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七十卷

 新用户4541Ay47 2022-06-06 发布于上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七十卷目录

 丧葬部汇考三十四
皇清二〈康熙十五则〉

礼仪典第七十卷

丧葬部汇考三十四

皇清二

康熙元年
《大清会典》:康熙元年正月,行期年致祭礼,仪仗全设,
王以下、奉恩将军、文武四品官以上、公主、和硕妃以下、县君、镇国将军夫人、都统、内大臣、尚书、精奇尼哈番命妇以上,齐集,读文,奠酒,行礼,致祭。祭毕,读祭文。官捧送焚毕,众皆散。是日,

皇后及妃等俱除服。
七月十五日,行秋季致祭礼。十二月,行除夕致祭礼。
又题准凡外官丁忧,旧例督抚自行咨部具题,其馀官员督抚代题。布政司职掌钱粮,如遇丁忧,具题,部覆,方准解任。
凡吏员新选丁忧,旧例据该司坊或大兴、宛平两县等官印文,准其守制。康熙元年,题准该管官取具总甲,两邻结状,申部,准其守制。
康熙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年正月,行再期致祭礼,与期年致
祭同。五月,恭奉

世祖章皇帝神位,移送
孝陵。前期三日,遣官各一员,告祭
天地、
太庙、
社稷如常仪。前期一日,致祭,仪仗全设。王以下、镇国
将军、内大臣侍卫、都统、尚书、精奇尼哈番以上,齐集,读文,奠酒,行礼,致祭。祭毕,读祭文,官捧送焚毕。众皆散。
是日早,仪仗全设,公主、王妃以下、县君、奉恩将军恭人、副都统、侍郎、阿思哈尼哈番命妇以上,在
寿皇殿前,分翼齐集。侍卫文武四品官以上命妇,
在景山东门外齐集。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内大臣侍卫,在
寿皇殿门外分翼齐集。香册香宝先置舆内,恭捧

神位,奠酒三爵,奉安舆内,
灵舆在前,册宝舆在后。
灵舆经过时,各跪,举哀。候过,诸王、大臣侍卫随后,依
次排行。其不往送公侯伯以下、满汉文武各官,于东长安门外齐集。候

灵舆将至,俱跪,举哀。候过,随后行出土城关,方回。其
往送公侯伯以下、满汉文武各官,于土城关外大路两傍排立,候

灵舆将至,俱跪,举哀。候过,随后行,经过门桥,俱奠酒。
凡至宿次,奉安

灵舆于圆幄内,每夕供献,亲王奠酒三爵。每晨,奉安灵舆于凉棚内,亲王奠酒三爵。其朝夕奠献时,诸王、
贝勒、内大臣侍卫等,进木城内,各官在木城外,俱排立,举哀。沿途百里内陆方文武官,俱素服在道右跪送,举哀,候过。至

陵日,供献与在途同。次日,王以下各官齐集,供献,奠
酒,一跪三叩头,立,举哀。彻供物毕,各散。是日,王以下各官俱回京。
六月,行奉安
地宫礼。前期,遣辅臣及文武三品以上官,诣

陵,读文,奠酒,行礼,致祭。
前期三日,遣官告祭

天地、
太庙、
社稷。是日早,卤簿大驾全设,礼部堂官、掌仪司官,奉世祖章皇帝、
孝康皇后、
端敬皇后香册香宝,捧置各舆内,送至地宫奉安。辅臣
一员,诣

神位前跪,行奉移礼,奠酒三爵。
世祖章皇帝神位,辅臣二员,内大臣一员,捧安舆内。孝康皇后神位,亲族大臣等捧安舆内。
端敬皇后神位,亲族大臣等捧安舆内。移送地宫时,内
大臣侍卫在木城外,公侯伯以下、参领、阿达哈哈番以上,在网城外,照翼排立。候

神位至,俱跪,举哀。候过,随后,举哀,行至地宫,辅臣、内
大臣侍卫、公侯伯以下、副都统、侍郎、阿思哈尼哈番以上,在地宫圆城内排立。参领、阿达哈哈番等官,在圆城外享殿后两旁排立。举哀。至吉时,恭奉

