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初名将刘廷让在流放途中绝食而亡,是因为无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古训?

 写乎 2022-06-06 发布于四川

作者:许云辉

(赵匡胤)

公元987年秋,宋太宗得知雄州军政一把手刘廷让突染重疾的消息,忧心如焚。因为雄州原名瓦桥关,周世宗从辽国夺回此地后改称雄州,成为中原王朝抵御辽国的第一线。宋太宗生恐有变,急“遣内医诊视。”

不料,刘廷让得的是心病。他请太医向宋太宗转达“求归京师”的合理请求后,收拾行囊大摇大摆踏上回京之路。宋太宗闻报,令御史核实无误后,钦定刘廷让犯擅离职守之罪,诏令对他“削夺在身官爵,配隶商州(今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并将其二子降职使用。

刘廷让未经宋太宗许可,便胆大包天擅离边防前线,底气何来?

(一)义社结拜

刘廷让天生神勇,“少有膂力”,凭一身功夫投奔后汉枢密使郭威,由此结识赵匡胤。郭威建后周,刘廷让与赵匡胤因英勇善战而成为郭威亲信。周世宗即位后亲征淮南,刘廷让与赵匡胤随军征讨,在战斗中结下深厚情谊,并加入“太祖十义社”,歃血为盟,与赵匡胤结为兄弟。

赵匡胤依靠刘廷让等拜把子兄弟发动陈桥驿兵变并篡周建宋,刘廷让也华丽转身为北宋开国元勋。昭义军节度使(管辖泽、潞、邢、洺、磁五州,治所在潞州)李筠打响武装反叛新朝第一枪后,刘廷让“从征李筠”参与群殴,打得李筠兵败投水而亡。平定叛乱后,刘廷让奉诏驻守潞州,防备北汉侵袭。

(二)伐蜀功臣

宋廷大举“兴师伐蜀”时,刘廷让“率禁兵步骑万人、诸州兵万人”参与进讨。

赵匡胤在大军出动前,指着军用地图对刘廷让等入蜀将帅面授机宜:“此地即蜀地锁江(今四川宜宾市东北岷江下游入长江口处河段,以 “两岸大石屹立,因置铁縆(gēng)横截其处,控扼夷羌之处”而得名),我军至此便可溯流而上。你们切勿仅凭战船取胜,必须先遣步骑兵上岸隐秘行进,出其不意攻击守军。水军待步骑兵挫败守军气势,便迅速投入战斗。水陆夹攻,必获全胜!”

刘廷让坚决执行赵匡胤战略指示,率部距锁江三十里外时,“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打开入川大门,攻取峡中四州郡县,立下“连破松木、三会、巫山等砦,获蜀將南光海等五千余人,擒战权都指挥使袁德宏等千二百人,夺战舰二百余艘。又获水军三千人,因度南岸,斩三千余級”的赫赫战功。

赵匡胤为激励将士效命,曾在出师大会上宣布:“诸位将军攻取蜀地各郡县后,有权将当地官府财物替朕分赏给将士们!”刘廷让严格执行圣命,使得部下将士“皆效命,所至成功。”后蜀灭亡后,王全斌等高级将领纵容部下烧杀抢掠或收受贿赂,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在入川宋军中,唯有刘廷让部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树立起宋军闻名威武之师形象。

宋军的胡作非为,导致已经降服的蜀军在十七州相继发动兵变,“郡县相应,寇盗蜂起”,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刘廷让协助曹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终平定蜀军叛乱,将后蜀完全纳入北宋版图。

北宋清除后蜀这个侧翼隐患之后,终于腾出手来应对北汉与南唐。他趁北汉皇帝驾崩之时,两次攻击北汉,引汾水灌太原城,打得北汉找不着北。刘廷让自始至终“从征太原”,再立新功。

