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姓名:石某 男 1968-08-23 就诊时间:2005-11-01 主诉:咽中异物感一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去年9月初感觉咽喉有异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有胸闷气短,夜间口干,每食辛辣、饮酒及心情不舒时加重,经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五官科检查确诊为慢性咽炎。经交替服用头孢拉啶、乙琥红霉素、罗红霉素、黄连上清丸等,病情稍轻。自购西瓜霜含片、金嗓子喉宝等,不适感严重时就自行应用。舌质:舌体偏瘦,舌质偏红。舌苔:薄白。脉象:数脉,弦脉 辅助检查:2005年9月21日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喉镜检查见咽腔黏膜呈暗红色充血,咽后壁有大小不等的颗粒状突起,提示慢性咽炎。 辨证分析:本例因业务开展不顺遂致肝郁经络之气不舒,随经脉上逆结于咽喉,则咽有异物感而无其形;因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故其症每随情志不舒而加重;肝郁导致脾虚,致津液不能输布,凝聚成痰,痰气循经互结于咽喉,则咽中如物梗阻且益加严重,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痰气郁久化火,蕴结于咽,故咽干,食辛辣刺激食品加重。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数为脾虚肝郁、痰火内蕴之象。治当健脾疏肝,清化痰热,养阴利咽。 方名:理气消梅汤。 组成: 白术10g,云苓15g,陈皮12g,半夏10g,香附10g,砂仁6g,西茴10g,乌药10g,川朴10g,桔梗10g,牛蒡子10g,山豆根10g,射干10g,麦冬15g,甘草3g。 用法:20剂,口服,水煎 医嘱: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忌烟酒,自我调节情绪。 按语: 方中白术、云苓、砂仁健脾和胃以绝生痰之源;陈皮、半夏、香附、西茴、乌药、川朴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桔梗、麦冬宣肺祛痰,养阴生津;牛蒡子、山豆根、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甘草清热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