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者以别人的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沉重代价唤醒他人

 CeizhuPan 2022-06-07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托马斯曾经说:如果没有人向我们提供失败的教训,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思考的轨道是在正确和错误之间二者择一,而且错误的选择和正确的选择的频率相等。

古人说吃一堑长一智。其用意并不在于指我们自身的情形,因为在生活当中一个人的经历终究都是有限的存在,你不可能经历着所有,于是应该把这个智慧推广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众多的人和事当中有所领悟就是更好的人生智慧了。

一个人最好的样子,是学会独立,我们总是在意自己错过太多,却不曾注意自己拥有多少。人最聪明的活法无非是,减少依赖,降低期待,保持热爱。

人生在世,最好的活法,就是减少依赖,降低期待。这句话真好,一下子就能让人开怀起来,一下子就有了通透的感觉。

没有期待的日子,反而过得顺顺利利,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快乐是自己创造,别人永远给不了属于你自己的快乐,心之所想,行之所动,遵照心的意愿,活出自己生活的精彩。

当你内心强大了,你就不再害怕孤独,不再期待有人陪伴,当你经济独立了,你就有底气解决问题,不再期待有人帮你。把期望降低,把依赖变少,独立自强,你会过得很好,当你把期望降低,把依赖变少,则目之所及皆是美好。

在我们的身边,时时处处存在着太多的可供我们借鉴的案例,除了我们自身就是芸芸众生了。比如当你看到因为大大咧咧从而栽了跟头时,你就要在头脑当中进行反思原来小心谨慎才能使得万年船。

但是在生活中许多人并不善于自我反思,更别说向别的人和事有所借鉴了。智者以别人的惨痛的教训来警示自己,而愚者往往用自己的沉重代价唤醒他人。

人往往都有一种固执的自我倾向,尤其是当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定型的时候,这种固执的思维甚至可能陪伴我们终生,一辈子都无从悔改。

我们常说,一个不懂得自我反省的人,不是能够常常保持思考习惯的人,在生活的海洋里注定会随时遇到风浪的侵袭从而不堪一击。

固执的人他往往并不明白这个世界的生存真相,并不明白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律,并不明白易经的核心精神,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运转规律就是变化了。

正如同哲人说过一样: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莎士比亚也从说1000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保持固执的思维只能够让你前行的道路上充满更多的艰难险阻,于是荆棘丛生。

古人说:“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意思是——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早早预见,聪明的人在无形中就能避开灾祸。祸害的原因大多隐藏在隐秘微小的地方,并且在人们所忽视的地方发生。

明智的人他们学习和反思的素材太多太多,因为他们并不局限于自身,这些存在的问题反而更能较好地予以解决和消化,但他们更善于洞察社会,观察人群,通过观察他人做事的得失总结成为自己人生的经验,于是他们的人生往往从容而淡定。

但对于愚者来说,往往却并不是这样。他们很少能够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甚至有时候灾难发生在他们自己的身上,有时候他们本能的反应往往也觉得这是上天的造化弄人,自认倒霉,而很少会对自己进行解剖,更不会多花费一些气力研究研究自己,以此做好吃一堑长一智。

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认知水平的差异,你拥有什么样的认知水平,往往就决定了你的生存质量。

你所赚取的每一分钱,都是源于你的认知;而你所亏掉的每一分钱,都源自于你的认知出现了裂痕,即便有朝一日因为一些运气的成分而获取了额外的财富,那么在未来的某个档口往往也会因为你的认知出了问题而很快流向市场。

我们所讲述的这些都是自然的规律,于是我们常常强调人这一辈子最大的人生课题就是要好好研究研究我们自己,把自己身上的那点事情搞明白,想通了,悟透了,人生才算是不虚此行、不虚度一生。