世祖章皇帝神位捧至地宫,安设正中石床上。孝康皇后神位捧至地宫,安设左石床上。
端敬皇后神位捧至地宫,安设右石床上。毕,将地宫石
门掩闭,辅臣在地宫前跪,奠酒三爵。内大臣侍卫、文武各官,俱立,举哀。各退。是日,仪仗俱焚讫。次日,辅臣率内大臣侍卫文武各官,诣

陵,谒辞,俱进地宫圆城内,排立,举哀毕,辅臣等跪于陵前,奠酒三爵。文武各官俱三跪九叩头,两旁排立,
举哀毕,各退回京。

享殿告成,奉安
世祖章皇帝神位于宝座上正中,南向。
孝康皇后神位于宝座上,左设,南向。
端敬皇后神位于宝座上,右设,南向。读祝致祭。章皇后丧仪:
康熙二年二月十一日,

慈和皇太后崩。是日,卤簿全设。王以下文武各官,齐集
宫门外,公主、王妃以下、县君及副都统、侍郎、阿思哈尼哈番命妇以上,齐集宫内,俱服缟素。王以下各官,轮班,每日二次进内,举哀。王以下各官,不嫁娶,不作乐。各官命妇去首饰,凡二十七日。军民人等摘冠缨,妇女去首饰,凡七日。次日,王以下各官、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照前齐集,举哀。至晚,各退。
第三日早,王以下各官、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齐集,举哀。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以后不齐集。
第四日早,王以下各官齐集,至日午,各散。嗣后,在部院衙门办事,及在内值班,衣带皆缟素,冠皆摘缨。
第五日,礼部题颁

哀诏,本部堂官至内院,接捧至部,遣官颁发各省,及
朝鲜国。

诏到日,在外文武各官摘冠缨,素服,出城门,跪接,举
哀。候过,随行。捧

诏安设衙门内案上,三跪九叩头。宣读毕,举哀,又三
跪九叩头。自次日起,文武各官于衙门内,朝夕举哀二次。凡三日,服白布服二十七日,各官命妇去首饰,服素服。二十七日,军民人等摘冠缨,妇女去首饰,服素服。七日服内,俱不作乐,不嫁娶。
礼部移文直省,免其遣官进香。
奉移

梓宫诣坝上,仪仗全设。内大臣侍卫齐集宫门外,王
贝勒等齐集东华门外,各官齐集东安门外,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先期一日赴坝上。

梓宫将发,内府官员执爵,礼部尚书捧授辅臣跪接,
奠酒三爵,众俱跪。随叩头,立,举哀。

梓宫出,〈舁梓宫校尉仍用銮仪卫服色〉内大臣侍卫排跪,举哀。候过,
随行。〈一半随送,一半散〉内府妇女六十名,附近

梓宫,后乘马随行。
梓宫出东华门,王、贝勒等排跪,举哀。候过,随行。在内
大臣侍卫之次,出东安门,各官俱排跪,举哀。候过,随行。〈一半随送,一半散〉往送官员,各按旗行每过门桥,内府官执爵,礼部堂官奠酒。

梓宫至坝上,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分翼排列,跪
接,立,举哀,随入。王贝勒等各官在门外,分翼排立,候奉安

梓宫毕,王、贝勒、内大臣侍卫、都统、精奇尼哈番、尚书,
俱进内,分翼排立。辅臣跪,奠酒三爵。王等各官及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皆跪,随三叩头。立,举哀。毕,各散。
清明致祭,公侯伯以下、参领、阿达哈哈番以上,一半齐集,内大臣侍卫轮派前往,辅臣跪奠酒三爵,各官随跪,叩头。
行初祭礼,仪仗全设。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以下各官,一半齐集,公主、王妃以下、县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命妇以下、副都统、侍郎、阿思哈尼哈番命妇以上,俱齐集,致祭礼。部堂官读祭文,众皆跪。读毕,辅臣跪奠酒三爵,众皆随跪,叩头,立,举哀。

