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三百三十四卷

 新用户4541Ay47 2022-06-06 发布于上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三百三十四卷目录

 冠冕部纪事
 冠冕部杂录
 冠冕部外编

礼仪典第三百三十四卷

冠冕部纪事

《尚书大传》:成王问于周公曰:舜之冠,何如焉。周公对曰:古之人,有冒皮而勾𩑺。然凤凰巢其树,麒麟聚其域。
《韩子》: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善。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或曰:管仲雪桓公之耻于小人,而生桓公之耻于君子矣。使桓公发仓囷而赐贫穷,论囹圄而出薄罪,非义也,不可以雪耻;使之而义也,桓公宿义,须遗冠而后行之,则是桓公行义为遗冠也。是虽雪遗冠之耻于小人,而亦遗宿义之耻于君子矣。且夫发仓囷而赐贫穷者,是赏无功也;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安可以雪耻哉。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郑子华之弟子臧出奔宋,好聚鹬冠,郑伯闻而恶之,使盗诱之,八月,盗杀之于陈宋之间,君子曰:服之不衷,身之灾也。诗曰:彼其之子,不称其服,子臧之服,不称也夫,诗曰:自诒伊戚,其子臧之谓矣。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
僖公二十八年,晋楚战于城濮,楚师败绩,初,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未之服也。先战,梦河神谓己曰:𢌿余,余赐女孟诸之麋,弗致也。大心与子西,使荣黄谏,弗听,荣季曰:死而利国,犹或为之,况琼玉乎,是粪土也。而可以济师,将何爱焉。弗听,出告二子曰:非神败令尹,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既败,王使谓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子西,孙伯。曰:得臣将死,二臣止之曰:君其将以为戮,及连谷而死。
宣公十六年,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献狄俘晋侯,请于王,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太傅。
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
《国语》: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弗见。单子归,告王曰:陈,我大姬之后也。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是犯先王之令也。
《琐语》:范献子卜猎命占之其繇曰君子得鼋小人遗冠范献子猎而无得遗其豹冠
《说苑》: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柰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馀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也。遂败晋军,楚得以强,此有阴德者必有阳报也。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娶之,庄公通焉。骤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赐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为崔子,其无冠乎。
襄公二十九年,公还及方城,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公与公冶冕服,固辞,强之而后受,及疾,聚其臣曰:我死,必无以冕服敛,非德赏也。
昭公十二年,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
昭公二十年,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公使执之,辞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乃舍之。
昭公二十三年,邾人愬于晋,晋人来讨,叔孙婼如晋,晋人执之,范献子求货于叔孙,使请冠焉。取其冠法,而与之两冠。曰:尽矣。
《淮南子》: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国效之。