在天道这部电视剧当中,丁元英对芮小丹说:你不知道你,你才是你。当你知道你的时候,你就不是你了。

只是在生活当中,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即便自己身上发生着某些不幸,往往也缺乏痛定思痛的能力,于是生活接二连三遇到所谓的麻烦和瓶颈,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生活中的大多数的我们,往往对别人假如指掌,很多时候对于自己却知之甚少,于是在指点和批评他人的时候如指点江山一般、如数家珍,而轮到自己的时候就像是刺猬遇到威胁时满身铠甲,油盐不进。

真正的智慧一定是一种内省的智慧,有了更为通透的人生洞察力,我们的人生才能平稳远航。于是智者通常以以别人的惨痛教训来警示自己,而愚者习惯用自己的沉重的代价唤醒他人。

不一样的生活思路,决定了彼此的人生差异。于是我们知道,人这辈子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而我们命运的主人更是自己了。

一个人,聪明与否,主要看的,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为人为善的水平。所谓的聪明人,只不过看透了人世间的风情,悟透了人活于世的天道。

人生中除了你死我亡的生死之争,没有任何争论值得较真。所以,遇到事不妨大度些,把眼光放长远些,吃点小亏,损伤点儿小面子,也不是什么坏事。

退一步不仅成全别人,自己还能获得豁达心宽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如果非要斤斤计较,仗着自己的名大财粗,步步紧逼,一心求胜。那么,即使芝麻大点儿的事,也能闹出血案。

不争,不是示弱的沉默,是不计较,也是不把自己的宝贵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执上,是采取最好的方式保护自己,寻找更好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甚至,即使遇到恶人,也不妨退一步。有句话说得好:“被狗咬了,还能咬狗一口”。

真正的聪明人一定会拒绝吵架。当矛盾达到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先忍一忍让一让,等双方的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再去和对方讲理,再去沟通与交流。

所以天天和人吵架的人,一定是不成熟的人,在这个不成熟,当中带着一点迂腐和愚蠢,与聪明人离的很远。对于那些强词夺理的人,绝大部分情况下,他们是不占理的。

聪明人觉得和这种人去争论,即便是自己争赢,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你既说服不了他,又没有办法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思想,与其如此,还不如避开。

对于那些狗仗人势的人,他们压根儿就不会给你奖励,就像秀才遇见兵一样,你空有满腹经纶,也无法派上用场,聪明的人,肯定懂得这个道理。

所以他们有这些人,经常是哈哈一笑,你说什么,我只是点头应付即可,没必要太较真,如果人和狗较真儿了,那还是人吗?

真正的聪明人不讲对错,只讲立场。在这个戾气遍地的社会,当你遇到那些胡搅蛮缠,动不动就去辱骂别人的人,千万不要搭理。

只要微笑,挥挥手,祝他们好运,然后继续走你的路,相信我,这样做你会更快乐。走自己的道路,看自己的风景。花开不喜,坦荡为人;叶落不悲,尊重他人。

聪明的人,会尽量避免和他人争论家长里短。面对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人事,我们只有冷静地辨析,能不争论,就不争论,能闭嘴的,就尽量闭嘴。

一个人,面对复杂的人事,只有冷静而稳重地做出正确选择,才能避免自己“大意失荆州”,这样的人,才算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吧。

《鬼谷子》里写道:“故曰辞言有五: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老祖宗的智慧,延续到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真正聪明的人,与人打交道时,不说以下“五种话”,在言语交谈时,体现了正能量,也能做到进退自如,事事有余地。不说病态之言。病态之言,是精神萎靡不振、病怏怏的话。

一个生病的人,说话的时候,气若游丝,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浑身都没有力气,能够说出话来,就很不容易了。一个正常的人,说一些病态的话,会令人很反感,也会让人很扫兴,心情低落。

比方说,两军对垒的时候,将士们都在互相鼓励,高声呼喊,信心满满地要战胜对方。如果哪个将领说一句泄气的话,那么将士们就失去了士气,也没有信心战胜对方了。

聪明的人,不管任何时候,都不会说带病的话,而是鼓励别人。说话的时候,底气十足,给别人的印象也会更好一些,要是洽谈生意,也会更顺利一些。不说幽怨之言。幽怨之言,是伤心痛苦的话,没有主见的话。