皇太后亲族夫人至焚祭文处,奠酒三爵。众皆散。是日,
满二十七日,众皆除服。
次日,行常祭礼,止内府官员齐集,奠酒三爵,行跪叩头礼。
行满月致祭礼,民公侯伯以下、副都统、侍郎、阿思哈尼哈番以上,一半齐集,奠酒三爵,行跪叩头礼。嗣后,每遇满月,致祭,并同。
行升化礼,拣殓,致祭,与满月致祭同。
行大祭礼,仪仗全设,齐集,供献,行礼,与初祭同。五月,行百日致祭礼,与满月致祭礼同。
恭上

尊谥曰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皇后。
上御素服,出
太和门,阅册宝。内院官,一跪三叩头,捧册宝置綵
舆内。

上还宫,校尉舁舆前,排御仗二对,礼部銮仪卫堂官、
内府官,导行出东华门,送至坝上安设

神位殿内。礼部官一跪三叩头,捧册宝置黄案上,复
一跪三叩头,退。
奉迁

神位,前期一日,致祭,仪仗全设。王以下、镇国将军以
上,俱齐集。民公侯伯以下、副都统、侍郎、阿思哈尼哈番以上,一半齐集。册设于左,宝设于右。礼部读祝官,一跪三叩头,捧册宝宣读,次读祝文。毕,辅臣跪,奠酒三爵,众皆随跪叩头。是日,派往随送内大臣侍卫各官,及内府妇女,俱赴宿坝上。
次日早,仪仗全设。内大臣侍卫在殿院内,各官在院外,分翼排立,举哀。礼部官于

神位前奠酒三爵。至吉时,
皇太后亲族、都统、副都统,恭捧
神位置舆内,校尉舁与,大臣各官命妇等随后步行,
至城门,奠酒三爵。出城后,命妇等乘马随后,内大臣侍卫及各官俱按旗乘马排行。过桥,礼部堂官奠酒。每日晚,至宿次,大臣各官分翼齐集,供献,举哀。彻供毕,散。
六月,行奉安礼,辅臣、内大臣侍卫、公侯伯以下、文武三品以上各官,于网城外分翼排立,候

神位至,跪,举哀。候过,随至木城外,排立,举哀。恭奉神位安设圆幄内。毕,各官俱散。是日,仪仗俱焚讫。其
移送地宫致祭礼,并载

世祖章皇帝奉安仪内。
九月,改造

昭陵地宫。十二月,安葬。
又题准总督巡抚丧闻,互相代题。如无总督,提督代题。
康熙三年

《大清会典》:康熙三年,题准在京满州、蒙古、汉军文官,
遇亲父母、祖父母与所后父母、祖父母亡故者,以故日为始,居丧三个月。奉差出征者,以到京日为始,亦准居丧三个月。五品以上咨部具题,六品以下注册。其亲伯叔父母兄弟,及妻,并娶妻之子亡故者,准居丧两个月。亲嫂弟妇及宗族亡故者,亦准假。除服日,即出理事。
又题准
盛京等处文官,父母、祖父母随任亡故者,准在任
守制三个月。在京亡故者,或来京守制,或在任守制,听其自便,不解任。
又题准外官丁忧,有盗案、钱粮未完者,仍留原任,俟案结回籍。
又题准内外官员,出继为人后者,遇本生父母亡故,例不丁忧。自愿回籍治丧者,京官具呈到部,外官督抚具题,督抚互相代题。除路程外,定限一年,起文赴补。违限者,照服满违限例议处。凡新选官员,康熙三年,题准在京闻丧,及父母在京亡故者,俟该地方官呈报到部,给与执照。京官具呈到部查明,准其守制。
凡京官丁忧,康熙三年,题准堂上官、翰林科道部属中书等官,具题。其馀各官注册。皆给与孝字执照,准其回籍守制终养。在籍丁忧者,不给执照。出差丁忧者,免其来京,许令差人赴部告领执照。其申缴时,有虫蛀破裂,并水火盗贼遗失等项者,罚俸六个月。
又题准京官如在籍相继丁忧,应行申报,仍缴原领执照,改填另给。若未经申报到部,查季报册内注明者,免究。
旧例,在籍守制者,服满,由该地方官起送。康熙三年,题准如不能回籍依坟守制者,服满,由寄居地方官起送。
康熙五年