《孔子家语》: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昔者舜冠何冠乎。孔子不对。公曰:寡人有问于子而子无言,何也。对曰:以君之问不先其大者,故方思所以为对。公曰:其大何乎。孔子曰: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四时而变物,是以四海承风,畅于异类,凤翔麟至,鸟兽驯德,无他也,好生故也。君含此道,而冠冕是问,是以缓对。
孔子在卫,冉求言于季孙曰:国有圣人而不能用,欲以求治,是犹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已。今孔子在卫,卫将用之。已有才而以资邻国,难以言智也,请以重币迎之。季孙以告哀公,公从之。孔子既至,舍哀公馆焉。公自阼阶,孔子宾阶升堂立侍。公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逄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以乡,丘未知儒服也。
《韩诗外传》:越王句践使廉稽献民于荆王,荆王使者曰:越、夷狄之国也,臣请欺其使者。荆王曰:越王、贤人也,其使者亦贤,子其慎之。使者出,见廉稽曰:冠、则得以俗见,不冠、不得见。廉稽曰: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不得处于大国,而处江海之陂,与鳣鱼鳖为伍,文身剪发,而后处焉。今来至上国,必曰:冠、得俗见,不冠、不得见。如此、则上国使适越,亦将劓墨文身剪发,而后得以俗见,可乎。荆王闻之,披衣出谢。孔子曰: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庄子》:逍遥游,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战国策》:建信君贵于赵。公子魏牟过赵,赵王迎之,顾反至坐,前有尺帛,且令工人以为冠。工见客来也,因避。赵王曰:公子乃驱后车,幸以临寡人,愿闻所以为天下。魏牟曰:王能重王之国若此尺帛,则王之国大治矣。赵王不悦,形于颜色,曰:先王不知寡人不肖,使奉社稷,岂敢轻国若此。魏牟曰:王无怒,请为王说之。曰:王有此尺帛,何不令前郎中以为冠。王曰:郎中不知为冠。魏牟曰:为冠而败之,奚亏于王之国。而王必待工而后乃使之。今为天下之工,或非也,社稷为虚戾,先王不血食,而王不以予工,乃予幼艾。且王之先帝,驾犀首而骖马服,以与秦角逐。秦当时,避其锋。今王憧憧,乃辇建信以与强秦角逐,臣恐秦折王之輢也。
宋康王之时,有雀生于城之陬。使史占之,曰: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康王大喜。于是灭滕伐薛,取淮北之地,乃愈自信,欲霸之速成,故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曰:威服天下鬼神。骂国老谏臣,为无颜之冠,以示勇。〈注〉冠不护额也。
《韩子》: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甚贵。邹君患之,问左右,左右曰:君好服,百姓亦多服,是以贵。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国中皆不服长缨。君不能下令为百姓服度以禁之,乃断缨出以示民,是先戮以莅民也。《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汉书·郦食其传》:食其,好读书,家贫落魄,皆谓之狂生。闻沛公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子,沛公时时问邑中贤豪。骑士归,食其谓曰:沛公,吾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馀,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自谓我非狂。骑士曰: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
《舆服杂事》:楚汉会于鸿门,项籍图危高祖。樊哙闻急,乃裂衣苞,楯戴以为冠,排入羽营。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汉书·汲黯传》:丞相弘宴见,上或时不冠。至于见黯,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西京杂记》:东方生善啸,每曼声长啸,辄尘落帽。《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
