓秦,大概是为“避秦时乱”,就以朝代为姓吧。而秦人古道则传为避乱秦人送武陵渔人走出世外桃源的通道,婉蜒近千米。千百年来,陶渊明、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牧、刘禹锡、韩愈、陆游、苏轼等文人墨客,都曾到过这里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文和墨迹。1995年3月24日,原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桃花源之后,认定“这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并题词留念。

 

安徽黟县桃源洞

除了湖南常德桃花源,安徽黟县也有陶氏后代,因此有人说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所著的《桃花源记》中的生活雏形取是自安徽黟县。的确,安徽黟县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与社会环境与陶渊明笔下的有着惊人的相似。黟县作为古老美丽的山乡小县,地理位置极为偏僻,古民居星罗棋布,很多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有被誉为“明清古民居博物馆”的西递、有布局奇特的牛形村——宏村等等。

自古黟县因为交通闭塞,而免受战争的劫难,这恰恰完全符合世外桃源就是一个地理位置偏僻的因素。在1949年前,黟县只有8公里过境公路,而且还不通过县城,昔日人们进出多为山路小道。在距黟县县城 8 公里的石墨岭南麓的黟县与渔亭古道上,山腰恰有一个山洞,即桃源洞。依山傍水,地势险要,下临钟潭,南北壁立百余米,漳水夺涧西泻,风光绮丽。紧靠山崖,建有栈道,故又有“栈阁岭”的地名。洞口凿有“桃源古洞”四字。原建有茶庵。“汲山泉以煮茗,解行人之炎渴”。沿后岭上,明代建有桃源书院,又名时习堂,岩壁上还建有观音阁,供奉观音白玉雕像。清道光二十九年(1846),易“桃源古洞”为“桃花源”洞门额,并刻有石联:“白云芳草疑无路,流水桃花别有天”和“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而沿着横江(新安江上游)上行,由渔亭沿漳水而上,旧时确是桃花遍布。

桃源洞是古时县内交通的要塞。进入桃源古洞,前行约数里,豁然开朗,屋舍俨然,这里便是黟县盆地,确实酷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久前又在黟县陶氏聚居的赤岭村,征得一套《陶氏宗谱》,按谱系陶渊明为三世祖,自第五、六世便移居黟县。

1956年炸开桃源古洞修建了第一条通往黟县县城的公路。

 

重庆酉阳桃花源


而且四川也有与陶渊明笔下描述的“世外桃源”。现在的重庆酉阳桃花源,就是毫厘不爽、极其吻合的“桃花源”。这是一个亿万前长达5公里的自然溶洞,由于上层地质结构发生坍塌,经过地质演变,形成集“天坑、溶洞、地下河”于一体的“退化天坑”,并由“退化天坑”成“世外桃源”,是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明永历七年,东阁大学士文安之来酉,在为酉阳宣慰使冉奇镳的《拥翠轩诗集》作的“序”中写道:“酉富名胜,玉岑(奇镳)向余屈指别业,余游所及,得其二焉。一为大酉洞,洞可数百武,划一门,旷然天际,得平衍地数十亩,精舍在焉,有小溪贯洞契而出。余语玉岑,广植桃花万株,使春风旖丽之余,桃花逐水趁流,以待问津者。”可见大酉洞桃花源在明代已具规模,且为酉阳州内之胜景。

又据《酉阳直隶州总志》载:“核其形,与渊明所记桃花源者,毫厘不爽。”《四川省通志》亦记:“酉阳汉属武陵郡之迁陵地,渔郎所向之津,安之不在于此?”所以也有人认为这里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原型。

进入通天的桃源洞,溪自洞出,桃林夹岸,落英缤纷。穿过幽深的桃源洞,眼前豁然开朗,别有天地。土地平旷、阡陌纵横、良田美池、村落点布。四周悬崖峭壁,似与外世隔绝,展示出一派隐逸古朴的和平田园风光。桃源深处绝壁下的伏羲洞,全长约3000米,洞府庞大,气势磅礴,有宽敞大厅、曲折廊道、险峻峡谷、幽深地下河,以及五彩缤纷的钟乳石、石瀑飞流等景观,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艺术宫殿,堪称“地下的世外桃源”。

但自古因“蛮不出洞、汉不入境”,所以该景区沉睡了1600余年,无人问津。

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曾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秘密基地。现在这里已是一个集桃源文化、秦晋历史文化、土家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天坑溶洞地质奇观于一体的复合型景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亲笔题词“中国酉阳桃花源风景区”。

 


最后的世外桃源——坝美


 坝美在云南省广南县北部的阿科乡和八达乡交界处,是一个只有百来户人家、六百余名村民的壮族村寨,被称为“最后的世外桃源”。“坝美”是壮语的音译,意为“森林中的洞口”。村子四面环山,不通公路,进出村庄都需乘船经过村前村后两个天然的石灰溶岩水洞。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来到云南广南的坝美,沿着潺潺的溪水,溯流而上,就会看到一个状若巨笔的石山。只见这座“石笔山”的腹部开了一个巨大的石洞,洞上倒悬着无数如笋的石柱,并有成群的燕子在盘旋。

坐上晃晃悠悠的猪槽船,便进入一个黑不见底的水洞,洞口一开始还有光亮,一会儿就一片漆黑,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大概过二十分钟,眼前顿时豁然开朗:水桥、水车、石阶、花田、房舍、耕牛、孩童、村妇……出现在你的眼前,不远处还有袅袅的炊烟,偶尔还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一派田园风情,这就是坝美,一个古老、神奇的小村,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坝美风光特别美丽。村里的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一层层麻烂楼依山而建,完好地保留了原始的风俗。这里不仅民风纯朴,民族风情独特,浇田灌溉用的是古老的木制水车,碾米磨面用水磨或石磨。村落中的那几棵大榕树,枝繁叶茂,巨型的树根盘根据错节裸露在地面上。

村里一条名为“驮娘江”的清澈小河,在村中央冲击出一个三角形河滩后,又分成两条河,一条河叫“男河”, 一条叫“女河”。在炎热的夏季,这两条河便成了男、女洗浴的地方。村民还喜欢筑起“鱼坝”,再四处撒网,等水中的鱼儿自己进了鱼兜……

有一个关于“驮娘江”名字来源的故事:古时,一对苦命的母子为躲避战乱而四处逃荒。孝顺的儿子虽然只有十六七岁,但他还是用瘦弱的双肩扛着一对箩筐,一头装上老母亲,一头装着家什,来到了这里。随着道路消失,一条混浊、湍急的河流横亘在面前,母亲说:“儿呀,你的孝心已尽到了,别再管我,你一人过河吧!”说完,就要纵身跳入河中,儿子就是不肯,一定要背上母亲过河。这时,河中央传来甜美的歌声:“江水绿,江水青,小小儿郎尽显孝心,驮上老母过江来……”一位美丽的壮族姑娘驾着猪槽船来到了他们面前……当母子顺利过河并到达世外桃源后,这条河也变清变浅了,成了现在的驮娘江。

坝美作为“最后的世外桃源”,被发现也就这世纪的事情。其中桃源洞是进入村子的溶洞,汤那洞则是出村子的溶洞。

(个别照片选自网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