《大清会典》:康熙五年,题准汉军官员父母随任病故
者,准其离任丁忧。到京日为始,守制六个月。又题准丁父母忧者,开明是否嫡亲父母,及有无恩养、过继为祖承重者,亦开明是否嫡长孙,有无伯父及伯父之子。或疏咨结状,互异混呈,出结代报,各官俱罚俸六个月。
又题准督抚疏咨内,若不开明有无未完钱粮、
盗案者,仍行确查,将题报各官议处。
康熙六年

《大清会典》:康熙六年,题准候补各官丁忧,该地方官
申报督抚,督抚报部注册。如有迟延不报者,查参。
康熙七年

《大清会典》:康熙七年,题准在京满洲、蒙古、汉军丁忧,
三品卿以上咨部具题,以下各官注册。
又题准丁忧官,钱粮、盗案未完者,每一案罚俸一年,离任守制。未完事件,责令接任官督结。定和硕公主、额驸、民公以下各官及庶人,各增定祭品有差。其百日、期年常祭,照初祭、大祭定数,减半用。
康熙九年

《大清会典》:康熙九年,议准丁忧官员,一经闻讣,即报
该管上司,旗下取该都统印结,汉官取原籍印结投递。如闻讣之后,不行申报,或迟延留恋,或擅离职守者,俱送考功司革职。如丁忧已报,上司因原籍印结迟误,或字样不符,往返驳查稽迟者,罚俸六个月。
又议准初选候补及相继丁忧各官,不行申报。及呈报迟延,并裁缺官员闻讣不报,即行回籍者,俱于补官日罚俸一年。若本官已报丁忧,该管官不行转报,以致部选补授者,司道府等官罚俸一年,督抚罚俸六个月。如本官未经呈报,与该管官无涉,地方官未报上司,与上司无涉。如地方官已报上司,而上司遗漏不行达部者,与地方官无涉。均应免议。
凡官员短丧、匿丧,旧例革职。康熙九年,题准革职不准援

赦,或假捏丁忧承重者,均行革职。其丁忧未毕,即出
仕应试者,与短丧同。
覆准官民丧仪,仍照顺治九年题准例行。凡殉葬禁例,天聪八年,定妇人有愿殉夫者,止许正妻殉葬,仍行旌表。一应妾媵,不许殉葬。若妻强逼侍女殉葬者,其妻坐死。如违律自殉者,夫族兄弟各议罚,首人许离本主。
凡会丧,议准亲王以下、辅国公以上丧闻,本府属员具丧服外,正红旗礼亲王、镶白旗肃亲王、镶红旗承泽亲王、敬谨亲王、克勤郡王、福勒黑公、正蓝旗饶馀亲王、豫郡王、镶蓝旗郑亲王、恪僖贝勒、靖宁贝勒、顾尔马洪贝子以上十二支,若系本支所分者,本身及府属官俱具丧服,各官命妇照其夫例。其非本支王以下、公以上,或应会丧,或不应会丧,而愿会丧者,俱摘冠缨。从官亦照其主例。若系长辈,不具丧服者,听。凡应会丧者,进衙门用常服办事,如至丧家及坟所,仍用丧服。

御前公侯伯、内大臣、护军统领、护军参领以上官员,
及部员,不应会丧者,奉

旨遣往,方许赴丧。其馀各旗护军统领、护军参领、护
卫,各随本府王等赴丧。各官命妇亦随本府王妃等赴丧,不许私往。
又题准外官丁忧,有督抚题留在任守制者,请

旨定夺。
康熙十一年

《大清会典》:凡年满书办等役,旧例俟考职后,方准丁
忧。康熙十一年,题准在京取京官印结,具呈赴部,在外取地方官印结,巡抚报部注册,准其守制,服满方许考职。
又题准督抚丁忧,题请