《贡禹传》:贡禹为河南令。岁馀,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一免,安可复冠也。遂去官。
《杜钦传》:钦字子夏,少好经书,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为吏。茂陵杜邺与钦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钦为盲杜子夏以相别。钦恶以疾见诋,乃为小冠,高广财二寸,由是京师更谓钦为小冠杜子夏,而邺为大冠杜子夏云。
《韩延寿传》:延寿为淮阳太守。治甚有名,徙颍川。令文学校官诸生皮弁执俎豆。
《五行志》:昭帝时,昌邑王贺遣中大夫之长安,多治仄注冠,以赐大臣,又以冠奴。刘向以为近服妖也。时王贺狂悖,闻天子不豫,弋猎驰骋如故,与驺奴宰人游居娱戏,骄慢不敬。冠者尊服,奴者贱人,贺无故好作非常之冠,暴尊象也。以冠奴者,当自至尊坠至贱也。其后帝崩,无子,汉大臣徵贺为嗣。即位,狂悖无道,缚戮谏者夏侯胜等。于是大臣白皇太后,废贺为庶人。贺为王时,又见大白狗冠方山冠而无尾,此服妖,亦犬祸也。贺以问郎中令龚遂,遂曰:此天戒,言在仄者尽冠狗也。去之则存,不去则亡矣。贺既废数年,宣帝封之为列侯,复有罪,死不得置后,又犬祸无尾之效也。京房易传曰:行不顺,厥咎人奴冠,天下乱,辟无适,妾子拜。
《朱博传》:博,迁琅邪太守。齐部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史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博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皆斥罢诸病吏,白巾走出府门。郡中大惊。
《王莽传》:莽宗姊妨为卫将军王兴夫人,祝诅姑,杀婢以绝口。事发觉,莽使中常侍䠠恽责问妨,并以责兴,皆自杀。事连及司命孔仁妻,亦自杀。仁见莽免冠谢,莽使尚书劾仁:乘乾车,驾坤马,左苍龙,右白虎,前朱鸟,后元武,右仗威节,左负威斗,号曰赤星,非以骄仁,乃以尊新室之威命也。仁擅免天文冠,大不敬。有诏勿劾,更易新冠。其好怪如此。
《后汉书·鲍永传》:更始二年,永持节将兵,安集河东。时赤眉害更始,三辅道绝。光武即位,遣谏议大夫储大伯,持节徵永诣行在所。永疑不从,乃收系大伯,遣使驰至长安。既知更始已亡,乃发丧,出大伯等,封上将军列侯印绶,悉罢兵,但幅巾与诸将及同心客百馀人诣河内。帝见永。即拜永谏议大夫。〈注〉幅巾谓不著冠,但幅巾束首也。
《后汉书·郭太传》:太,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注〉周迁舆服杂事曰:巾以葛为之,形如幍。居士野人所服。
《三国志·孙坚传》: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
《华歆传》:歆,东至徐州,诏拜歆豫章太守。孙策略地江东,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奉迎。策以其长者,待以上宾之礼。
《世说新语》:弹棋始自魏宫内,用籹奁戏。文帝以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角,低头拂棋,妙踰于帝。
《语林》: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宣王戎衣莅事,使人视。武侯乘素舆,葛巾,毛扇,指挥三军,各随其进止。宣王闻而叹曰:可谓名士矣。
《晋书·诸葛恢传》:恢,名亚王导、庾亮。导尝谓曰:明府当为黑头公。及导拜司空,恢在坐,导指冠谓曰:君当复著此。
《谢奕传》:奕,与桓温善。温辟为安西司马,犹推布衣好。在温坐,岸帻笑咏,无异常日。
《谢安传》:征西大将军桓温请安为司马。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竟日。既出,温问左右:颇尝见我有如此客不。温后诣安,值其理发。安性迟缓,久而方罢,使取帻。温见,留之曰:令司马著帽进。其见重如此。
《孟嘉传》:嘉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寮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王濛传》:濛,美姿容,尝览镜自照,称其父字曰:王文开生如此儿邪。居贫,帽败,自入市买之,妪悦其貌,遗以新帽,时人以为达。
《刘暾传》:武库火,尚书郭彰率百人自卫而不救火,暾正色诘之。彰怒曰:我能截君角也。暾勃然谓彰曰:君何敢恃宠作威作福,天子法冠而欲截角乎。求纸笔奏之,彰伏不敢言。
《三十国春秋》:晋永康元年正月,大会,有鸠入御座武帐中,拂司空张华之冠。
《邺中记》:石虎皇后出女骑一千,冬月皆著紫纶巾。《晋书·庾敱传》:敱,参东海王越太傅军事。时刘舆见任于越,人士多为所搆,惟敱纵心事外,无迹可间。后以其性俭家富,说越令就换钱千万,冀其有吝,因此可乘。越于众坐中问于敱,而敱乃颓然已醉,帻堕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有二千万,随公所取矣。舆于是乃服。越甚悦。
