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泥的甄别、保养和使用

 8金戈铁马8 2022-06-06 发布于江苏

2020-04-15来源:杭州学习平台

播报

印泥的甄别、保养和使用

善用印泥的人选择印泥,就像善书者选择笔墨一样,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作品整体艺术效果。

篆刻钤印或书画上用的印泥,并非是一般文具店所售之办公印泥。文具店所售办公印泥因其质粗、油重、色浮,不能表达印章之本来面目,只能称为印色。好的印泥,则色泽鲜明,永不晦变,且沉厚不走油,拓用之后,印泥上结一层光泽,“用手拂之亦不脱落”

什么样的才能称作好印泥?

是否渗油

渗油与否,是区分书画印泥和别的一般办公印泥的基本特征,需要通过观察印蜕进行比较。事实上,没有任何油渗的印泥是不存在的,特别是在夏天高温时使用。但是书画印泥必须做到没有明显的外渗,同时不能渗色,否则就不可用。

印泥在显微镜下的区别

大和小

因为朱砂的比重是水的8倍,而一般颜料的比重要小得多,因此同样重量,纯朱砂或者朱砂比例比较高的,体积就小。

鲜艳程度

印泥以红色系居多,真正纯朱砂的印泥,颜色的鲜艳程度,都不及人工合成的颜料,因此可以留意比较。纯朱砂的印泥,无论颜色深浅,颜色层次都很丰富,就像是几种颜色叠加的感觉,而添加了合成颜料的或者纯合成颜料的,呈色较为单调。

遮盖力

钤盖在墨迹上,上乘的印泥具备良好的遮盖力。将纸对着强光,即使印泥是红的,看到的印蜕也是暗灰色的,因为遮盖性好而不透光。

印文还原性

同一印章反复钤多次,比较印蜕和印章,好的印泥失真小,且多次钤盖的印蜕差别小。特别是篆刻创作使用的印泥,需要特别强调印文的还原性,否则前期的创作水平展现可能打折扣。

光泽

特别油光或者特别暗淡的都不好,前者浮油较快或者油分过多,后者会印文不够清楚。

另外还需要关注印泥的呈色视觉成效。印泥的泥色和印蜕颜色不一定是一致的,一般印蜕色会略暗于泥色。而同样品种的印泥,在不同的纸张(或其他介质)上的呈色也会因光线反射状况及介质组织状况而有差别。作为一种特别的半流体,印泥的硬度在静置后会和连续使用时硬度有差别,而所有印泥品种在冬夏温差下,硬度和附着性也都会有差别,只是程度不同。但是也不是变化小的就一定好,因为印泥的各项指标,其中某一项如果被强化,其他项可能就会弱化,因此必须灵活比较。

印泥使用

如何保养才能印泥使用得更长久?

进缸

盛细瓷、玛瑙、玉等不吸油的带盖印泥盒内(亦称印泥缸)。金属的盒子不可用,因为会和朱砂产生缓慢的化合反应,导致颜色改变。

调堆

使用前,用印筋(一端或两端为扁平状的专用搅拌棒,可用类似物品替代)将置于印泥盒内的印泥上下翻动,以使泥体均匀,然后由底挑拨起一侧朝对角方向拨压进泥团,注重边挑边压,不要挑断或挑起过高,同时顺势沿同一方向环转搓压整个印泥团。转动印泥盒另换挑拨位置,按相同方向反复多次,直至印泥堆成顶部为球状。

调堆的目的是均化印泥的组成,并使艾绒基本成同向排列,避免使用过程中艾绒被拉出而影响钤印成效。亦使印泥身量增厚,内部产生一定的应力,回弹良好。调好后最好静置数日使用,以便调制时卷进的空气自然排出,泥体更为密实光润。

上朱

印章在蘸取印泥时,不可直接戳进,需一手持稳印泥盒,一手持章,使印面一侧接触到打堆好的印泥顶上圆光处,轻触即离,边打边转动印章,使印章先四边,后中间的顺序均匀布满印泥,宁可多次轻打,不可求快重手。

在印面平坦时,上朱厚薄直接决定印迹成效,应根据需要先行试钤,以积经验。新制印章,务必除尽石屑,以免落进印泥。如印泥新堆未定被成束拉出,应将泥头团压调堆后再继续进行。

印泥

钤印

方式一:将印章果断放置在纸上(或绢、布),用手在印章顶部用力下压,使印面受力均匀,然后迅速轻拿开印章。白文印宜厚垫,朱文印宜薄垫,最好使用印规,以便有露白时进行叠印。

方式二:上朱后将印章印面朝上放置,覆纸于上,用指甲、印泥盒盖等在纸背匀力勒压,然后揭取印蜕。

方式三:用拓包或手指薄蘸印泥铺于印面,均匀后落纸。

无论何法,每次用毕,须以软纸揩净印章上残留印泥以防粘灰成垢。

养泥

常温下密闭保存。不可裸置存放,避免阳光直射。应经常翻动以使印泥内部组织均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