每个人都有伤心的时候,也会经历一些痛苦的事情。如果把痛苦无限放大,那么人生就被痛苦笼罩住了,失去了希望。

一个人在伤心的时候,找别人倾诉,其中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指望别人给自己一些建议、希望别人安慰几句”。可是,别人不懂你,安慰你的时候,见不到要害,反而让你很失望。

有一只猴子,脚受伤了,它到处找同伴诉苦。每一次诉苦,都会把伤口揭开,让大家看一看。同伴们都表示同情,都说了安慰的话,但是猴子却依旧很痛苦。

过了很久,猴子脚上的伤口,一直没有愈合,反而灌脓了。猴子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痛苦不堪。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那只自揭伤口的猴子一样,总是希望被人同情,结果自己的伤口,越来越大。

聪明的人,痛苦的时候,保持沉默,任由伤口慢慢愈合。很久以后,伤口变成了伤疤,虽然样子丑陋,但是不会再痛苦了。你的苦,不要逢人便说,因为没有人真正懂你。

不说忧郁之言。忧郁之言,是心情郁结,是不能畅所欲言的。在生活中,你多半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想要和别人说什么,但是话到了嘴边,却没有说出口;有些话,吞吞吐吐老半天,也没有说清楚。

说不清楚的时候,内心是很痛苦的。不是你的表达能力有问题,而是你有心结,无法打开。

比方说,你在单位上,被同事冤枉了,可是这样的事情你却不知道怎么说出口。说给家人听,家人不知道单位的情况,不会真正理解你;说给上司听,上司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理解你,还会认为你“不懂合作共事”。

有话无处说,这样的感受,真的很郁闷。聪明的人,与人交往的时候,不说郁闷的话,把一些无法说出口的话,全部忘掉,给自己的心灵减压。

有话好好说,无话就沉默。不说愤怒之言。愤怒之言,是失去控制的话,是怒气冲冲的话。

体育解说员蔡猛说:“身体是你做一切事情的本钱,如果你肯去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脾气性格不好的人,十有八九身体都不会太好,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常常是两败俱伤,身体、心情都很坏。”

坏情绪,除了伤害身体之外,似乎一无用处了。当你带着情绪说话的时候,你会得罪人,并且会伤害人。

比方说,你在大街上散步,看到了乱丢垃圾的人,你很生气,愤怒地责骂别人。本来,你是一番好意,但是对方听到了你的骂声,就很不舒服。两个人要是对骂,好事也变成坏事了。

冲动是魔鬼。愤怒的话,是不可控的话。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飙脏话?不是他很恶毒,而是他气急败坏的时候,乱说话。

聪明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说愤怒的话。当火气上来的时候,就冷静几分钟,或者默默走开,躲到一边去。

不说喜悦之言。喜悦之言,是自由散漫的话,讲不到重点的话。按理说,喜悦的话,是好话,可以多说。但是喜悦过头了,就是洋洋得意,就会变得很夸张。

一个人喜形于色的时候,就会说一些吹捧自己的话,把自己的能力说得天花乱坠,把自己的成绩当成了口头禅。

一个人兴奋的时候,说出来的话,多半是不靠谱的。等他回归到正常状态,连自己都会觉得说过的话,很好笑。

事实上,过分高调的话,会在无形之中贬低别人,打压别人,对人际关系是一种破坏。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很低调,任何时候,都不会把成绩当一回事。保持低调的状态,才能够宁静致远。

孔子说:“言不顺,则事不成。”说话是办事、交友的重要环节,如果连话都说不好,那么人生发展就不会那么顺利。

人是群居动物,不可能一直保持沉默。聪明的人,掌握了说话的尺度,善于观察说话的环境,多说积极阳光的话,少说负能量的话,不说得罪人的话。

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爱财之心人皆有之,只要是通过正当手段得到的,都是合理的,可以接受的。但不义之财坚决不能要。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然而社会上总是有那么一些人,把财富看得过于重要,甚至为了追求财富,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殊不知,一个人要是过度贪婪财富的话,欲望就会无限膨胀,一旦无法自控,就会唯利是图,甚至铤而走险,一步一步地滑向罪恶的深渊。

