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 、国家名老中医吴中朝继承人 胡静 编辑:灵兰小草 一、概述以鼻流腥臭浊涕、鼻塞、嗅觉减退为主症的病证,重者称“脑漏”。 本病发生与外邪侵袭、胆腑郁热、脾胃湿热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是邪壅鼻窍。 本病多见于西医的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副鼻窦炎等疾病中。 二、辩证(一)主症 鼻流浊涕,色黄腥臭秽浊,鼻塞不闻香臭。 (二)兼症 肺经风热:病变初发,黄涕量多,或伴头痛,发热咳嗽,舌红苔黄,脉浮数。 胆腑郁热:涕下粘稠如脓,鼻塞较重,伴有头痛,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小 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湿热阻窍: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兼见头昏,眉额胀痛,思绪分散,记忆衰退, 舌红苔腻。 三、治疗(一)常规针灸治疗 主穴:印堂 迎香 合谷 列缺 通天 风池 配穴(辨证): 肺经风热:尺泽 少商(放血) 胆腑郁热:侠溪 阳陵泉(走罐) 湿热阻窍:曲池 阴陵泉 配穴(随症): 鼻塞:鼻通 流涕:耳和髎 头痛:太阳 悬颅 眉额胀痛:阳白 思绪分散:四神聪 (二)其他疗法 1、耳穴法 应用:所有鼻渊患者 选穴:内鼻 下屏尖 额 肺 胆 操作:耳穴压豆疗法常规操作,热象明显者可于耳尖点刺出血。 频率:每周2次。 注意:耳尖放血后,24小时内针孔局部注意避水。 四、提示1、针灸对鼻窦炎的症状有一定的疗效,尤其对改善鼻道的通气功能起效较为迅速,可作为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2、平时注意饮食避免辛辣油腻,同时注意避风寒,防止重感。 五、附:过敏性鼻炎(一)概述 以突发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部疾病,可常年发病,也可呈季节性发作。 本病基本病机为脏腑虚损、卫表不固。 (二)辨证 肺气虚寒:鼻痒喷嚏,清涕如水,鼻塞,嗅觉减退,畏风自汗,气短懒言,语声低怯, 面色苍白,或咳嗽痰稀。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脾气虚弱:鼻痒喷嚏,清涕连连,鼻塞,面色萎黄,消瘦纳呆,腹胀便溏, 四肢倦怠,少气懒言,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肾阳不足:清涕长流,鼻痒喷嚏,鼻塞,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小便清长,或见遗精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 肺经伏热:鼻痒,喷嚏频作,清涕鼻塞,常在闷热天气发作。或见咳嗽咽痒, 口干烦热,舌红苔白或黄,脉数。 (三)治疗 1. 常规针灸治疗 主穴:印堂 迎香 鼻通 天柱 厥阴俞 配穴:肺气虚寒:大椎 肺俞 (艾灸) 脾气虚弱:脾俞 足三里(艾灸) 肾阳不足:命门 肾俞 (艾灸) 肺经伏热:风池 肺俞(走罐或放血) 2、其他疗法 选穴:蝶腭神经节(同侧颧弓下正中咬肌前缘) 操作:针刺得气后,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行针一次,要求强刺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