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朱女士的烦心事

 冬歌文苑 2022-06-06 发布于北京

朱女士的烦心事

  李文龙||北京

最近,北京天气不好,总是阴天下雨。朱女士的心情犹如这阴沉的天气,郁郁寡欢,忧心忡忡。不久前,她与老伴刚搬进了一套购买的新楼房,乔迁之喜,本来全家人都很高兴,但唯独朱女士高兴不起来。家人不知因为啥,多次询问未果,闹得大家一头雾水,感到很是困惑和迷茫。

原来,朱女士有一件烦心事。当初购房时,朱女士提出房产证上要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去。但售楼处的经办人小马是个马大哈,在去房产局办理手续时竟忘记了此事,只写了老伴宋先生一个人的名字。小马解释说,夫妻两人写谁的名字都无所谓,反正都是婚后共同资产。而朱女士却不这么想,认为少了自己的名字,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似乎自己的合法权益被剥夺,心里感觉不踏实。所以,一直心情不爽。

宋先生与老伴说:“这房子是咱们女儿出资为孝敬父母而购买的,本来应写女儿的名字,但她户口在上海而不在北京,所以,没有购房资质,只好写我们的名字。不论写咱两人谁的名字都一样,我们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待我们百年之后,房子还得交还女儿,由人家去处理。再说了,购买这套房子还有一百万元的贷款呢,需要每月从我的银行卡里扣款还贷。所以,银行要求房产证上必须有我的名字。”

朱女士说,“买房的情况我知道。每月还房贷的钱不也是女儿给你提前打入银行卡的吗?反正这个房产证只写你一人的名字就不公平合理。”尽管宋先生再三解释说写谁的名字都一样,还是没有说服朱女士。她执意要把自己的名字也写上去,但经过联系,买房手续已办妥,无法再加上去了。

朱女士为啥如此固执己见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她发现,自从他们的户口从外地迁入北京后,老伴宋先生就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常现象。一是,与自己的话越来越少了,脾气越来越不温柔了,也不愿跟自己一起上街了,种种迹象表明,好像很讨厌逐渐年老且患有严重耳疾的朱女士了。二是,每天宋先生闷在屋里的电脑桌前总是在看呀写呀的,一天到晚不知忙些什么。但无论多忙,每天晚上他都不会错过收看北京卫视的《选择》栏目节目,那里面讲述的都是些男女找对象的事情。

朱女士注意到,每次宋先生对节目看得都特别认真,一到点就准时打开电视,一直到看完才离开。在那个节目里,基本都是选择配偶的中老年人,有离异的,有丧偶的,情况多种多样。有些人无论是颜值,还是学历、阅历、能力等方面,条件确实都不错。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以北京人和东北人居多。这些中老年人在相互见面交谈后,最后选择成功牵手的不少,而没有缘分的也很多。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择偶条件。一般来讲,还是比较重视在北京有无户口和住房,养老金多少,医保待遇如何等等问题。

朱女士想,老伴宋先生如此关注这些,难道真的是另有打算了?因此,每次他收看这个节目,朱女士就非常地不高兴,总是冷嘲热讽宋先生。朱女士心里琢磨,是否老伴每天看节目这是在提前学习和温习呢,下一步他就真的要与自己摊牌提出离婚了,然后再去报名上《选择》节目,物色自己喜欢的女人。想到此,朱女士失眠了。在很长的时间里,偶尔睡着了就是在做梦。仿佛看到宋先生真的上了《选择》栏目,选上了一名年纪在五十岁左右的北京中年知识分子,这个女人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衣着得体,风韵犹存。似乎也是一位具有什么作家头衔的人物,看上去他们坐在一起确实很般配,或者说是相见恨晚,有说不完的话,那种场景十分亲热,朗朗的笑声里显得是那么的甜美幸福。这种情况可是多年没有在我身上体现了。

仔细回忆,还有很多疑点困扰着朱女士。比如为什么老伴来京后就着急咨询怎么迁入北京户口呀,怎么买房子呀之类的事情。宋先生对这些事情如此上心,引起了朱女士的怀疑。记得宋先生曾经多次到公安局打听,也去了不少售楼处问询,经过多方面努力争取,现在这些问题终于全部得到了解决。他们北京户口有了,北京住房也有了,老伴从公务员岗位上退休,养老金也不算少,还有医疗保险待遇,有病住院不用担忧。前年还申请成为作家协会会员。而具备这些条件可都属于上《选择》栏目的优势呀,起码说,找个家居北京的年轻漂亮的女性不是太难。难怪这老东西来京后三天两头经常与自己吵架,不愿与自己一起上街,还经常染黑头发,把自己打扮的比同龄人都年轻很多。说穿了,他是见异思迁,开始变心了。估计他是嫌弃自己老了,嫌弃自己听力残疾了,打算在首都北京另寻新欢呀。

朱女士越想越生气,她想起自己这么多年为了这个家所付出的所有辛劳,想起为了抚养一双儿女所操碎的心,心里非常的悲伤。看起来常言说的没错,男人呀,没有好东西,都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坏蛋。家花不如野花香,别人的老婆比自己的老婆好。有的男人当条件变好了就考虑换老婆,这是否是一个规律?难怪他在房产证上只写自己的名字,这绝对是一个阴谋,是图谋不轨呀。所以,这次买房自己必须出手捍卫房产利益,防止老伴将来独吞这套房产,白白让其他女人捡了便宜,分割走一半的财产。

那天,趁孩子们上班都不在家,朱女士把这些心里的所思所想和盘端出,向宋先生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发作了一番。气的宋先生不知如何是好。他觉得朱女士真是又荒唐又可笑,甚至还很滑稽。面对朱女士的如此表演,宋先生气的简直是无言以对!