《慕容廆载记》:时燕代多冠步摇冠,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其后音讹,遂为慕容焉。
《南史·卞彬传》:彬性饮酒,以瓠壶瓢勺杬皮为肴,著帛冠,十二年不改易。
《宋书·陶潜传》:潜少有高趣。义熙末,徵著作佐郎,不就。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沈庆之传》:庆之,加建威将军、南济阴太守。雍州蛮为寇,庆之会诸军围之,莫不奔溃,威震诸山,群蛮皆稽颡。庆之患头风,好著狐皮帽,群蛮恶之,号曰苍头公。每见庆之军,辄畏惧曰:苍头公已复来矣。
《五行志》:明帝初,司徒建安王休仁统军赭圻,制乌纱帽,反抽帽裙,民间谓之司徒状,京邑翕然相尚。休仁后果以疑逼致祸。
《何尚之传》:大明二年,为左光禄、开府仪同三司。尚之在家常著鹿皮帽,及拜开府,天子临轩,百僚陪位,沈庆之于殿廷戏之曰:今日何不著鹿皮冠。
《闻见后录》:萧道成既诛苍梧王王敬,则手取白纱帽,加道成首,令即位。沈攸之召诸军,主曰:我被太后令,建义下都,大事若克,白纱帽共著耳。盖晋宋齐梁以来,惟人君得著白纱帽。家有范琼画梁武帝,本亦著白纱帽也。
《南史·明僧绍传》:僧绍,隐长广郡崂山,聚徒立学。升明中,弟庆符为青州,僧绍乏粮食,随庆符之郁洲,住弇榆山,栖云精舍。齐建元元年冬,徵为正员郎,称疾不就。高帝后谓庆符曰:卿兄高尚其事,亦尧之外臣。朕梦想幽人,固已勤矣。所谓径路绝,风云通。仍赐竹根如意、笋箨冠,隐者以为荣焉。
《陆云公传》:云公,好学,有才思,武帝召为尚书仪曹郎。累迁中书黄门郎。云公善奕棋,尝夜侍坐,武冠触烛火。帝笑谓曰:烛烧卿貂。帝将用为侍中,故以此戏之。《鸡蹠集》:南齐永明中,高丽使至,冠拒风冠。曰古弁之遗象。
《南齐书·刘悛传》:悛为侍中。车驾数幸悛宅。宅盛治山池,造瓮牖。世祖著鹿皮冠,被悛菟皮衾,于牖中宴乐,以冠赐悛,至夜乃去。
《五行志》:永明中,萧谌开博风帽后裙之制,为破后帽。世祖崩后,谌建废立,诛灭诸王。
建武中,帽裙覆顶;东昏时,以为裙应在下,而今在上,不祥,断之。群下反上之象也。
《东昏侯本纪》:帝拜爱姬潘氏为贵妃,乘卧舆,帝骑马从后。著织成裤褶,金薄帽,执七宝缚槊,戎服急装,不变寒暑,陵冒雨雪,不避坑阱。《梁书·何点传》:高祖与点有旧,及践阼,手诏曰:昔因多暇,得访逸轨,坐修竹,临清池,忘今语古,何其乐也。暂别丘园,十有四载,人事艰阻,亦何可言。自应运在天,每思相见,密迩物色,劳甚山阿。严光排九重,践九等,谈天人,叙故旧,有所不臣,何伤于高。文先以皮弁谒子桓,伯况以縠绡见文叔,求之往策,不无前例。今赐卿鹿皮巾等。后数日,望能入也。点以巾褐引入华林园,高祖甚悦,赋诗置酒,恩礼如旧。
《南史·陶弘景传》:弘景为人员通谦谨,出处冥会。梁武帝兵至新林,遣弟子戴猛之假道奉表。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手敕招之,锡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并不出。简文临南徐州,钦其风素,召至后堂,以葛巾进见,与谈论数日而去,简文甚敬异之。时有沙门释宝志者,不知何许人,出入钟山,往来都邑。一日中分身易所,远近惊赴,所居噂𠴲。齐武帝忿其惑众,收付建康狱。旦日,咸见游行市里,既而检校,犹在狱中,又语狱吏:门外有两舆食,金钵盛饭,汝可取之。果是文惠太子及竟陵王子良所供养。县令吕文显以启武帝,帝乃迎入华林园。少时忽重著三布帽,亦不知于何得之。虽剃须发而常冠,下裙帽纳袍,故俗呼为志公。高丽闻之,遣使赍绵帽供养。
《昭明太子统传》:统,武帝长子也。天监十四年正月朔旦,临轩,冠太子于太极殿。旧制太子著远游冠、金蝉翠緌缨,至是诏加金博山。
《谢举传》:邵陵王纶于娄湖立园广宴,酒后好聚众宾冠,手自裂破,投之唾壶,皆莫敢言。举尝预宴,欲取举帻。举正色曰:裂冠毁冕,下官弗敢闻命。拂衣而退。王屡召不返,甚有惭色。
《朱异传》:异,除中书郎,时秋日,始拜,有飞蝉正集异武冠上,时咸谓蝉珥之兆。迁太子右卫率。
《梁书·陈伯之传》:伯之,年十三四,好著獭皮冠。
《南史·婆利国传》:婆利国,以缨络绕身,头著金冠高尺馀,形如弁,缀以七宝之饰。
《陈书·贺德基传》:德基少游学京邑,积年不归,衣资罄乏,又耻服故弊,盛冬止衣裌襦裤。尝于白马寺前逢一妇人,容服甚盛,呼德基入寺门,脱白纶巾以赠之。仍谓德基曰:君方为重器,不久贫寒,故以此相遗尔。德基问妪姓名,不答而去。
《北魏书·辛绍先传》:绍先,有至性,丁父忧,三年口不甘味,头不栉沐,发遂落尽,故常著垂裙皂帽。
《高昂传》:昂为司徒。好著小帽,世因称司徒帽。
《北史·檀特师传》:檀特师,名惠丰,身为比丘。饮酒啖肉,语默无常,论来事,后皆如言。居于凉州。周文遣书召之。大统十七年春初,忽著一布帽,周文左右惊问之。檀特曰:汝亦著,王亦著也。至三月而魏文帝崩。复取一白绢帽著之,左右复问之。檀特云:汝亦著,王亦著也。未几,丞相夫人薨。后又著白绢帽,左右复问之。云:汝亦著,王亦著也。寻而丞相第二儿武邑公薨。其事验多如此。