比如: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去偷税漏税、走私、制假贩假、制毒贩毒、盗卖珍贵文物、出卖国家机密等;

为了来钱快,快速发家致富,去参与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网络赌博、交友骗婚等。

为了享受奢侈生活,去挪用贪污公款、索贿受贿、权钱交易等。但要知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再怎么狡猾的人,只要你知法犯法,以身试法,最终都逃脱不了法律的严惩。

因此,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往往能看透“财是下山猛虎”、“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真理。生活中,会主动树立正确的财富观,遵纪守法,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正当收入并合理分配。

每个人都有脾气,只不过有的人能够控制,有的人无法左右。通常来讲,坏脾气的人,容易惹祸上身,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坏脾气的人,不知道遮掩自身的锋芒,说话从来不过脑。这样无形中就会得罪了他人,正所谓“祸从口出”。

坏脾气的人,好胜心强,遇事爱冲动,遇到一丁点不如意,就会朝人发火,莫名与人发生口角甚至肢体冲突。

遇到对方是脾气温和的还好,可能会主动退让或者不理会,但若是对方也是一个脾气差的人,双方就会硬碰硬,对着干,那么,就有发生暴力冲突的隐患。

而一旦真的上升到暴力事件,可能会引发人身伤害,要么打官司赔偿医疗费,要么以故意伤人罪被刑事拘留,这就真的演变成了祸害了。

再者,经常生气,会导致食欲不振、肝脏功能受损、内分泌功能紊乱、失眠等症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所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明白“气是惹祸根苗,有气不生气自消”的道理,遇事先冷静,等心平气和了,再去想办法处理。

宋代佛印禅师曾说:“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人生在世,想要活得无比通透,就应该远离酒色财气,摈弃各种不良品德、习气,保持心地清净,少生欲念。养心莫善于寡欲,欲寡则心自诚。欲望减少,内心自然就清明澄澈,宁静自在。

一个人如果欲望过多,贪心重,那么内心就很难填满,只要不满足,就容易是非不分,做出蛇吞象之类的失去理智的事情。

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小,那么内心就不会迷惘,也很少精神焦虑,不为外物所累,自然就活得开心快乐了。

身心一旦愉悦,精气神就养足了,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做任何事情,都会感觉得心应手,顺顺利利。

总之,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嗜酒、不迷色、不贪财、不乱发脾气,看透酒色财气,不争虚名浮利,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活得清醒而通透。

每个以穿越姿态来到这个世界的人,都忘了一件事,你也在这个世界的怪圈里。如果你继续矫情,继续作,那么,那群傻子,真的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你。

真正的智者,不做无谓的争辩,不做堂吉诃德式的斗争。人不自知,天诛地灭。清醒者,观人观己,设身处地,接地气。

古语有言:“百炼成钢,百忍成圣。”耐不住寂寞的人,心浮气躁,也注定把握不住机会;耐得住孤独的人,看似一无所有,实则养精蓄锐,积蓄力量,最终定会苦尽甘来。

利剑千锤成器,精铁百炼成钢。一个人想要成大器,必定要经过艰难困苦的锤炼。狠狠敲打,细细雕琢,唯有这样,方能百折不挠,坚强不屈,锤炼自己,是由表及里的剖析,也是由内而外的定力蜕变。

干大事者必须要有三种力量,第一是定力,第二是智慧力,第三是忍受力。只有不断锤炼自己,提升自己,才能时刻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定力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此亦为定力也,作为普通人,也需要锻炼一颗强大的内心,这个心很重要的就是要具备乱云飞渡自从容的定力。

这个定力,看似属于静态之范畴,实则是超然之气的内聚,是综合素质的外化,定力彰显的是一种洞察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对事物变化有了预判,才能不慌不乱。