(三)惨遭败绩

宋太宗即位后,立志收复幽云十六州,兵分三路北伐,在岐沟关与契丹展开总决战,历时半年鏖战大败而溃。契丹趁宋转攻为守,于寒冬时节大举南下攻宋。

刘廷让时任瀛洲(今河北河间市)兵马都部署,突闻“契丹数万骑来侵”,遂将一万精兵拨付沧州都部署李继隆作为总预备队,自己率部迎敌,与契丹骑兵在君子馆(今河北河间市西北)展开激战。宋军虽奋勇抗击,但因“天时大寒”,冻得将士们无法拉开强弓硬弩,遭到契丹重重围困。刘廷让望眼欲穿盼李继隆率部增援,李继隆却为保全实力“退保乐寿”。刘廷让孤军奋战,弹尽粮绝,最终“一军皆没,死者数万人。”他率几名骑兵拼死杀出重围,总算捡回性命。

君子馆之战,宋军损兵折将,士气受到极大挫折,“自是河朔戍兵无斗志”,一触即溃,望风而逃。契丹趁火打劫,攻陷“深、祁、德数州,杀官吏,俘士民,所在辇金帛而去。”

刘廷让深知损失朝廷数万大军,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主动回朝廷请罪。宋太宗很清楚他是被李继隆连累战败,并未责怪,更无处罚,依然让他“知雄州兼兵马部署”,为国家看守东北大门。

平心而论,宋太宗看在刘廷让是哥哥赵匡胤的结拜兄弟情分上,对他的处理已足够人性化。但是,刘廷让却对处理结果很不满意,满心抵触,愤愤不平。

原来,他对李继隆关键时候撤走自己的总预备队而导致全军覆没一事始终耿耿于怀,一直希望朝廷严惩临阵脱逃的李继隆。但是,李继隆的特殊身份成为逃避朝廷惩罚的护身符——他是宋太宗第三任皇后明德皇后的哥哥、宋太宗的大舅子。君子馆之战双方杀得难解难分之时,李继隆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致使“廷让力不敌,全军陷没。” 宋太宗大怒,诏令李继隆问罪,并交中书省讯问。中书省的官场老油条们个个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使李继隆有惊无险走过场,不但“既而得释”,还于次年升官。

刘廷让对这样轻描淡写的处理结果自然忿忿不平:使朝廷损兵折将的罪魁祸首无罪升官,出生入死效忠朝廷的自己却只能继续镇守边关。这使得刘廷让悟出一个道理:同样的错误,处理结果会因人而异,天下何来真正的公平?!

他心灰意冷,忠君报国之心顿消,于是开始牢骚满腹,借酒浇愁,得过且过。他决定离开寒苦边塞,为此放出自己因积劳成疾卧床不起的风声。宋太宗果然中计,派出御医前往边关为他治疗,刘廷让趁机请御医转告宋太宗回京请求。在刘廷让看来,自己已经给足皇上面子,该走的程序也走了,皇上批复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反正自己招呼也打了,眼看冬季将至,即将大雪封路,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于是,刘廷让整理行囊,带好土特产,旅游似的游山玩水回京师。

刘廷让是“屎壳郎爬鞭梢——光知道腾云驾雾,不知道死在眼前!”他不辞而别,彻底激怒了宋太宗,被宋太宗视为肆无忌惮向皇权挑战。因此,宋太宗在处罚刘廷让的诏令中表示:“朕以其宿旧,曾董军政,擢自环尹,付之成师,俾控边关,式防寇钞。(朕因老刘是开国元勋,曾执掌军政大权。我哥杯酒释兵权后,老刘成了闲职。朕皇恩浩荡,即位后立即把他破格提拔为镇守边关的将帅。)”言下之意:刘廷让是有功劳,但那时前朝之功,跟朕没关系!现在是朕当家,他就得听朕的!

所以,刘廷让收到贬黜诏令是理所当然之事。他对宋太宗不留情面的处理方式极为不满,又不敢公然抗旨,只能以绝食表示抗议。于是,刘廷让在贬往商州途中,一直“怏怏不食。行至华州卒,年五十九。”

表面看,刘廷让之死纯属居功自傲惹的祸。他自恃为宋太祖的结拜兄弟,又对李继隆受到宋太宗恩遇耿耿于怀,自作主张自行其是,给了皇上名正言顺收拾自己的理由,不仅毁了自己出生入死闯出的一世英名,还连累两个儿子被降职。所以,从实质上看,刘廷让完全是因无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古训,才落得如此下场!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