上裁。
康熙十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二年,定旗下本主强逼奴婢殉葬
者,严行禁止。
题准在京满洲蒙古汉军文官丁忧,在家居丧三月之后,即入署理事。其二十七个月内,遇应用朝服之期,停其
朝会。在外满洲汉军文官丁忧,令其解任,照汉官
丁忧例,以闻丧日为始,不计闰,守制二十七个月。
又题准
盛京守

陵等处旗下文官,及宁古塔、杭州、江南、西安、京口等
处驻防,并各省督抚布按衙门笔帖式,俱照在京满洲蒙古汉军文官例守制。
又题准在京汉军,补授汉缺者,俱照汉官例,离任守制。
凡内外汉官丁忧承重者,具文报部,以闻丧日为始,回籍守制,不计闰,二十七个月。如朦混具报者,丁忧官不准起补,该管官罚俸六个月。
又题准布按以下各官丁忧,俱令解任,不准题留。违者议处。
又题准吏员五年役满,送考之时,如遇丁忧,令各部院该抚查明存案,停其送部。
又题准官员为人后者,若继母亡故,情愿治丧,亦照生母例,准其给假。
康熙十三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三年,
仁孝皇后丧仪:
大行皇后崩,陈设卤簿于
乾清门,至
隆宗门王以下文武各官,俱齐集左翼官集,景运门外,右翼官集。
隆宗门外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进内于阶上举
哀。内大臣侍卫于阶下举哀。未入八分公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满汉文武官员,轮班进
乾清门外,两旁排立,举哀。公主、王妃以下、县君、奉
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夫人以下、阿思哈尼哈番等命妇以上,在
景运门外齐集。公主、亲王妃及县君,进内举哀。郡
王妃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阿思哈尼哈番等命妇,俱于齐集处举哀。各散王以下各官及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等,俱服白布服。王以下各官,每日早晚齐集,举哀二次。凡三日止。旗下闲散官员,仍每日二次齐集。

皇上五日不临朝,王以下文武各官不嫁娶,不作乐,
凡二十七日,民间凡七日止。
奉移

梓宫至西华门外享殿,卤簿全设。于奉移时,奠酒三
爵。过门、桥,奠酒。

上亲临送,王以下、各官、公主、王妃以下、内府官员命
妇以上,俱先赴奉安

梓宫处。公主、王妃以下在围墙外排立,内府官员命
妇等在围墙内排立。候

梓宫到时,俱跪,举哀。候过,王以下、内大臣、都统、大学
士、尚书、精奇尼哈番以上、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以上,随进,照翼排立,举哀。副都统、侍郎以下,在围墙外排立,举哀。奉安

梓宫至享殿毕,奠酒三爵,举哀,各散。王以下、入八分
公以上,每日清晨,在内大臣处齐集,未入八分公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及閒散觉罗官旗下官员,仍每日两次,在奉安

梓宫处齐集,举哀。
朝鲜国使臣,亦给白布服,免其齐集。颁

敕谕讣闻,该国遣官到日,照例制服。
礼部具题移文直省,免其齐集举哀制服,及遣官进香。
常祭日,卤簿全设于围墙内。

上亲临,王以下文武各官、公主、王妃以下、奉恩将军
恭人以上、民公侯伯夫人以下、副都统、侍卫命妇以上,齐集。读祝文时,众皆跪。读毕,奠酒三爵,众皆三叩头,兴。举哀毕,读祝官捧送燎位,奠酒三爵,焚毕。

上还宫,众皆散。
行初祭礼,卤簿全设于围墙内。

上亲临,王以下文武各官、公主、王妃以下、县君、奉恩
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夫人以下、阿思哈尼哈番命妇以上,齐集。读祝,奠酒,行礼,举哀等仪,与常祭同。是日,

