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卤泊滩,一个去了都不想走的地方

 富平人原创馆 2022-06-06 发布于陕西

卤泊滩,一个去了都不想走的地方

文/邢根有

没有来刘集上班之前,对刘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只知道它是县城最东边偏南的镇,和蒲城县相邻。但我对卤泊滩的认识却早得多。

那是二十多年前,我在家待业等待分配期间,闲来无事。那时,我司法学校的学长在卤阳农场驻厂监察室上班,隶属县检察院。受他的邀请,我决定去看看。那天,我起得特别早,秋季的早上可以明显感到一丝丝凉意,路旁高挺的大白杨叶子有的已经慢慢由绿变深,有的由深返黄,有的仍然青翠,微风吹过,发黄的叶子偶尔稀稀拉拉的落下。想着可以很快看到学长,我感觉不到一丝阴冷,脚下加快了蹬自行车的节奏。我顺着由康路一路向南。

虽然目的地明确,但毕竟路线不太熟悉,只有走走停停,停停问问。好不容易到达张桥镇街道东门口,我决定歇歇脚,顺便问问距卤阳农场还有多远。人一旦停下,饥饿便占了上风,这时,我感到肚子饥肠辘辘,才想起,早上出发时,在家只吃了一个馒头。虽然很饿,但囊中羞涩,心想:忍忍吧,到了目的地,也许师兄会大鱼大肉招待,想象着冒着热气的红烧鱼,七碟子八大碗,不但没有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肚子反而更不争气了。“人是铁饭是钢”掏出身上仅有的几块钱,在路边小吃摊,吃饱再说。

很快吃完饭,顺便问了老板的路线,恰好有几个同路的。

“小伙子,有个人,捎到农场,可以挣5元钱,怎么样?”小吃摊老板对我小声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又补充到,“我现在忙,客人等不急,不然,我不可能把人让给你。”后来才知道,张桥火车站到卤阳农场不通班车,没有交通工具,主要以人力自行车为主,摩托三轮车很少,那时没有电动车,小车更是稀罕物。而每天去农场的人很多,一部分是上下班的职工、干警,一部分是探监的家属。“靠山吃山”这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谋生门路。

一路上说说笑笑,几个自行车托着一个个顾客,一路向东,直抵目的地。路旁的树越来越少,越来越稀。成熟的玉米地块越来越小,直至看不见,代替的是大片的滩地,一眼看不到边,蒿草、芦苇却长的茂盛。一片片沼泽、一条条水渠被宽窄不等的土垄分割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方块,里面明晃晃的,在阳光下闪烁,不时地的有光线刺激着行人的眼。听说,那大小的池子是靠自然蒸发,提取工业用盐和工业用硝。这是我对卤泊滩的最早认识。

真正认识卤泊滩,那是去年秋季的一个下午,我下乡偶过,我沿红色旅游专线往东,很快驶出富平境内,富平蒲城两县界的牌子非常明显的立在路边,而牌子两边是一望无边的卤泊滩,远处果真白茫茫的一片,大大小小的晾嗮硝盐的水池子,被宽窄不等、高低不平的土隙隔开,不用问,那是靠自然蒸发提取工业用硝的池子,很像“江南水乡”的稻田,只不过田块里是明晃晃的水,有的池子蒸发完水分,已裸露出雪白的硝。

我百思不得其解,想不到,关中平原自古富庶,沃野千里,有“粮仓”之称,罕为人知的是,在平原东北部的渭南蒲城、富平交界一带,竟数百年被一条荒凉的不毛之地所覆盖——卤泊滩。

卤泊滩,又称卤泊湖,占地面积广阔,位于西禹高速公路以南,渭清公路以西,刘集镇、张桥镇以东,横跨蒲城、富平两县,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1.5至7公里,海拔377-380米,是一个封闭式沟旱的洼地。总面积约12.24万亩。

这里以前曾是一片历史悠久的盐碱滩地,素以“卤泊滩”之名为外界所熟知,“卤泊滩,卤泊滩,夏秋水汪汪,冬春白茫茫,只长盐蓬草,不长粮和綿........有女不嫁卤泊滩,男儿有志快出摊。”这首歌谣是对卤泊滩的真实写照。

