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城夜话 | 盘点汉味小吃话兴衰

 人文武汉 2022-06-06 发布于湖北

翻豆皮

面窝系列

面窝是武汉蛮有名的小吃,常常与粉、面、牛奶、豆浆搭配,是绝妙的早餐。它周边肥厚,中间焦脆,武汉有些谢顶的男将就说自己是面窝头。以前面窝的品种也蛮多。有正咱常见的米面窝和苕面窝,还有夹面窝、虾子面窝、豌豆面窝等等。

武汉人除了“过早”外,还讲究“过中”、“宵夜”。过中的时间在下午3点左右,可以去摊子炸两个虾子面窝解馋。虾子是较小的湖虾、河虾,用面窝的浆,在油锅一炸,吃起来不晓得有几鲜。有的酒麻木,直接自带酒水,就在摊子边吃面窝下酒。现在因为虾子贵了,又少,成本太高,虾子面窝就消失了。

同时消失的还有豌豆面窝。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做面窝的米多用粹米。粹米,用一斤粮票可以买两斤,也便宜。面窝做得好不好吃,调制米浆很重要,圈圈部分要泡,中间要香脆。米浆中兑上一定比例的黄豆浆或者熟米饭都可以使面窝发泡。面窝的香葱一定不能少,芝麻更不能少。原来硚口崇仁路有个面窝摊子,是广东人开的,他的生意超过了当地人的摊子,从早晨炸到晚上,大年初一也不关门。他的面窝最大的特点就是芝麻多,嚼起来香。现在那里拆迁了。不知道他搬到什么地方。这种面窝也消失了。

有些牙齿不好的食客想吃面窝,可以要求炸个“圈圈”;有些食客喜欢变花样,要求把糍粑切成条裹在里面,现在有人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金包银”;还有的食客,要求将炸好的面窝在米浆打个滚,再炸,叫“夹面窝”,现在冇得摊子愿意炸夹面窝了。

油条

油条是武汉早点摊子上不可缺少的美味小吃。武汉的油条比其他地方的油条炸得大,金黄喷香,让人馋得口水直流。前不久有网友问,为么事油条要两根拼在一起炸?引起一阵“解读油条热”。有网友给出了蛮靠谱的分析:两根拼在一起下油锅,里边相连的部分比外边受热少一点,有利于膨胀、定型,这样炸出来的油条又有口感、又有卖相。

武汉的炸油条看起来蛮精神。武汉人叫油饺(绞),外地有些地方的油条长度只有武汉的三分之二。您家不晓得,这油条也有门派,一派是将面抻长后,均匀切成条,再两条一拼一绞,下油锅。另一派是将面抻长,厚一点切成条,一根拉长,对折绞在一起下油锅。油条的性格跟武汉人有点像,蛮火爆、蛮耍拉。

油条跟糯米团搭配就是“糯米包油条”,外边裹一层白糖,里面放火腿、酸豆角等馅料,我家小伢过早最爱吃;油条与米粑粑搭配就是“粑粑夹油条”,咸咸甜甜,香脆可口;把油条泡在蛋酒里又是一番风味,泡软之后,牙不好的老人也能吃;还有老武汉人过早,一碗鲜鱼糊汤粉,一根大油条,边吃边沾,鲜香辣脆,蛮是那个事;正咱也有蛮多人喜欢用油条下火锅吃,涮一下就熟了,蛮进味。

油条要现炸现吃,味道最好。时间放长了就会耷下来,变得软趴趴的。以前有的好吃佬,要求老板将这种油条重新下锅炸,叫“回火油条”或者“回锅油条”,也是汉话中的“老油条”。我们通常把那些油滑,吊儿郎当,老于世故的人叫“老油条”。“老油条”的叫法是否由此而来?吃了才晓得。回火油条现在也消失了。还有一种叫“油饺头”的,我们叫“油麦尖”。现在难以找到。我女儿讲他们那里有卖油饺头的。我催她去买。结果她两手空空的回来。失望的说:“关门呐,早就没卖了。”搞不好恐怕也消失了。