上与妃等俱除服,回宫,众皆散。
次日行常祭礼,内府官员并命妇,齐集,致祭。行奉移

梓宫致祭礼,卤簿全设于围墙内。王以下文武各官、
公主、王妃以下、县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夫人以下、阿思哈尼哈番命妇以上,齐集。读祝文,奠酒,行礼,举哀,如前仪。礼毕,各散。奉移

梓宫至沙河,卤簿全设。奉移时,奠酒三爵。过门、桥,奠
酒。

上亲临送,内大臣侍卫在西安门内齐集,王以下、奉
恩将军以上在西安门外两旁齐集,民公侯伯以下文武各官在大街两旁齐集,汉官在各旗班末排立。

梓宫到时,排跪,举哀。候过,兴。不往送各官俱散,往送
各官按旗乘马随行。公主、王妃以下、县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夫人以下、阿思哈尼哈番命妇以上,在德胜门外关厢内齐集。

梓宫到时,排跪,举哀。候过,各散。至沙河,奉安
梓宫毕,奠酒三爵。王等各官行礼,举哀,各散。
行大祭礼,卤簿全设。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文武各官、公主、王妃以下、县君、奉
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夫人以下、阿思哈尼哈番命妇以上,齐集。读祝,奠酒,行礼,举哀,如前仪。是日,满二十七日。王以下各官、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等,俱至焚纸处,两旁排立。奠酒三爵,众俱跪,每奠,随叩。奠毕,除服,各散。
次日常祭,与前常祭同。
初满月致祭,卤簿全设。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阿思哈尼哈番以上,齐集。奠酒,行礼,如常仪。百日内,每满月,齐集,致祭,奠酒,行礼,与初满月同。百日外,内府佐领下官员,齐集,致祭。
追封

大行皇后谥号曰
仁孝皇后。是日,卤簿全设。内务府官设
册案一,宝案一,香案一,于

梓宫前。鸿胪寺官设
册案一,宝案一于
太和门阶上。设
册亭一,宝亭一于阶下。正副使及执事官俱素服,
排立阶下之东。内阁大臣奉香册宝匣,设各案上,行一跪三叩头礼,退,立阶下之东。礼部官捧黄绢册宝匣,设綵舆内。陈设毕,礼部官奏请

皇上御素服,升
太和门座。礼部堂官,引正副使,由东旁阶上诣册宝案前,行一跪三叩头礼,兴。正使捧册,副使捧
宝,由中路下阶,陈设綵舆内,行一跪三叩头礼。礼部堂官奏:礼毕。

上还宫,校尉舁
册舆在前,宝舆在后,用御仗二对前导,由中路出。
正副使随后行,内大臣侍卫于
午门内,金水桥旁跪送。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于
西华门内跪送。满汉四品以上官,于西华门外跪送。出德胜门,至沙河城,进南门,正副使及执事官俱步入,其泒往随送。内大臣侍卫满汉四品以上官,于沙河城内,
皇城外,排跪,奉迎綵舆由
皇城中门入,至二门止。正副使诣舆前,行一跪三
叩头礼。捧
香册香宝,由中路至
殿内,设册于左案,设宝于右案,行一跪三叩头礼。
礼部官自舆内捧黄绢册宝设于案上,正副使诣
香案前,鸿胪寺官赞:上香。正使进前上香,复原位
立。赞:宣册。宣册官捧册,立宣讫。赞:宣宝。宣宝官捧宝,立宣讫。仍捧册宝置原案上。赞:礼毕。正使捧香册,副使捧香宝,陈设于