《北齐书·平秦王归彦传》:归彦,神武族弟也。孝昭践祚,弥见优重。齐制,宫内唯天子纱帽,臣下皆戎帽,特赐归彦纱帽以宠之。
《北周书·独孤信传》: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隋书·宇文述传》:云定兴者,附会于述。遇天寒,定兴曰:入内宿卫,必当耳冷。述曰:然。乃制裌头巾,令深袙耳。人又学之,名为许公袙势。述大悦曰:云兄所作,必能变俗。我闻作事可法,故不虚也。
《何稠传》:大业初,炀帝谓稠曰:服章文物,阙略犹多。卿可讨阅图籍,营造舆服羽仪。稠参会今古,多所改创。魏、晋以来,皮弁有缨而无笄导。稠曰:此古田猎之服也。今服以入朝,宜变其制。故弁施象牙簪导,自稠始也。
《李子雄传》:子雄,拜民部尚书。明辩有器干,帝甚任之。新罗尝遣使朝贡,子雄至朝堂与语,因问其冠制所由。其使者曰:皮弁遗象。安有大国君子而不识皮弁也。子雄曰:中国无礼,求诸四夷。使者曰:自至以来,此言之外,未见无礼。宪司以子雄失词,奏劾其事,竟坐免。
《倭国传》:倭国至隋时,其王始制冠,以锦綵为之,以金银镂花为饰。
《图画见闻志》:唐贞观三年,东蛮谢元深入朝,冠乌熊皮冠,以金络额毛帔,以韦为行縢著履。中书侍郎颜师古奏言:昔周武王治致太平,远国归款。周史乃集其事,为《王会篇》。今圣德所及,万国来朝,卉服鸟章,俱集蛮邸,实可图写贻于后,以彰怀远之德。上从之。《唐书·五行志》:太尉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谓之赵公浑脱。近服妖也。
中宗赐宰臣宗楚客等巾子样,其制高而踣,即帝在藩邸时冠也,故时人号英王踣。踣,颠仆也。
《孔帖》:武攸暨,太平公主出降,遣通事舍人李邈以玺书邀之,诏见日山帔葛巾,不名不拜。
《唐语林》:开元中,燕公张说当朝,文伯冠服,以儒者自处。元宗嫌其异己,赐内样巾子,长脚罗幞头。燕公服之入谢,元宗大喜。
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级。日满乃释。吴人著此服出入州乡,以为大耻。皆相劝励,无敢犯,赋税常先诸县。既去官,竟不捶一人。
《唐书·张巡传》:贼攻睢阳。巡励士固守,许远专治军粮战具,远将李滔救东平,遂叛入贼,大将田秀荣潜与通。或以告远曰:晨出战,以碧帽为识。视之如言,尽覆其众。还辄曰:我诱之也。请以精骑往,易锦帽。远以告巡,巡召登城,让之,斩首示贼。
《酉阳杂俎》:天宝末,交趾贡龙脑,如蝉蚕形。波斯言:老龙脑树节方有。禁中呼为瑞龙脑。上唯赐贵妃十枚,香气彻十馀步。上夏日尝与亲王棋,令贺怀智独弹琵琶,贵妃立于局前观之。上数子将输,贵妃放康国猧子于坐侧,猧子乃上局,局子乱。上大悦。时风吹贵妃领巾于贺怀智巾上,良久回身方落。贺怀智归,觉满身香气非常,乃卸幞头贮于锦囊中。及上皇复宫阙,追思贵妃不已。怀智乃进所贮幞头,具奏他日事。上皇发囊,泣曰:此瑞龙脑香也。
《唐书·裴冕传》:冕性豪侈,舆服食饮皆光丽珍丰,自制巾子工甚,人争效之,号仆射巾。
《李晟传》:帝出奉天,诏迎拜神策行营节度使。进临渭北,壁东渭桥。朔方李怀光军咸阳,不欲晟当一面,请与晟合。有诏徙屯,乃引趋陈涛斜,与怀光联垒。晟每与贼战,必锦裘绣帽自表,指顾阵前。怀光望见,恶之,戒曰:将务持重,岂宜自表襮,为贼饵哉。晟曰:昔在泾原,士颇相畏伏,欲令见之,夺其心尔。
《杜阳杂编》:唐宝历二年,浙东贡舞女戴轻金冠,以金丝结之,为鸾鹤状。仍饰以五綵钿珠,玲珑相续,可高一尺。秤之,无二三分。
《孔帖》:唐文宗性俭素,不喜华侈。驸马韦处仁戴夹罗巾,帝谓之曰:慕卿门第清素,以之选尚。如此巾服,从他戚为之。唯卿非所宜也。
《唐书·五行志》:乾符五年,雒阳人为帽,皆冠军士所冠者。又内臣有刻木象头以裹幞头,百官效之,工门如市,度木斫之曰:此斫尚书头,此斫将军头,此斫军容头。近服妖也。
昭宗时,十六宅诸王以华侈相尚,巾帻各自为制度,都人效之,则曰:为我作某王头。识者以为不祥。《秦再思记异》:昭宗播迁于凤翔,朱梁率诸道甲马奉迎车驾。时侯王将帅在岐下者,皆以珠一颗盘幞头,脚贯以银线而簪之。又军人咸以珠饰巾,竞相誇尚。洎朱梁篡立,乃知珠已居人上者,久矣。
《续豫章记》:王邻隐西山,顶菱角巾。又尝就人买菱脱顶巾贮之,尝未遇。而叹曰:此巾名实相副矣。
《五代史·前蜀世家》:蜀人富而喜遨,当王氏晚年,俗竞为小帽,仅覆其顶,俛首即堕,谓之危脑帽。衍以为不祥,禁之。而衍好戴大帽,每微服出游民间,民间以大帽识之,因令国中皆戴大帽。又好裹尖巾,其状如锥。而后宫皆戴金莲花冠,衣道士服,酒酣免冠,其髻髽然,更施朱粉,号醉妆,国中之人皆效之。
《辽史·张孝杰传》:孝杰,出为武定军节度使。坐私贩广济湖盐,削爵,贬安肃州。乾统初,剖棺戮尸。初,孝杰及第,诣佛寺,忽迅风吹孝杰幞头,与浮图齐,坠地而碎。有老僧曰:此人必骤贵,然亦不得其死。竟如其言。《宋史·程戡传》:戡,知永兴军,徙瀛州,四迁给事中。契丹使过,称疾,求著帽见,戡使谓曰:有疾,可毋相见,见当如礼。使者语屈,冠而见。