过早。田联申摄

猪油酥饼

那一年,我生病住院,同病房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伯突然对五十多岁的儿子提出要吃油酥饼。儿子二话没说,连忙上街去买。两个小时过去也没有买到,后来买回来的不是老伯要的油酥饼。老伯有点不高兴了。

武汉传统的油酥饼就是猪油酥饼 ,做饼子的厨师将和好的面团捏成剂子,将剂子在案板上擀开,这与其他做饼的师傅没有两样。他们不同的是,案板上备有一大块生的肥肥的猪板油,用手将生板油撕下一小块也均匀地铺上去,然后将葱花和盐均匀地涂抹在摊开的成条状的面团上,卷成圆饼,做了十来个后,在一个特别的油炉子上架油锅开炸,但不能炸的时间长,捞起。移开油锅。原来特别在这里,下面是个烤炉,将捞起的油饼放在烤炉里,再烤一会。我们吃的猪油油酥饼就是这种饼子,饼子外酥内软,不晓得有几香。

我们吃的时候,舍不得一口气吃完。先揭开壳子,壳子是酥的,不厚,才炸的壳子好吃,我们先吃,那比油饼好吃多了,因为有猪油的香。里面软的就更过瘾了,板油已经化了,化到饼子的中间软层里,板油留下软软的油渣,加上葱香,我们一层一层地剥,一层一层地吃,你闻了,不流涎才怪,那时在武汉想吃这种油酥饼不难。兰陵路“小桃园”的猪油油酥饼就是其中较有名的一家,吃的人多,生意很好,他们做了蛮长时间。

前不久,有个住外地的多年的老武汉人,回来探亲,不忘猪油酥饼,我带他去兰陵路,可是店子没了。恐怕猪油酥饼也消失啦。儿子为了不让老伯失望,他很孝顺也很聪明,烤的那一道工序他用电烤箱代替,硬是做出了家庭版的油酥饼。

如今油酥饼有了创新版。大概现代人的健康意识,不吃猪油,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换成植物油。猪油油酥饼难找了,淡出了市场。不过改良的油酥饼出现了。有一家用猪里脊肉,或者牛肉代替猪板油,也经过炸、烤两道工序制作,这种油酥饼也吸引了蛮多人,还上了电视,想吃还要排队买呢。不过没有猪油酥饼的那个特别的香味。

现在不少大超市熟食柜也有油酥饼卖。他们大多数饼子很酥,壳子厚,由于不大可能趁热吃,光顾的人不多。而小食摊上的油酥饼,就是直接用油酥的面团包豆沙或糖成饼油炸。

如今油酥饼还出现现代版,就是手抓饼。手抓饼的面团也要分层起酥,一般都用植物油。由于手抓饼的优点,可以上网团购,一次几十上百个的快递到家。你收到后,也不麻烦,打开炉子,不要油盐,中小火一下子就炕好了,而且什么椒盐、葱油、原味,品种花样不少,吃不完的可以进冰箱,这是现代版的油酥饼。有些熟食摊子瞄准了商机,他们直接团购手抓饼,然后,在炕饼子时,再加一个鸡蛋,或者肉,还特别受好吃佬的追捧。假如有一天, 猪油油酥饼 又出现在餐桌上,你千万不要以为是 手抓饼的创新版,它是传统的

鸡冠饺

“鸡冠饺”一般在早点摊子都可以买到,香气扑鼻、酥脆可口,武汉人都蛮爱吃。您家先莫馋嘴,看看。

鸡冠饺顾名思义,形状蛮像鸡冠。武汉土生土长的鸡冠饺是老面发的,然后打碱。原硚口区委食堂汪师傅就在区委礼堂(现在的月宫)旁炸这样的鸡冠饺,从1993年到正咱(现在)快30年了,店堂,只有一个牌子“月宫食堂”。吃他的鸡冠饺非得排队,下雪、下雨天也是如此。您家不信,看看就晓得了,每次去买,总排着10人上下的长队。一口大锅,一次下20个左右,还得有个下手,不停地下,不停地捞,不停地卖。曾有两个外地姑娘伢,别个介绍她们来吃鸡冠饺,但要赶火车,要求插个队,大家把头队让出来,小姑娘高兴死。到了上午十点多钟,百来斤面的鸡冠饺一口气就做完了,卖完了,不晓得几耍拉。

汪师傅30年前学这门手艺,其中的窍门就是“把三关”,这三关是“挑选面粉关”、“发面关”、“肉馅关”。他用的馅也是放心肉店进的,用香葱调配,不仅美味且健康。您家说,这是不是30年来长盛不衰的秘笈?