梓宫前,行一跪三叩头礼,兴。由殿东门出,陈设祭品
毕,鸿胪寺官引内大臣侍卫、满汉四品以上官,至殿阶下,两翼排立。太常寺典仪赞:排班。承祭官及各官排立。赞:进。承祭官及各官就拜位立。赞:执事官各司其事。赞礼官引承祭官,由殿西门入,至香案前。赞:跪。承祭官跪。赞:上香。捧香盒官跪于右,承祭官受香盒,献讫,兴,三上香,毕。赞:复位。承祭官退至原位立。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头礼,各官俱随行礼。赞:奠帛,行初献礼。捧帛官跪献行三叩头礼,捧爵官立献毕,读祝官诣祝案前,一跪三叩头,兴,捧祝文立。赞礼官赞:跪。承祭官及各官读祝官皆跪。典仪赞:读祝。读祝官读讫,以祝文授内府官,内府官跪接,置帛匣上,行一跪三叩头礼,读祝官亦随行礼。赞:叩,兴。承祭官及各官俱行三叩头礼,兴。典仪赞:行亚献礼。献爵官如初献仪,立献毕。典仪赞:行终献礼。献爵官如亚献仪,立献毕。赞礼官赞:跪,叩,兴。承祭官及各官,俱行三跪九叩头礼,兴。典仪赞:恭捧册宝,祝帛送燎所,捧册宝,祝帛官各诣案前,行一跪三叩头礼,送至燎所。承祭官退立西旁,俟册宝祝帛过,仍复位立。册宝祝帛焚讫。赞:礼毕。各散。正副使复

命金册金宝内务府官,收贮内库。次日,
颁尊谥诏于天下。
七月十五日,秋祭,卤簿全设。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三品官员以上、公主、王妃以下、镇国将军夫人以上、民公侯伯、大臣命妇,齐集。读文,奠酒,行礼,如常仪。
百日致祭,卤簿全设。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阿思哈尼哈番以上,齐集,致祭。朝鲜国王遣官进香,致祭。是日,卤簿全设。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满汉四品官员以上,齐集。朝鲜使臣于右翼末立,陈设祭物,上香。鸣赞官赞:三跪九叩头。毕,退立原班,读文,奠酒三爵。王以下各官皆跪,朝鲜使臣亦跪。每
奠随叩。兴,举哀。鸣赞官赞:二跪六叩头。兴,彻供物,焚祭文,各散。
岁暮致祭,卤簿全设。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员以上、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以上,齐集,读文,奠酒,行礼,如常仪。
康熙十四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四年正月,大学士一员诣沙河,于
奉安升祔

奉先殿神位前,点香烛,一跪三叩头。恭捧
神位,礼部官前导至殿内,奉安黄案上,点香烛,一跪
三叩头。满汉大学士各一员,朝服,盥手,诣香案前,一跪三叩头。于

神字上点石青毕,一跪三叩头。大学士一员,诣黄案
前,一跪三叩头。恭捧

神位奉安舆内,一跪三叩头。毕,旗尉舁舆卤簿全设,
出沙河南门,迎至

奉先殿。王以下文武各官,俱在东华门外齐集,跪迎,候
过,各散。礼部官导引内阁大臣随舆至

奉先殿,奉安,行礼,致祭。〈仪注另载〉清明,因遇庆贺之期,照陵寝例,遣大臣致祭,卤簿全设。觉罗民公侯伯以下、
三品官员以上,齐集,素服,读文,致祭,行礼,如常仪。
期年致祭,卤簿全设。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满汉四品官员以上、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以上,齐集,读文,奠酒,行礼,如常仪。期年后,每日供献,每满月致祭。
忌辰日致祭,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三品官员以上、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以上,齐集,读文,奠酒,行礼,如常仪。
清明日,齐集,致祭。如忌辰,仪无祝文。
中元日致祭,王以下、辅国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阿思哈尼哈番以上、公主、王妃以下、精奇尼哈番命妇以上,齐集,读文,奠酒,行礼,如常仪。岁暮日,因祭

太庙,王以下、公以上,俱免齐集。镇国将军以下、四品官
员以上,止一半齐集。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以上,俱齐集。读文,奠酒,行礼,如常仪。
三周年后,照

陵寝致祭例,每月朔望诞日,忌辰,十月朔,并清明、中
元、冬至、岁暮四大祭,及遇吉庆等期,照常致祭。议准闻讣不报,擅离职守者,降二级调用。康熙十六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六年,题准用兵紧要地方,果有才
能官员,如遇丁忧,督抚题请保留者,准其在任守制。若不称职,将督抚一并议处。凡未授职及候补官员丁忧,旧例该地方官申报督抚,督抚报部存案。康熙五年,题准令具呈该地方官存案,不必报部。服满日,给文赴部补用。惟教职在籍候补,如遇丁忧,仍令报部。
康熙十七年