这里遗址是渭北平原上的一块“疮疤”,不长庄稼,只长杂草,遍地白茫茫,到处是一堆一堆的碱土,缺少饮用水,没有耕种地,空旷辽阔,唯一盛产的是卤盐和硝。

要了解卤泊滩,就得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卤泊滩的前身是卤阳湖,据地质学家勘察测定,卤阳湖属古三门湖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构造作用,随着黄河、渭河穿道而过,卤阳湖被分离,独立成湖,面积约为现在的数十倍。自古相传“卤阳湖,岸口宽,一天一夜渡一船,南来北往多半天”,道出了一望无际、烟波浩渺卤阳湖昔日水深广阔的美景。

由于卤阳湖属地表水和地下水汇集区,沉积物含盐碱多,水质矿化严重,受气候演变、加之人为活动围湖造田等因素影响,湖区湿地大面积消失,到本世纪末,卤阳湖天然湿地面积仅剩千余亩,曾经水草丰美的卤阳湖沦为荒凉的卤泊滩。相传很早以前,卤阳湖是一汪美丽的湖泊,那时候,这一代风调雨顺,鱼米飘香,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繁荣昌盛。而现在,却是演变成一片片荒凉,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富平县界牌往东不远处,一座醒目的“卤阳湖总体规划布局图”标识牌立在那,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2008年申报试点建设,2015年经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挂牌。湿地公园的四至作了明确的规定。蒲城的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区我有幸去过,它是中国国家湿地公园之一,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与自然环境资源,而且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水天一色、波光荡漾、芦苇摇曳的湖泊湿地,为丹顶鹤、白天鹅、白鹭等珍禽的栖息、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八百里秦川难得的一处水乡泽国。总面积1470公顷。公园包括湿地保育区、湿地科普教育区、湿地管理服务区、湿地新家园区和湿地生态旅游区五个区域。其中湿地生态旅游区具有丰富的人文与自然环境资源,杨爵拜水、板桥古渡、关中道情、宣帝游猎、笑纹石等遗址轶事彰显着卤阳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候鸟在此栖息。

对卤泊滩的治理和开发,一直没有停过。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卤阳劳教所最先对富平境内的卤泊滩进行过小面积的整理开发,建有砖厂和嗮硝的场所。现在,卤阳农场已迁到渭南,遗弃、败落的厂房还孤零零地经受着风吹日晒。1974年,蒲城县组织群众修建排水治碱工程。1979年,陕西省科委组织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渭南地区洛惠渠管理局等单位成立"渭南地区蒲城县卤泊滩盐碱地改良综合治理治理中心。.1999年6月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公司开始对卤泊滩盐碱地进行大规模的治理,目前,大大小小的排碱渠纵横交错,南北横向的为支渠,东西走向的为总渠,所有支渠通向总渠,总渠浩浩汤汤,通向渭河。渠内一年四季水长流,渠内为野生鱼虾提供了生长条件。吸引了钓鱼爱好者光顾。这里是鸟类的天堂,走在这里,随处可见,各种鸟类在空中盘旋,在湿地栖息。

刘集境内以前有个卤泊村,由于撤乡并镇,不复存,被西湖村所代替,虽然名字看起更有诗意,但缺少了卤泊滩的历史底蕴。据悉,卤阳湖规划已辐射到蒲富交界的刘集镇境内,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再现一汪丰美的水草,一面明镜的湖泊,一幅人鸟和谐的旅游景点。曾经无人问津的不毛之地,不久的将来将华丽蜕变成渭北“江南水乡”,变成是一个休闲娱乐的新景点、一个新的旅游网红打卡地。

卤泊滩,真正变成游人“去了不想走的地方”。



作者简介:邢根有,富平人。县作协会员。爱好生活,喜欢文字。作品在《渭南日报》《自学考试报》《农民报》《文化艺术报》、《石川河》等报纸、杂志发表,多部作品在华山文学、渭南日报、富平融媒体等10多个融媒体发表,并有2部作品在渭南学习强国平台推送。作品曾获全国“庆中秋迎国庆双节”和第二届“关于年味”等征文大赛奖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