要想在变化中“胜似闲庭信步”,必须在平时做足功夫,多练胆识魄力、谋略战法、培塑泰然自若、安之若素,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定力,只有有了“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的从容不迫,遇到急剧变化的形势,才能坦然进取,从容面对。

定力、定力,先淡定下来,才能有力量。听风就是雨,只会自乱阵脚,先不畏浮云,才能去拨云见日,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为新常态注入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便是柳暗花明的大好春光。

智慧力,善于顺势而为,真正的智慧,是具备生命力的,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历久弥新。

当年,“功盖分三国,各成八阵图”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便是以聪明才智著称于世。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他潜心学习,培养能力,静观天下形势。 后来,诸葛亮凭借审时度势的能力和睿智的洞察力助力刘备一步步由弱到强,最终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道德经》中说“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大意是圣人不远行而知天下,不见识而明白事理,清静无为而有所成就。通过读书可以知古今,经过思考可以辨是非。

看懂形势是一种成事的智慧,可掌握先机,也可获得命运的垂青,真正的智慧力,不是钻营利己的投机取巧之心,而是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善于顺势而为。

容忍力,忍得了屈辱,方能撑起辉煌,忍受力主要体现的是抗挫折能力,具有时间和物理双重性特征,忍受力往往在面对痛苦、灾难、艰辛、恶劣环境和事件时,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意志力精神,具有不屈服、不动摇的特性。

忍得了屈辱,方能撑得起辉煌;忍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华。从古至今,不论是名垂千史的圣贤,还是功高盖世的伟人,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一个字:忍。

苏洵说过:“一忍可以制百辱。”深以为然。一个人能承受多大屈辱,就能获得多大成就。成大事者,心胸宽广,目光长远,他们会忍一时,但不会忍一世。

一时的忍耐并不是懦弱,而是强大,因为只有强大的内心才禁得起风雨的历练;忍更是一种策略,委屈才能求全,忍辱方可负重。

善于独立思考不随大流,真正的王者就是应该,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面对艰难坎坷而能站得稳,这才是意志坚定。

纵观那些成就非凡的伟人,定力、智慧力、忍受力三力缺一不可,他们大多心怀博大无私,和光同尘,非常自省和慎独,其目光和智慧的触角更远大,所以走得更远。

道德经:人生“欲速则不达”,顺应自然才是符合天道。很多人都听过“欲速则不达”这一句话,一件事情越是急躁冒进,越难以达成目的。

人生不是一场速度赛跑,不是跑得快的人就能赢,人生或许就如同爬山,能找到最合适的那条路,稳稳当当的往前走,这样的人才能到达山顶。

爬山的时候总想找捷径,选择那些非常危险的方式,最终不但不能到达山顶,反而让自己陷入危险的深渊之中。

但是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人心浮躁,很多人误以为世界变化如此之快,就要抓紧机会,选择速战速决的方式打快战,其实并非如此。

人生所有的“快”,未必能让你最早达到目的,反而让你走更多的弯路,慢慢的往前走,有一种匠心精神,一切顺应自然,一切“缓一步”,或许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十亿耳尊者在释迦牟尼佛门下修道的时候,经过了很久时间也没有修出道心,一切还是懵懵懂懂,他就很焦急。释迦牟尼佛就为他点化,说:“你以前是做什么的?”二十亿耳尊者说:“我之前是弹琴的。”

释迦牟尼说:“修道就像弹琴一样,琴弦绷得太紧容易断,也弹不出来好听的声音,放的太松琴弦不会发出声音,也正如修道一样,绷得太紧太松,都不适合,一切适度才最合适。”

就如同人生,把自己的人生抓得太紧,未必是一件好事,反而欲速则不达,有的时候适当放松一些,你想要的或许会在当你松弛自然之后,自然而然的出现在你的面前。

我们在生活中通常会有这样一种体验,想去做某一件事情,想去学习某一件事情,刚开始的时候特别摸不着头绪,越是焦急脑子里面越是迷糊,但是沉淀一段时间,冷静一段时间再去看这件事情,却发现很轻松的就能接受,这就是急躁冒进与顺应自然之间最大的一个区别。