孝昭皇后丧仪
《大清会典》: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大行皇后崩。一应陈设,齐集,举哀,成服,行礼,致祭,俱


仁孝皇后同。惟衍圣公五经博士在京,亦给白布服,
一体齐集。
奉移

梓宫于武英殿,内大臣侍卫在
景运门外,向西排立。王以下各官在
西华门内,向东排立。俱候

梓宫到,跪,举哀。候过,兴。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以
上,先至
武英殿门内,两庑阶下,照翼排立。候

梓宫到,跪,举哀。候过,兴,举哀。奉安毕,奠酒三爵,举哀。
各散。
清明致祭,卤簿全设,王以下各官、公主、王妃以下、阿思哈尼哈番命妇以上,齐集,奠酒三爵,跪三叩头,举哀毕,各散。
行奉移

梓宫至沙河致祭礼,前期遣大臣于
仁孝皇后前,告祭。至奉移时,齐集,致祭,行礼,俱与仁孝皇后仪同。
追封

大行皇后谥号曰
孝昭皇后。仪与
仁孝皇后同。
岁暮卤簿全设,因遇庆贺之期,照

陵寝例,遣大臣素服行礼,读文,致祭。
康熙十八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八年正月,因岁暮未行大祭,特举
大祭如常仪。
康熙二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年二月,地宫告成,行奉移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梓宫礼,卤簿全设。
皇太子致祭,读祝文,奠酒,行礼。王以下、四品官员
以上、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以上,齐集,俱随行礼。祭毕,读祝官捧送焚毕,各散。
越二日,奉移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梓宫于
陵寝,卤簿全设,奠酒三爵,启行,奉安
册宝于舆内,前行。

上亲临送,内大臣侍卫在沙河城外齐集,王以下、奉
恩将军以上,在西窦哥庄西边齐集。觉罗民公侯伯以下、满汉各官,在西窦哥庄齐集。公主、王妃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命妇以下、阿思哈尼哈番命妇以上,在东窦哥庄东边齐集。

梓宫到时,王以下各官、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等,
照翼排跪,举哀。候过,各散。其往送王以下各官,及内大臣侍卫,按旗乘马随行。过门、桥,奠酒。至宿次,奉安

梓宫于
享殿内,供献果品,奠酒三爵。王以下各官排班行礼,
举哀,各散。每早起,行时奠酒三爵。所经地方五十里内文武官员,至围棚外,三跪九叩头。供献时,在旗末排班行礼。次早,在路右排跪,举哀,候过。至

陵时,暂奉安
享殿内,奠酒。王以下各官行礼,举哀,各散。每日供献
奠酒。
奉安

梓宫,前三日,遣官告祭
天地、
太庙、
社稷。是日,遣官告祭
孝陵昌瑞山后土之神。
三月,奉移

梓宫安葬地宫。前期一日,读文,奠酒,行礼,致祭。是日,
卤簿全设,王以下各官齐集,奠酒,行礼,举哀。

梓宫起行,王以下各官在围棚外照翼排跪,举哀。候
过,随后步行。奉安

梓宫于方城前席殿内,升龙輴车,供献果品,奠酒三
爵。王以下各官行礼,举哀,卤簿俱焚讫。至吉时,奠酒三爵,奉移

梓宫安葬地宫,
仁孝皇后梓宫在左,
孝昭皇后梓宫在右。
香册宝亦照左右奉安。奉安时,

皇后各亲族、大臣及内务府、礼部、工部堂官阅毕,
地宫石门掩闭,奠酒三爵。齐集各官,俱随行礼。各
散。又遣官诣

孝陵昌瑞山后土之神,读文,致祭。
陵寝方城前平台上,盖席享殿。四月初一日起,四时
各大祭。每月朔望及十月朔,忌辰,俱照沙河例致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