鸡冠饺花样繁多,饺子馅有用粉丝、腌菜,也有韭菜的。由于发酵工艺的新板眼,正咱少有用老面发了,口感多酥脆,也蛮好吃的。鸡冠饺的面和油饼的面是同一种,有人不喜欢馅,炸个油饼来碗面也可以,一大早交(饺)个好运,这种料理方法 一些人不愿意做。恐怕也要消失啦。 

糊汤豆丝

糊汤豆丝是湖北的特产。您家可能还不晓得,早几年,湖北武昌的豆丝与山东龙口的粉丝,江苏扬州的干丝并称为“三丝”,在全国都是有名的。

1918年就形成风味小吃的是老谦记牛肉豆丝,正咱已形成枯炒、软炒、糊汤等几大系列了。豆丝与牛肉、大蒜是绝配,让好吃佬们恨不得连舌头都吞进去了。

在蛮多农家菜馆,豆丝都是一道招牌小吃。不久前我在居仁门的长堤街口发现一个夜市摊子,他家的糊汤豆丝蛮受欢迎,经常还要排队。豆丝是用湿豆丝煮,掺了少许肉丝,热乎乎的一碗,这种天气吃又驱寒、又够味。假如您家想自己动手开个荤,倒也不难:牛肉用鸡蛋加淀粉上浆,大蒜洗净切段,最好用高汤旺火烧开,再放入湿豆丝,均匀撒上牛肉丝,配以佐料和大蒜,继续煮至豆丝浓稠,起锅盛入碗内,淋上香麻油就大功告成了。现在的豆丝,为了增加他的咬劲。改变食材比例,煮不烂,找不到糊汤豆丝的味。

湖北农村常常把豆丝晒成干豆丝,好保管些,在农贸市场一年四季都有卖。买一点搁在家里,想吃的时候煮一煮,里边可以加点肉丝、鸡蛋、猪肝,要是喜欢吃素的,就放些剁碎的青菜,用来招待客人也是不错的,但是也没有糊汤豆丝的味。

糊汤面,糊汤面一般只有在食堂见得到。比如工厂,学校,机关食堂,特别使用粮票的时代,因为一两票可以吃一碗,饱饱肚子。现在当然不煮了。

糍粑系列

扯糍粑这个名字恐怕很多人听也没有听过。一个木桶,上面厚厚的棉盖,里面糍粑又软又糯,而现在这种食品也消失啦,且热气腾腾。食客要多少,他就扯出来多少。然后放在外面由豌豆芝麻白糖磨的粉子里面一滚。香喷喷的。如果你吃了绝对忘不了。现在这种小吃消失了。

以往油炸糍粑和面窝搭档招引食客,糍粑独特的风味。有的摊主在糍粑里面放一两粒花椒,也妙不可言。现在也难寻他的踪影。

糯米鸡本是由南洋传到南方,由南方北上的美味早点。也深受武汉人的欢迎。但是由于他的制作不是那回事(退化)食客的减少。恐怕也要消失了。

什锦豆腐脑。有人说豆腐脑是南甜北咸。南方人说武汉是北方。北方人说武汉是南方。其实武汉人甜的,咸的,都喜欢。只是什锦豆腐脑食材有点麻烦。糯米饭,馓子香菇,榨菜丁,虾皮等调配成咸鲜口味,加上豆腐脑。有可能老板们不愿意做。无可奈何花落去(注:民生甜食馆有卖)。

假如有位食友看到这篇文章给我一个惊喜。说:你说的我们那里有,没有消失。我这个美食爱好者要好好感谢你带来的好消息。其实消失也是一种进步,武汉人爱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样想,我们还是有口福的。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喝点小酒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