《陈希亮传》:希亮子慥。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徒步往来山中,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魏野传》:野不喜巾帻,无贵贱,皆纱帽白衣以见。《雷简夫传》:简夫始起隐者,出入乘牛,冠铁冠,自号山长。关中用兵,以口舌捭阖公卿。既仕,自奉稍骄侈,驺御服饰,顿忘其旧,闾里指笑之曰:牛及铁冠安在。《吴奎传》:奎知制诰。奉使契丹,会其主加称号,要入贺。奎以使事有职,而不往。归遇契丹使于涂,契丹以金冠为重,纱冠次之。故事,使者相见,其衣服重轻必相当。至是,使者服纱冠,而要奎盛服。奎杀其仪以见,坐是出知寿州。
《续诗话》:鲍当善为诗。景德二年进士及第,为河南府法曹。薛尚书映知府,当失其意,初甚怒之。当献孤雁诗云:天寒稻粱少,万里孤难进。不惜充君庖,为带边城信。薛大嗟赏,自是游宴无不预焉,不复以掾属待之。时人谓之鲍孤雁薛。尝暑月诣其廨舍,当方露顶,狼狈入,易服,把板而出,忘其幞头。薛严重,左右莫敢言者。坐久之,月上,当顾见发影,大惭。以公服袖掩头而走。
《道山清话》:周穜言,垂帘时,一日早朝,执政因理会事。太皇太后命一黄门于内中,取案上文字来。黄门仓卒取至,误触上幞头坠地。时上未著巾也,但见新剃头撮数小角儿,黄门者震惧,几不能立。旁有黄门取幞头以进,上凝然端坐,亦不怒,亦不问。既退,押班具其事取旨。上曰:只是错。太后命押班,只是就本班量行遣。
《墨庄漫录》:荆公退居金陵蒋山,学佛者俗姓吴,日供洒扫,山下田家子也。一日,风堕挂壁旧乌巾,吴举之,复置于壁。公适见之,谓曰:与汝归,遗父。数日,公问:幞头安在。吴曰:父村老无用,货于市中,尝卖得钱三百千,供父,感相公之赐也。公叹息之,因呼一仆,同吴以元价往赎,且戒苟以转售,即不须访索,果以弊恶犹存,乃赎以归。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乃复遗吴,吴后潦倒,竟不能祝发,以竹工居真州。
《闻见后录》:上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至南都,筮日即帝位。昭慈太后遣内侍官邵成章,以乘舆服御来。有一道冠,非人间之制。成章捧以奉上曰:太母以奉殿下,祖宗以来,退朝燕闲,不裹巾,只戴道冠。自神宗始易以巾,非旧制也。愿殿下即位后,退朝燕闲,只戴此冠,庶几如祖宗时气象。上流涕受之。
《元史·察罕传》:察罕,初名益德,唐兀乌密氏。父曲也怯律,为夏臣。其妾方怀察罕,不容于嫡母,以配掌羊群者及里木。察罕稍长,其母以告,且曰:嫡母已有弟矣。察罕武勇过人,幼牧羊于野,植杖于地,脱帽寘杖端,跪拜歌舞。太祖出猎,见而问之。察罕对曰:独行则帽在上而尊,二人行则年长者尊,今独行,故致敬于帽。且闻有大官至,先习礼仪耳。帝异之,乃挈以归,语光献皇后曰:今日出猎得佳儿,可善视之。命给事内廷。及长,赐名蒙古。
《辍耕录》:胡石塘先生尝应聘入京,世皇召见于便殿,趋进张皇,不觉笠子攲侧。上问曰:秀才何学。对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学。上曰:自家一笠,尚不端正,又能平天下耶。然怜其贫,特授扬州路儒学教授。《枝山前闻》:今士庶所戴方顶大巾,相传太祖皇帝召会稽杨维桢,维桢戴此以见。上问:所戴何巾。维桢对曰:四方平定巾。上悦,遂令士庶依其制戴。或谓有司初进样,方直其顶。上以手按,偃落后,俨如民字形,遂为定制。按洪武二十四年三月二十六日,礼部右侍郎张智,同各官奉圣旨,恁礼部将士民戴的头巾样制,再申明整理。智乃奏行先为软巾,制度已常拟定,而小民往往成造,破烂不堪,纱罗用纸粘裹竹丝,添花混同造卖,有乖礼制。合行申禁,仍前违制者,卖人、买人同罪。如此则当时巾制,乃太祖自定,恐非缘维桢与手按也。
《溪山馀话》:邓肃,字志宏,沙县人,别号栟榈,有《栟榈先生文集》。志宏有文行,与朱韦斋先生交好。一日,韦斋觞客,栟榈以冠带寓之,醉起,韦斋曰:留以质纸笔,明日如约。韦斋受笔还冠,而以纸少留带,曰倘无千幅,竟不还。栟榈为寄一诗曰:归帽纳毫真得策,要笺留带计还疏。公如买菜苦求益,我已忘腰何用渠。闭户羽衣聊自适,推窗柿叶对人书。帝都声价君知否,史府新传折槛朱。前辈风流调笑,蔼蔼若此。

冠冕部杂录

《中华古今注》:军惬,魏武所制也。以军中服之轻便。有作五色惬,以表方面也。
牛亭问冕者:繁露,何也。答曰:假玉而下垂,如露而繁也。《文选》云:衮冕垂旒,所以蔽明。黈纩塞耳,所以闭聪。《尚书》云: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也,所谓天子衮冕之服也。