《菜根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勿操急以速其仇;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勿操切以益其顽。

有些事情在很短的时间内想弄明白很困难,宽限一些时间也许自然就会明白,不要急躁,以免增加紧张的气氛。有人想知道他却不听从,如果放松约束,也许他会自然的受到感化,不要急切的去约束他,以免增加他的抵触情绪。

关于人生,不管是面对生活还是面对工作,别把自己绷得太紧,一切顺应自然,反而会有一种意料之外的欣喜。

人生的过程之所以被称之为“生活”,就是要在自己工作之外,好好的去享受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心放在生活之中,而不是完全的为了追逐某一个点而焦虑,这才是生活本身的意义。

在《道德经》中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混沌原始状态演化成宇宙万物,圣人懂万物治理法则而成为领导者,完善的统治制度是一个体系不能割裂。

那么圣人所知道的万物的规律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以顺应自然的姿态,去接受那些本身的天地自然,这个就是规律本身。

在你顺应的时候,无形之中就符合了天地万物生成的过程以及状态,这是《道德经》之中一直强调的无为而治的核心。

因为顺应,没有急躁冒进,所以主观不会犯错误,因为你不刻意走捷径,不刻意违背规律,所以说不会触碰物极必反的点,人生就不会太糟糕,一旦背离了这一个核心,那么你所触犯的问题会给你带来无尽的问题。

人这一生,最要紧的是管好自己。不管是什么时候,始终要有原则和底线,当拥有了原则和底线的时候,生活就是美好的,人生就是顺利的。

因为不我哦们不会因为自己说出的话,而惹上祸事,或者是因为自己一时的冲动而做了什么不应该的事情,其实人生就是这样的。你越是能够管好自己,你的生活就越好。有人说,人这一生,最难管的就是嘴和心。

深以为然,有时候我们很容易因为一个冲动而说出什么不应该的话来,有时候,我们很容易因为一个冲动,而做出什么不应该的事情。

也许在当时,我们是冲动的,不多想,说做就做了,但是事后,你去回想的时候,就会发现生活并不是这样的,远没有你想得那么容易。你的冲动,你的不过脑,终有一天,是要付出代价的。

管住嘴和心你就赢了,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候你和一个人在一起,一开始你很冷静,你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你知道有些话是不能说的。

于是一开始的你,控制的很好,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感受,控制住自己的想法,可是慢慢地时间久了,你就忘记了要去控制。

这种时候,你很容易说出一些冲动的话,做出一些不过脑的行为。在当时你并不觉得有什么,甚至觉得自己做的很对,但是事后,你一个人的时候,冷静去想,发现自己太冲动的,不该这样去做,不该这样去想。

这种时候,我们开始后悔了,但是后悔却没有任何的用,因为我们该做的做了,该说的说了,没有管住自己。

当我们管不住自己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无意中得罪了他人,无意中做了很不应该的事情,让自己以后后悔或者是付出代价。

此时就要明白,做人就应该管住自己,管住自己了,就没事,也会避免很多的麻烦,若是管不住自己,生活只会越来越难,生活只会越来越不容易。

网上有这样的一句话:人这一生,只要做好一个字就够了,而这个字就是守。也就是守好嘴,守好心,当你能够守好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生活只会越来越好,生活只会越来越幸福。

群处的时候,守好嘴《周易》中记载着一句话:“行不可至极处,至极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对则无理可续言。”

是啊!不管是什么时候,都不要把话说绝了,当我们把话说绝了以后,生活就会越来越难,人生就会越来越难。所以很多时候,你真正要做的,就是在群处的时候,守好嘴。

不说大话,不说绝话,不说假话,不说秘密等。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些的时候,不管是什么场合,我们都能应付自如,也能够和他人相处的时候。

不说大话,不说假话,体现了自己的修养,而不说绝话,不说秘密体现了自己对他人的尊重。这些都是能够代表自己人生的事情,当我们做到了,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我们身边的人,也能感受到我们的人品,感受到我们的修养和我们的尊重,从而喜欢和我们在一起。

