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被扒了裤子抽打的孩子,暴露家庭教育最大真相:毁掉一个孩子就是“打他”

 富书 2022-06-06 发布于北京

进化妈:无论什么时候,父母在孩子心里种下的都应该是爱、尊重和独立,而不是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作者:米乔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

视频中,一个双手被捆绑,裤子被扒下来的小男孩,正在被一名中年男子吊起来用竹条抽打屁股。

小男孩一边苦苦挣扎,一边嚎啕大哭,引来了不少围观群众。

原来,小男孩是因为偷拿了家里的钱,才被吊起来抽打,打人的正是孩子的爸爸。

即便事出有因,视频曝光后,这位爸爸的做法还是引起了不少网友的争议。

有网友说: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这实在是野蛮,这种做法很可能会给孩子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

还有网友说:

“这样教育孩子问题真的很大,如果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孩子,这样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让孩子更叛逆。”

其实,视频中这位家长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个例。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时,大多数父母的第一反应不是辱骂,就是暴揍。

可问题是,这种方式真的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吗?

被惩罚过的孩子,就真的记错吗?

之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年迈的老人因为手术后身体的不适,情绪有些不稳定,随口唠叨了儿子几句。

结果儿子非但没有体谅生病的老父亲,反而对父亲动作粗暴,到最后甚至动起了手。

面对父亲的抱怨,他却怒吼着:“小时候我不听话,你不就是这样揍我的吗?

我现在这样不都是跟你学的吗?你当时就差没弄死我,我已经对你够可以了,你还想要怎样?”

这个故事看的人心里五味杂陈,面对眼前这个冷漠的儿子,这位老爷爷也许真的只能有苦说不出了吧。

我在想,到底有多少父母,就这样被一句简单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给毒害了。

事实证明,棍棒底下是不是真的能出孝子尚未可知,能出逆子倒是真的。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作者,在一次小组讨论会上问家长,是否记得自己受罚时的感受,他们是这样回答的:

“我经常恨我妈妈。我会认为'她真是一个泼妇’。

“我会幻想我病的很厉害,让他们对我的所作所为后悔。”

“他们真坏,我要报复他们。只要不被他们抓住,我还去做。”

事实上,当孩子犯错时,惩罚并不起作用。

相反,会在孩子心里种下敌意、仇恨、罪恶感和自卑的种子。

这些不能在阳光下呈现的心理,最后会躲入阴影中,但却不会消失。

最终会渗透到孩子的性格中,成为孩子性格的阴暗面。

更不幸的是,当孩子把精力分散到敌意,仇恨,自卑等负面情绪中的时候。

他也就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省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

这也正是常听到的那句话—这孩子挨了这么多次揍,怎么就是不长记性—背后的原因。

换句话说,当父母忙着惩罚孩子的时候,实际上也剥夺了孩子从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

而这个过程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又是至关重要重要的。

所以,孩子犯错时,盲目惩罚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得问题进一步雪上加霜。

犯了错的孩子

同样是一个需要尊严的人

还记得那位被母亲当着同学的面扇打耳光后,跳楼坠亡的初三男孩吗?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初三男生在教室与另两名同学玩扑克牌被老师发现,随后班主任请三名学生家长到校配合管教。

其中一个男生,在五楼走廊被母亲当着同学的面,连扇耳光。

看着母亲离家的背影,男孩静默地站了两分钟后,转身爬上栏杆一跃而下,当场坠亡。

也许很多人会轻描淡写的说,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太弱,打两巴掌就寻死觅活的。

可是细想悲剧的背后,让孩子无法承受的是那两巴掌吗?

不,是孩子被撕的粉碎的自尊心。

记得在我中学时期,班里一个男孩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玻璃。

结果他爸不问青红皂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上来就是扎扎实实的一顿揍。

原本那是个很活泼的男生,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看见过他以前活力四射的样子。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很难分清楚父母那深深浅浅的爱里包裹的到底是善意还是恶意。

甚至父母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羞辱孩子。

那一声声呵斥和责骂,一次次惩戒和体罚,有多少次只是父母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为之。

他们似乎忘了,即便是孩子犯了错,也依然有做人的基本尊严。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说:

“赢得十几岁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先和他们站在一边。让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撑中,得到自尊感和归属感。”

所以,当你的孩子犯错时,如果你能帮他守住尊严,那么你就能赢得他的信任。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对待

犯错的孩子

面对犯错的孩子,既然打骂不是好的方法,那到底怎样做才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呢?

以下五点,希望可以帮到身处困境中的父母:

1、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允许孩子犯错

面对犯错的孩子,父母往往更倾向于先产生情绪反应,比如生气、愤怒。

但是过后平复下来,又经常会因自己的过度反应而感到后悔。

可问题是,事后的后悔就像那迟来的春雨,弥补不了任何损失。

就像有个孩子对父母说的那样:“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这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

所以,为了避免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父母必需先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其次,父母应该对孩子实行“容错教育”,也就是允许孩子犯错。

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犯错,每一个孩子都是在错误中去成长的,我们应该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最后,父母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让他敢于把自己的错误置于阳光下,而不是因为惧怕将其留在阴影里。

2、表明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有些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一上来就是破口大骂。

比如:“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不是人的东西,你怎么不去死呢?”

听着这话,除了人身攻击几乎看不到任何教育孩子的影子。

其实,面对孩子的错误时,父母应该做的是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而不是去攻击孩子的人格。

无论什么时候,父母在孩子心里种下的都应该是爱、尊重和独立,而不是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3、挖掘背后原因,孩子需要我们倾听

其实,比语言的技巧更关键的是父母的态度,没有孩子生来就喜欢犯错。

所以,与其着急责怪犯错的孩子,不如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心声。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拿出最大的真诚和孩子产生共情,并且接纳和回应孩子的感受。

当我们学着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时,孩子才能感受到被接纳和被尊重。

父母也才能聆听到孩子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从而挖掘出错误背后的原因。

4、和孩子一起讨论,找到补救失误的方法

寻找原因,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一起讨论,寻找补救错误的方法。

这样做不仅会加深孩子对自己错误的深刻反思,而且能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5、进行深度谈话,表明你的期望

最后,父母需要和孩子进行一次深度谈话,同时向孩子表明你的期望。

比如:“人不可以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我希望你也一样,同样的错误不可以再犯第二次。”

这样做不仅能够更进一步链接父母与子女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又一次为孩子创造了反省的机会。

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现在所犯的错误越多,往后学习与生活中踩的坑就会越少。

毕竟,孩提时代的试错成本,往往比长大后的错误成本要小很多。

所以,与其一味的控制孩子不犯错,不如大胆的允许孩子去试错。

最后,希望每一位父母都既能学会善待孩子的错误,也能学会善待错误中的孩子。

点个在看,因为这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智慧。

作者简介:米乔,富书专栏作者,95后非典型处女座女生,喜欢跑步,阅读和一切美好的事物,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