《珩璜新论》:周武皇帝初服常冠,以皂纱全幅,向后束发,仍裁为四脚。今之幞头,正是此遗法也。《大唐新语》:故事:江南天子则白帢帽,公卿则巾褐裙襦。北齐有长帽、短靴、合裤袄子。朱紫元黄,各随其好。天子多服绯袍。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纹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六合靴。百官常服,同于走庶,皆著黄袍及衫,出入殿省。后乌纱帽渐废,贵贱通用折上巾以代冠,用靴以代履,咸便于军旅。昔袁绍与魏武帝战于官渡,军败,幅巾渡河,递相仿效,因以成俗。初用全幅早向后幞发,谓之幞头。周武帝才为四脚,武德以来,始加巾子。至贞观八年,太宗初服翼善冠,赐贵臣进德冠,因谓侍臣曰:幞头起自周武帝,盖取便于军容。今四海无虞,当息武事。此冠颇采古法,兼更类幞头,乃宜常服,可取服。裤褶通用,此冠亦寻废矣。《事原》:大帽,野老之服。至后魏,朝臣皆戴之。唐初,以縠为之,以隔风尘。
《墨庄漫录》:杜子美秦州诗云:马骄珠汗落,胡舞白题斜。题或作蹄,莫晓白题之语。《南史》:宋武帝时,西北远边有滑国,遣使入贡,莫知所出。裴子野云:汉颍阴侯胡白题将一人。服虔注曰:白题,名也。又汉定远侯击虏入滑,此其后乎。人服其博识。予尝疑之,盖白题其胡,下马舍之,始悟白题乃毡笠也。子美所谓胡舞白题斜,盖人多为旋舞笠之斜,似乎谓此也。
《清异录》:罗隐帽,轻巧简便省朴,人窃仿学,相传为减样方平帽。
郢王凤历之叛,别制幞头,都如唐巾。但更双脚为仙藤耳。其徒号为顺裹。
同光既即位,犹袭故态,身预俳优。尚方进御巾,裹名品,曰新令,伶人所预,尚有合其遗制者,曰圣逍遥清泰燕服,凡两品幞头。李家宽者,漆地加金线棱盘,四脚差细。
士人暑天不欲露髻,则顶矮冠。清泰间,都下星货铺卖一冠子,银为之,五朵平云,作三层安置,计止是梁朝物。匠者遂依效造小样,求售。
晋朝,贱者承人乏供八砖之职,猥蒙天眷。一日大暑,方下直还私室,裸袒挥拂。未须臾,中使促召左右急报裹头巾。余叹曰:阿僧祗劫中欠此围头债,天使于禁林严紧地还之也。
桑维翰服蝉翼纱,大人帽,庶表四方名为化巾。南汉僭创小国,乃作平顶帽自冠之。由是风俗一变,皆以安丰顶为尚。
广顺初,簿阅太庙杂物,其间有珠络平金朝天幞头一事。
张崇帅广在镇不法,酷于聚敛。从者数千人,出遇雨雪,皆顶莲花帽、琥珀衫,所费油绢不知纪极。市人称曰雨仙。
韩熙载在江南,造轻纱帽。匠帽者,谓为韩君轻格。《青箱杂记》:世传潘阆安鸿渐八才子图,皆策蹇重戴。又王禹偁赠崔遵庆及第诗云:且留重戴士风多。则国初举子犹重戴矣。
天圣以前,乌帻惟用光纱。自后始用南纱。迨今六十年,复稍稍用光纱矣。
《退朝录》:丁晋公、冯魏公位三公侍中,而未尝冠貂蝉。杜祁公相甫百日,当庆历四年郊祠,貂冠公衮,又升辂奉册改谥诸后。《石林燕语》:旧制,幞头巾皆拆而敛前。神宗尝谓近臣,此制有承上之意。绍圣后,始有改而偃后者。一时宗之谓前为敛巾,遂不复用。此虽非古服,随时之好,然古者为冕,皆前俯而后仰敛巾,尚有遗意也。
唐至五代国初,京师皆不禁打伞。五代始命御史服裁帽。本朝淳化初,又命公卿皆服之。既有伞,又服帽,故谓之重戴。自祥符后,始禁。惟亲王宗室,得打伞。其后通及宰相、枢密、参政,则重戴之名,有别矣。今席帽裁帽,分为两等,中丞至御史与六曹郎中则于席帽前加全幅皂纱,仅围其半,为裁帽。非台官及自郎中而上,与员外而下,则无有为席帽,不知何义。而裁与席之名,亦不可晓。
《调谑编》:东坡常令门人辈作人物不易赋,或人戏作一联曰:伏其几而升其堂,曾非孔子。袭其书而戴其帽,未是苏公。盖元祐初,士大夫效东坡顶高桶帽,谓之子瞻样故云。
《邻几杂志》:近岁都下裁翠纱帽直一千,至于下俚耻戴京纱帽。御帽例用京纱,未尝改易也。
《幕府燕閒录》:古之幞头,自隋以前,只是皂绢幕其首。唐马周始制四脚,系于上,二脚垂于后,又加巾子,制度不一。武后时,赐臣下巾子,谓之武家样。又有高头巾子,明皇赐臣下内样巾子。又裴宽尝自制巾子仆射巾。自唐中叶已后,谓诸帝改制,其垂二脚,或圆或阔。周丝弦为骨梢翘矣。臣庶多效之,然亦不妨。就枕余家有陈宏画,明皇裹头坦腹,仰卧吹玉笛图。又郑谷诗云:玉阶春冷未催班,楚拂尘衣就笏眠。其便如此。唐末丧乱,自乾符后,宫娥宦官,皆用木围头,以纸绢为衬脚,用铜钱为骨,就其制成而戴之,取其缓急之便,不暇如平时对照系裹也。僖宗爱之,遂制成而进御。五代帝王,多裹朝天幞头,二脚上翘,四方僭位之主,各创新样,或翘上而反折于下,或如团扇蕉叶之状合抱于前。伪孟蜀始以漆沙为之。湖南马希范二角左右,长丈馀,谓之龙角,人或误触之,则终日头痛。至刘汉祖,始仕晋为并州衙校,裹幞头脚左右长尺馀,横直之,不复上翘,迄今不改其制。予幼年尝见先相文简公旧物中,有幞头罗一段,织出花额花界道,必是临时裁剪而为之。文简公畏漆应举,时犹裹罗幞头。其后服纱漆者,须隔年制下,乃可戴。今时以垂脚素纱者为缠,不知起于甚时。
《中吴纪闻》:宣和初,余在上庠,时有旨令士人系结带巾,否则即以违制论。当时有谑词云:头巾带,难理会。三千贯赏钱,新行条制不得向后长,垂法甚严,人甚畏,便缝阔大带向前。面系称,我太学先辈被人呼保义。
