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黑森林室内乐团音乐会 观后感

 新用户9028oLLo 2022-06-06 发布于上海

        11月20号晚上去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听了德国黑森林室内乐团2019上海音乐会。

        音乐会上半场曲目之一是莫扎特的《降B大调大管协奏曲》。绝大部分的协奏曲都是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或者钢琴协奏曲,偶尔听听大管协奏曲,好比是吃惯了白米饭,偶尔尝尝黑米粥的感觉,很新奇。

        莫扎特的《降B大调大管协奏曲是一首旋律欢快的乐曲,我感觉大管音色低沉不适合表现欢快情绪,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开头那段大管独奏的旋律。

        汉诺‧顿诺威的返场曲带来了林姆斯基的《野蜂飞舞》,不过我们通常听到的是小提琴或者钢琴版的,演奏速度极快。这次是大管吹奏版本,我感觉比小提琴和钢琴演奏难度都大。一分多钟的乐曲,一口气吹奏,这肺活量太厉害了。另外,有意思的是可以看到演奏家的脸色从白变红的过程,好好玩。

        音乐会上半场,后排和左边几位听众估计是第一次来听音乐会,特别兴奋,不断地在相互交流着什么,仿佛要给乐曲加上一个低音声部作为伴奏。。。

        为了不影响下半场重头戏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欣赏,中场休息时我直接从第18排挪到了第7排的一个空位上。

        这是第一次坐舞台正面那么靠前的位置,以前也曾经谋划过,但脸皮薄,没有真正实践过。因为以前多次看到有人下半场找靠前的座位刚坐上,这个空位的主人上半场迟到,中场才进来,于是尴尬的换回自己原来的座位。这次我是被周围说话的人给逼出来的前排的座位确实好,能听到很多坐在后排所听不到的细节。 

        本场的小提琴独奏格莎‧恩娜是一位来自德国的小提琴演奏家,演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时是背谱的,而且演奏过程中表情显得极为享受背谱说明经常演奏这首乐曲,表情享受说明感情投入,非常喜欢这首乐曲。相比之下她在返场曲演奏时却是看谱演奏的,我没听出这首返场曲的曲名,但可以肯定是一首西方乐曲。

        单从小提琴独奏所演奏的主旋律上听,演奏非常精彩,可以打90分。但现场听的时候总感觉缺了点什么,音乐会结束后回家路上才猛然发现是由于室内乐团协奏的关系。

        这次的德国黑森林室内乐团属于室内乐团,和管弦乐团相比,没有长笛、竖琴,而笛子和拨弦乐器恰恰是东方乐曲所不可缺的乐器,一旦缺了就好比是卡布奇诺意式咖啡里没有奶泡一样。

        另外,室内乐团也没有定音鼓、大镲等打击乐器以及号、长号等铜管乐器,音乐的爆发力不够,乐曲中后期紧张的气氛,乌云密布般的压迫感表现不出来。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中后的音效很宏大,场面毫不逊色于一般的交响曲。由于室内乐团编制小的关系,音效完全无法和管弦乐团相比拟。

        所以以后《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要听管弦乐团版的。我本来想在这篇文章分别放上室内乐团版本和管弦乐团版本的来对比,可惜找了一圈,根本找不到室内乐团版本的,那就只好来感受一下管弦乐团版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魅力。

        文末附上本场音乐会的其余两首乐曲: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

莫扎特《A大调第29号交响曲


        最后祝大家周末愉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