他说,“老朱呀老朱,你姓朱脑袋也像猪,怎么用如此低劣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呢?咱们的户口从外地迁来北京,还不是因为北京市公安局有这方面的政策规定?我们来看孩子不是一两天的事,现在大家都变老了,将来也需要儿子儿媳照顾咱,所以,必须迁来户口常住这里。假如儿子儿媳不在北京工作生活的话,我们来这里干什么呢?在北京买房子不是因为怕与儿子一家共同居住的时间久了,婆媳关系不好处理产生矛盾吗?在房产证上写不写你的名字有那么重要吗?写上你的名字就是你的房子了吗?况且这个房子的产权根本不属于我们。只不过是经济条件较好又有孝心的女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住所而已。下一步我想还要去做一个公证,用法律形式明确这房子待我们百年之后归还女儿,与其他人无关。尽管我相信儿子儿媳都是通情达理之人,将来不会争夺这套房子。但为了家庭和谐亲人和睦也需要这样去做。至于养老金和医保待遇那都是国家政策规定的,给咱多与少不是我们自己能说了算数的。”

“那为什么不在房产证上也写上我的名字呢”?朱女士反驳宋先生道。

“不是告诉你了嘛,那是因为经办人忘记了。但人家已明确告知夫妻之间写一人或两人都无所谓。写我的名字是因为有贷款,每月要从我银行卡里扣走钱的。”宋先生回答。

宋先生接着说,“我现在是作协会员,具有写作任务,不看书学习如何提高水平,怎么能写出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来?我看北京卫视《选择》节目是觉得这个节目内容较为丰富,我那是在寻找挖掘和积累写作素材,研究探讨各类人物性格的特点变化以及故事情节细节的发展过程,并非单纯的看别人找对象。这与我自己的婚姻有何关系?另外,我还喜欢看动物世界,看海峡两岸,看时政要闻,看乌克兰局势等栏目呢。这些对我的写作都很有启发帮助,我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资讯信息。”

“那你为啥总是染黑头发,而明知染发会导致血液等疾病的发生,你到底想给谁看呀?”朱女士问道。

“染头发,是因为参加作协组织的一些会议和活动,经常要录像和摄影,必须注意自身形象。我们身在首都北京,置身大城市,接触的人较多,总不能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吧。再说,我也不是总染发,而是有公务活动时偶尔才染一次,并且特别注意选择没有含铅毒害的染发剂。”宋先生回答。

朱女士说,“好,那我再问你,为啥不愿与我多说话?”

“我不愿与你多说话,是因为你耳聋交流太麻烦,每次总是打岔,闹些不愉快。所以,我觉得咱们还是少说为佳。同时,我写作忙也没有时间与你交流。但是,在你患病时和需要我照顾时,哪次不是全靠我跑前颠后的帮助,就说治疗你的耳病吧,我带你跑了多少次医院,花了多少钱?我从来都没在乎过。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我都是以你为中心,以你的健康为出发点,这些你应该知道吧。”

宋先生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气愤,“我看你这人就是平时不爱学习,考虑问题思维有问题,容易产生偏激,而且小肚鸡肠,胡思乱想。什么要去上《选择》了,什么另寻新欢呀,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真是讨厌死了!”此时外面正在打雷下雨,宋先生的声音很高,他很久没有如此发脾气了。

谁知,经宋先生这么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述与“批判”,朱女士眨巴眨巴眼睛,似乎思想开窍了,也终于想明白了。朱女士开始醒悟,原来所谓的烦心事全是自己找的,属于庸人自扰。其实在现实生活之中,根本就不存在这些。宋先生是个好人,一生老实巴交,为人善良厚道,爱岗敬业,一辈子在党政机关工作,干什么都是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要说不足就是朱女士确诊为听力残疾后,确实存在与其交流沟通不够的问题。他向朱女士表示,今后应尽力纠正这些,以防朱女士老犯疑神疑鬼的毛病。为此,特意买了一个电子书写板,用书写的方式与朱女士交流对话,这样大家都能正确理解对方的意图了。

“哎,怎么过个普通人的日子也是如此的麻烦呀!”宋先生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表现出一脸的不解与无奈。

宋先生早年参军有过军旅生涯,他接着与老伴说,“这几天我正在办理退役军人优待证信息登录事宜,人家要求以属地为原则,所以,咱们的户口还得从儿子家那个户口本上迁入到现在我们居住的这个社区来。”

朱女士脑子思考了一下,心想这不正是一个“报复”他的好机会嘛。于是,她爽快地回应说,“那好呀,房主名字是你,我也加不进去了。但这次户口迁过来时把户主变成我总该可以吧?”

宋先生苦笑着回答,“绝对没问题。其实写不写,实际上的户主还不一直都是你呀!”

这些天北京的天气阴转晴,雾霾也慢慢散去了。灿烂的太阳照在大地上,显得很是温暖。朱女士的脸上终于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因为,她的烦心事没有了,感到心理平衡了。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李文龙,北京籍河北人,北京市石景山区作协会员。爱好文学,经常撰稿。宣传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所写稿件散见于部分报刊杂志和网络文学公众号。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