《老学庵笔记》《孙策传》:张津常著绛帕头,帕头者,巾帻之类,犹言幞头也。韩文公云,以红绡帕首,已为失之。东坡云:绛帕蒙头,读道书增一蒙字,其误尤甚。张文昌纱帽诗云:惟恐被人偷样剪,不曾閒戴出书堂。皮袭美亦云:借样裁巾帕索将,王荆公于富贵声色,略不动心,得耿天骘宪竹根冠,爱咏不已。予雅有道冠,拄杖二癖,每自笑叹然,亦赖古多此贤也。《癸辛杂识》:管宁白帽之说,尚矣。虽杜诗亦云:白帽应须似管宁。然幼安本传,止云常著皂帽,又云著絮帽布衣而已。初无白帽之事,独杜佑《通典》帽门载:管宁在家,常著帛帽。岂以帛为白乎。然宋齐之间,天子燕私,多著白高帽。或以白纱,今所画梁武帝像,亦然。盖当时国子生,亦服白纱巾。晋人著白接䍦,谢万著白纶巾,南齐垣崇祖白纱帽,《南史》和帝时,百姓皆著下檐白纱帽。《唐六典》天子服有白纱帽,他如白帢、白幍之类,通为庆吊之服。古乐府《白纻歌》云:质如轻云,色如银制。以为袍馀作巾。杜诗:光明白氎巾当念著,白帽采薇青云端。白乐天诗云:青筇竹杖白纱巾。然则古之所以不忌白者,盖丧服皆用麻,重而斩齐,轻而功缌,皆麻也。惟以升数多寡精粗为异耳。自麻之外,缯缟固不待言,苧葛虽布属,亦皆吉服。缟带纻衣,昔人犹以为赠,则亦何忌之有。汉高帝为义帝发丧兵,皆缟素。行师权制,固不备礼。后世人多忌讳丧服,往往求杀。今之薄俗,盖有以缟纻为功缌者矣。宜乎,巾帽之不以白也。
《辍耕录》:野马川有木曰锁锁,烧之其火经年不灭,且不作灰。妇女取根制帽入火不焚,如火鼠布云。杜清碧先生,本应召次钱塘。诸儒者争趋其门,燕孟初作诗嘲之,有紫藤帽子高丽靴,处士门前当怯薛。之句。闻者传以为笑。用紫色棕藤缚帽,而制靴,作高丽国样子,皆一时所尚。怯薛,则内府执役者之驿语也。
《席上腐谈》:幞头起于周武帝,以幅巾裹首,故曰幞头。幞字音伏,与幞被之幞同,今讹为仆。韩退之元和圣德诗云:以红绡帕首盖,以红绡转其头,即今之抹额也。帕首幞头,本只是一物,今分为二物。《文献通考》《程氏演繁露》曰:《隋志》:宋齐之间,天子宴私,著白高帽。士庶以乌太子在上省,则帽以乌纱。在永福省,则白纱。隋时,以白幍通为庆吊之服,国子生亦服白纱巾也。晋著白接䍦,窦革酒谱曰:接䍦,巾也。南齐垣崇祖守寿春,著白纱帽,肩舆上城,今人必以为怪。古未有以白色为忌也。郭林宗遇雨,垫巾。李贤注云:周迁舆服杂事曰巾,以葛为之,形如幍,幍口洽反。本居士野人所服。魏武造幍,其巾乃废。今国子学生服焉。以白纱为之。是其制皆不忌白也。乐府白纻歌曰:质如轻云色如银,制以为袍馀作巾。袍以先驱巾拂尘,吴兢乐府要解。按旧史白纻吴地所出,则诚今之白纻。《列子》所谓阿锡,而西子之舞,所谓白纻纷纷鹤翎乱者是也。今世人丽妆,必不肯以白纻为衣,古今之变不同如此。《唐六典》:天子服有白纱帽,其下服如裙襦袜,皆以白。视朝、听讼、燕见宾客,皆以进御。则犹存古制也。然则下注云:亦用乌纱,则知古制虽存,未必肯用,多以乌纱代之,则习见忌白久矣。世传明皇幸蜀图,山谷间老叟出望驾,有著白巾者。释者曰:服诸葛武侯也。此不知古人不忌白也。
《群碎录》:幞头,今讹为仆头。仆音伏,与幞被之幞同。起周武帝以幅巾裹首,故云幞头。弁髦,男子始冠,则用之。既冠,则去之。
《可谈》:都下市井谓不循理者,为乖角。又谓作事无据者为没雕。当丧仪间,摺发以一竿揭之,名乖角卫士。顺天幞头,有一脚下垂者,其侪呼为雕当。不知名义所起。记之,以俟识者。
《燕閒录》:乐府中,有苏幕遮,乃高昌妇人所戴油帽。高昌,西域国西州也。
《见闻录》:古冕十有二旒,旒十二玉,前后各用玉百四十四。宋时冕中贵人呼为平天冠,共用北珠一百四十五颗,麻珠四千五百九十颗,调珠八千六十四颗,则冕冠可谓至重。古王者冬至祭天,其时大寒,可服衮衣,大裘之上,加以衮衣。大裘者,黑羔裘也。但夏至方泽,季秋明堂之祭,则大裘可谓至热。陶安奏:古者天子五冕,祭天地、社稷诸神,各有所用。请制之。上曰:五冕,礼太繁。今祭天地、宗庙,则服衮冕。社稷等,则服通天冠,绛纱袍而已。真可谓得时王之制者耶。《玉堂漫笔》:襄阳大堤曲,有倒著接䍦花下迷,盖用白纱作巾。南朝,虽帝王亦服白纱帽。沈攸之所谓大事若克,白纱帽共著耳。又别有白叠巾、白纶巾。后世惟凶服乃用白。
《岩栖幽事》:桐帽,本蜀人以桐木作而漆之。棕~亦出蜀中南丛林,皆作吴人不能制也。
《明良记》:我朝科贡恩例四等,入胄监满日,并许戴遮阳大帽,即古笠也。吴文定公未及第时,久困科场,作诗戏咏曰:似伞难遮雨,如铙却畏风。
《豫章漫抄》: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缝,下缀以檐,如筒。阎宪副闳谓予言:亦太祖所制。若曰六合一统云尔。杨维桢廉夫,以方巾见太祖。问其制,对曰:四方平定巾。上喜,令士人皆得戴之。商文毅用自编氓,亦以此巾见。

冠冕部外编

《真人三君内传》:太上丈人著流霞羽袍,冠芙蓉之冠。《汉武帝内传》:元封元年,王母降,侍女上元夫人,天姿精耀,灵眸朗绝,头作三角髻,馀发散垂至腰,戴九云夜光之冠。
《神仙服食经》:汉武帝閒居未央宫,有人乘白云,驾白鹿,冠芙蓉冠,曰:我,中山卫叔卿也。
《集异志》:汉刘聪末年,有豕著进贤冠升聪坐,犬冠武冠带绶与豕,并升,俄而斗死殿上。宿卫莫有见其入者。
《异苑》:义熙中,王愉,字茂和。在庭中行,帽忽自落,仍乘空行,如人所著。寻而第三儿绥怀贰伏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