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十大才女眼里的芭蕾舞!民国期间张爱玲《谈舞蹈》...

 街心舞苑 2022-06-06 发布于上海

真正高贵的东西,从来不怕人们用不同的角度来评价。芭蕾世界绝多大数的文章都赋予芭蕾高贵、优雅、贵族、皇室等标签,而今天,我们尝试用另一个角度来侃侃芭蕾。当然,'廉价'二字,怎么看都觉得跟'芭蕾'二字格格不入!


谈舞蹈,也谈芭蕾的“廉价”

人人都说芭蕾是典雅、优美的象征。尤其是在西方的国家起源已久,从意大利到法国,又在俄国发展壮大,是贵族的专利。可你知道吗?在中国十大才女张爱玲的眼里,芭蕾被视为廉价的艺术品。

张爱玲 (1920年—1995年)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父亲张志沂(字廷众)、母黄素琼(黄逸梵)。如此身世,加上她后来的文学成就,可以说,她是身家显赫的优雅才女。按常理,优雅芭蕾,在她眼中,也是高贵的,可是...

图片

张爱玲《谈舞蹈》选段,大家可以一起品读一番:

“在上海的高尚仕女之间,足尖舞被认为非常高级的艺术。曾经有好几个朋友这样告诉我:“……还有那颜色!单为了他们服装布景的颜色你也得去看看!那么鲜明——你一定喜欢的。”他们的色彩我并不喜欢,因为太在意想中。阴森的盗窟,照射着蓝光,红头巾的海盗,激惊的难女穿着白抱,回教君王的妖纪,黑纱衫上钉着蛇鳞亮片。同样是廉价的东西,这还不及我们的香烟画片来得亲切可念,因为不是我们的。后宫春色那一幕,初开幕的时候,许多舞女扮出各种姿态,凝住不动,嵌在金碧辉煌的布景里,那一刹那的确有点像中古时代僧侣手抄书的插画,珍贵的“泥金手稿”,细碎的金色背景,肉红的人,大红,粉蓝的点缀。但是过不了一会,舞女开始跳舞,空气即刻一变,又沦为一连串的香烟画片了。我们的香烟画片,我最喜欢它这一点;富丽中的寒酸。画面用上许多金色,凝妆的美人,大乔二乔,立在洁净发光的方砖地上,旁边有朱漆大柱,锦绣帘幕,但总觉得是穷人想象中的富贵,空气特别清新。我喜欢反高潮——艳异的空气的制造与突然的跌落,可以觉得传奇里的人性呱呱啼叫起来。可是足尖舞里的反高潮我不能够原谅;就坐在最后一排也看得见俄罗斯舞女大腿上畸形发达的球状的筋,那紧硬臃肿的白肉。也替她们担忧,一个不小心,落脚太重,会咚地一响。

图片

图片:那个年代国外的芭蕾

1933年,巴兰钦的芭蕾舞剧

《Les Songes》演出


舞剧《科赛亚》,根据拜伦的长诗;用舞来说故事,也许这种故事是特别适宜的,就在拜他的诗里也充满了风起云涌的动作。但是这里的动作,因为要弄得它简单明了,而又没有民间传说的感情作底于,结果很浅薄。被掠卖的美人,像笼中的鸟,绝望地乱飞乱擅。一身表情,而且永远是适当的表情,所以无味而且不真实。真实往往是不适当的。譬如《红楼梦》高鹗续成的部分,与前面相较,有一种特殊的枯寒的感觉,并不是因为贾家败落下来了,应当奄奄无生气,而是他定得不够好的缘故。高鹗所拟定的收场,不能说他不合理,可是理到情不到,里面的情感仅仅是sentiments,不像真的。

图片

图片:那个年代国外的芭蕾

1937年,《美女与野兽》

在伦敦的Lyceum Theater试演


《科赛亚》里的英雄美人经过许多患难,女的被献给国王,王妃怕她夺宠,放她和她的恋人一同逃走。然而他们的小船在大风浪里沉没了。最后一幕很短,只看到机关布景,活动的海涛,天上的云迅速往后移,表示小舟的前进。船上挤满了人,抢救危亡之际也还手忙脚乱摆了两个足尖舞的架势,终于全体下沉,那样草草的悲壮结局在我看来是非常可笑的。机关布景,除了在滑稽歌舞杂耍(Vaudeville)里面,恐怕永远是吃力不讨好。看惯了电影里的风暴,沉船,战争,火灾,舞台上的直接表现总觉得欠真实。然而中国观众喜欢的也许正是这一点。话剧《海葬》就把它学了去,这次没有翻船,船上一大群人之间跳下了两个,扑略蹬在台板上,波涛汹涌,齐腰推动着,须央,方才一蹲身不见了。船继续地往前划,观众受了很大的震动起身回家。据说非得有这样的东西才能够把他们送走,不然他们总以为戏还没有完。”

图片

图片:那个年代国外的芭蕾

1939年,巴兰钦的芭蕾舞女演员

Tamara Toumanova在演出


看了以上《谈舞蹈》的选段,大概大家可以知道,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继鲁迅之后的又一个敢说敢写的作家。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张爱玲的文字和她的思想一样,悲观而颓废、世俗而势利,甚至还有一点邪恶。但是能将世俗丑陋的一面表达得如此精致的无第二人可以相比。 

个人觉得张爱玲认为芭蕾廉价是因为以下几点: 

首先,张爱玲出生于1920年,民国时期芭蕾舞刚刚传入中国,其中一个主要的渠道就是俄国十月革命逃亡的贵族涌入中国。为了维持生计,绝大多数的没落贵族在哈尔滨或者是上海教授芭蕾舞,其中也有不少为了生计去当舞女。舞女的性质自不必说,尤其是对于张爱玲这样的同样封建没落家族出身的小姐(外曾祖父李鸿章)来说,舞女显得廉价。

其次,这段舞蹈论述对于张爱玲的世界观有很大程度上的契合。在她的眼中,生命就像一件华丽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生命是这样,芭蕾亦如是。舞者踮起脚尖的样子外表上看来高高在上,实际上腿上的肌肉无法承载这份高贵,所以担心一不小心就跌下去。也许芭蕾舞华丽优雅的外表,世人沉迷其中只是一个表象,并不能说明背后的实质,然而观众偏偏喜爱这样的美感。

最后,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也许是当时芭蕾在中国被大众的认知程度没有现在这样的高,发展也没有现今这样健全。所以,对于当时的足尖舞有一定的认识差异也实属正常。

大家认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