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秘籍:应用题五步法——分析,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

 天童老僧 2022-06-06 发布于上海

学好应用题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如果应用题学不好,不仅小学数学学不好,连中学以后的数学,也都不可能学好了。而学会分析,又是学好应用题的关键步骤。

文章图片1

老黄的应用题五步法(审题——分析——解题——反思——拓展),第一步审题是基础,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今天老黄就要给大家讲一讲解应用题的关键一步——分析。

文章图片2

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方法的应用。分析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掌握的种类也不同,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命名和理解都可能有所不同。老黄按自己的理解,将分析方法罗列如下:

文章图片3

公式法、方程法、直观分析法、图例法、列表法、图表法、图像法、函数法、逻辑推理法、逆向思维法、反证法、特值法、检验法、排除法、总结规律法、模拟实验法、极端假设法、情景迁移法、建模法和构造法等。不一罗列,有一些方法一时之间也想不起来。

文章图片4

当然,作为中小学生,不可能掌握所有这些分析的方法。小学生主要是掌握公式法、方程法、直观分析法、一些特殊的图例法和列表法。而到了中学就要掌握绝大多数的方法。这些方法也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它们是经常结合起来使用的。而且也不是说某些方法就是比较低级的、容易的,某些方法就是比较高级的、困难的。而是每种方法都有它的低级形态和高级形态的。由于篇幅太长,下面老黄就只对各个分析方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文章图片5

1、公式法。这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只要有公式,完成审题之后,照代公式就可以了。如求面积的公式,求体积的公式等。到了高中大学,公式就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反而会变成学生最害怕的方法。

文章图片6

2、方程法。这个方法大家都很熟练吧!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学方程式,到了初中,有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不等式方程(组)、分式方程、根式方程方程等。用它们来解决问题似乎都很得心应手,但是到了高中、大学,遇到多元高次方程,再试试就苦不堪言了。所以小学基础不打好,后面是不可能学得好数学的。

一般步骤是设未知数,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然后解方程,检验解的正确性,就可以做答结题了。

文章图片7

3、直观分析法。就是把一些抽象问题直观化。最常见于关于数位的应用题。画一个一行多列的方格,每一格表示一个数位,把数位上的数,或者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式填上去,再运用算术或方程法,把它算出来。

这类方法也可以归为图例法,因为直观分析,一般都要利用图例表示。当然,如果有实物,拿实物来分析,就更直观了。

文章图片8

4、图例法。图例有千千万万,其中最重要的一类图例分析法,就是线段图分析法。相信大家都有接触过。这类方法是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掌握起来哦。

文章图片9

5、列表法。比如分析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就一定要用到列表法。还有作函数的图像时,要用到列表法。列方程时也经常用到列表法。当然还有概率问题。这种方法大家应该也在书里见过,或者看过老师演示的。

文章图片10

6、图表法。主要用于数据统计类应用题。千万不要认为介绍的内容少,就不重要哦。

文章图片11

7、图像法。这是专门用来研究函数的。老黄经常说“有图有真相”,就来自于此。特别重要的一种方法。

文章图片12

8、函数法。就是建立函数,用解决函数的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很明显的,函数法和图像法就是一对孪生兄弟。方程法则是它的堂兄弟。

文章图片13

9、逻辑推理法。这是用来解几何证明题、几何解答题和逻辑推理题的。

文章图片14

10、逆向思维法。当逻辑推理行不通时,就要学会逆向思维。逻辑推理是正向推理“因为条件,所以结论”,逆向思维是反向推理“如果有结论,那么需要什么条件”。

文章图片15

11、反证法。假设正确,然后证明假设正确的结论与已知条件或结论矛盾,反过来证明假设正确的结论是错误的。虽然听起来,更像一种解题的方法,但我们也可以拿它来分析问题。

文章图片16

12、特值法。有时候,我们需要用一些特别的数值,来检验分析的思路是否正确。比如角度问题,用平角或直角,来检验前面的思路是否存在问题的一种方法。

文章图片17

13、检验法。和特值法有所不同的是,检验法是通过检验一系列普通数值,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文章图片18

14、排除法。和检验法相反。检验法是为了检验正确的分析方向。排除法是为了检验出错误的分析方向。以上三种方法:特值法、检验法、排除法,以及下面要介绍的极端假设法最多应用于选择题。

文章图片19

15、总结规律。顾名思义,就是在分析过程中,为了找到某些数量上的规律,或者图形上的规律,或者运算上的规律的分析过程。它是检验法和排除法的目标。

文章图片20

在立体几何方面,有三类解决方法:一类是实物观察法,就是上面提到的直观分析法;还有一类就是总结规律的方法。最后一种方法就是下面要介绍的“直观想象法”。大多数人会选择总结规律。因为实物不可能想有就有,很多问题又直观想象不出来,所以只好总结规律了。

文章图片21

另外,所有的数学定理,公式,都可以认为是总结规律的结果。不过它们更多产生于反思和拓展的阶段。

文章图片22

16、直观想象法。这种方法很难介绍清楚。简单地说,如果我问你,两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你肯定脱口而出“一个”。那三条呢?这时有些人就要想一想了。四条呢?有很多人就想不明白了。五条呢?六条呢?现在就是考验你的直观想象能力的时候了。一直到n条,你再好的直观想象都做不到了,只能用总结规律的方法来分析了。不过,任何人,都有它的直观想象能力范围的,而且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来提升的。极限就是四维空间的想象问题了。

文章图片23

17、模拟实验法。它是直观想象的进化版。因为直观想象的内容一般是静态的,而模拟实验的内容是动态的。当然,它也有低端版本的,就是可以借助文字、图形、表格等方式来描述的。举个简单点的例子,比如图形平移、对称等变换问题,有些就要模拟实验一下,才能解决。

文章图片24

18、极端假设法。其实高等数学的极限、导数、积分等知识,通通是极端假设法的产物。举个非常直观且简单的例子,但有点跑题。比如问:身上压着的东西越重,是不是身体就越受不了。你要是拿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来做实验,肯定得不出结论的。但是如果你拿一座山来模拟实验一下。别说是人了,世界上任何一样有一定体积的动物,都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文章图片25

19、情景迁移法。这是一种特别好用的方法。就是把数学问题迁移到自己最感兴趣,最熟悉的领域上去探究。比如,幼儿园的孩子学习1+1等于多少。你跟他说,答对就奖励这个数字支棒棒糖,答错就没有。每天试一次。他就不可能不会了。

再比如,老黄小的时候学数学,都是用“元”来代替所有单位的,什么算式都是一算就准的。因为老黄从小就是一个钻在钱眼里的人。

文章图片26

20、建模法。就是把一类问题建立成一个模型。以上所有的方法,都是建模法的结果。它更多用于反思阶段。但也有一些人,可以用它来分析。从来没见过的题,能即时建模,都是有天才潜质的。其实很多人有天才潜质的,包括老黄自己。只不过很多人和老黄一样,都是方仲永罢了。希望孩子们不要成为这样的方仲永。

文章图片27

21、构造法。它是建模法的进化版。通过建模,把一类数学问题归纳进一个模型中,并设计出一套解决这个模型的方法。而构造法,就是把那些看似不在这个模型中的问题,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改造,把它构造成这个模型中的一个实例的方法。

就简单的就是已知a+b=2,问-a-b等于几。看似简单地在第一个负号前面加括号,括号内要变号,得到-(a+b)=-2。但这里面就包含有构造法的思想。

文章图片28

以上就是老黄即时能想到的分析数学问题(主要针对应用题和应用题的进化形式——解答题)的方法。欢迎大家指正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