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中 汪瑄,一作汪宣,字德卿,生卒年不详。湖广江陵县(今属湖北荆州)人。成化二十年(1484年)三甲七十三名进士。 汪瑄曾任华亭知县,后为监察御史,最值得书写的经历,就是勇于上疏弹劾擅权蠹政的宦官李广及其朋党。 李广是明孝宗朱佑樘宫中太监,擅长符录法术和祈祷祭祀,因此得到朱佑樘重用。而李广则利用朱佑樘的信任,通过授“传奉官”,收受朝廷官员贿赂,成为“地下组织部长”,导致宦官擅权蠹政和奸臣当道。 所谓“传奉官”,曾发生于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为满足皇帝自己或后宫中某个妃嫔或某个宦官的愿望,不经吏部办理相关手续,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传奉官”由宫中旨意直接传授,不需要吏部覆核,掌握宫中大权的嫔妃及太监就可借皇帝之名,卖官鬻爵。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朱佑樘即位,立即废罢“传奉官”,强调依正常程序选官任官。朱佑樘勤于政事,励精图治,躬行节俭,宽厚仁慈,不近声色,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开启“弘治中兴”,应当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君主,但还是被李广钻了空子。 作为监察御史,汪瑄敏锐地发现李广授“传奉官”,并掌握了确凿证据。汪瑄上疏弹劾李广,朱佑樘大吃一惊,仍然对李广深信不疑。直到李广畏罪自杀,还以为他真有什么符篆异书,但最终找到的却是官员向李广行贿的记录簿。 如何处理此事,群臣观点各异,许多人提出:李广已死,到此为止。就连为官德高望重、立朝持论公允的“太宰”屠滽,都以为不必深究。但汪瑄不依不饶,以“党护”等罪名上疏弹劾屠滽,使得屠滽致仕告休。汪瑄的所作所为、敢作敢为,对贪墨官员产生了极大震慑,一段时间里,不少人辞官而去。 正因为汪瑄这样的官员敢于与腐败做斗争,加上明孝宗朱佑樘改过自新,才使李广事件得以圆满处理。笔者认为,这恐怕也是“弘治中兴”的一个“亮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