其实有时候话说,不仅在体现自己的修养,更是给自己留一条路,有些路不说死,有些事不说绝,就有转换的余地。

不管以后如何,我们都能够顺利地解决。在人多的场合一定要学会守好嘴,知道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能说。

独处的时候,守好心,曾国藩有一句名言:“慎独则心安。”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能够管好自己,就会心安,若是一个人不能管好自己,以后的生活只会越来越难,以后的生活只会越来越不幸福。

因为守不好心的人,很容易被外界的东西所迷惑,很容易被外界所影响,不能够保持一颗纯粹的心,不能做真正的自己。

当一个人被外界所影响的时候,心就不是原来的这样了在,这种时候,就很容易做错事,就很容易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不敢做的事,不能做的事。

所以不管是时候,我们都要知道,人这一生,一定要守好自己的心。倘若我们不能守好自己的心,生活只会越来越难,生活只会越来越不容易。

不管外界有什么诱惑,我们要始终做一个有良心,有诚信,真诚善良的人,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些的时候,生活就会越来越好。因为我们不会轻易被影响,不管什么时候,始终坚持守好本心。余生,要学会慎言,慎行。

人生在世,不管是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学会慎言,学会慎行,当我们做到这些的时候,就不会冲动去做什么不应该的事情,更不会冲动做什么不能做的事情,所以这一生一定要管好自己。

群处的时候,守嘴,是为了不说出什么不可挽回的话,也是在体现我们的修养,让那些喜欢我们的人,看到我们之后是认可的,是信任的。

独处的时候,守心,是为了始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从而好好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好。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的,你越是能够约束好自己,越是能够管好自己,以后的人生就会越来越好。

毕竟我们这一生不是一个人过,而是要和他人相处,有时候是伴侣,有时候是朋友,有时候是家人,有时候是同事。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圈子,在圈子里生活,最重要的就是管好自己。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我们人生在世,一切的因果和遭遇,本身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才有其必然的结果。”

人这一生,行善作恶,福报灾祸,都自有它的因果关系。做人,唯有做到真修,消掉自己的业报,智慧方能得以启发。

别看小人眼下贪了便宜,事后种种,亏损道义灾祸生。别瞧好人当下吃了大亏,往后余生,福报终究常伴左右。

正如永嘉禅师所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人生在世,做到施德不求望报,厚道不必苦恼,因为因果关系会告诉我们:人品好,人生就好,人善者,厚道仁善,天必佑之。

人的一生,就像是过山车,高低起伏,呼啸而过。没有人可以真正掌握命运的节奏,谁也不知道意外和惊喜哪一个先来临。

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生活就是一个人不断成长的过程,不要太计较输赢,坚持自己的本心,做好想做的事情,就是一种成功。

道不同,不相为谋。在这世间,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一个人的情商,影响他的一生。

高情商的人,会学着接受,然后尝试着改变。如果到最后,仍然没有任何起色,会选择看淡,一笑而过,让这件事情成为过去,放轻松迎接未来。真正情商高的人,不是圆滑,是懂得做好一件事:一笑而过。

情商高的人,不计较。情商高的人,凡事不计较,总是能看淡得失。真正成熟的人,看得非常长远,不会总纠结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是会以全局出发,不计较一时的得失。

与他人合作时,注重团队协作,为了整个团队能够拿到更好的成绩,不在意个人的得失。在人生路上,有自己的格局和计划,一时失败不会沮丧,反而会大方地恭喜对方获得胜利。

与人相处时,产生矛盾,不着急辩驳,更不着急赢回来。而是会认真总结自己的问题,争取能有更大的进步。

输了不会抱怨,不会觉得命运不公,而是觉得凡事都会有原因,会耐下心来分析。真正情商高的人,不会在意输赢,更愿意从他人身上学习和模仿,把别人的优点变成自己的优势。

看淡得失,一笑而过,不因为输赢而耿耿于怀,而是能快速调整情绪,继续前进,不浪费自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一笑而过,不争是一种智慧。与人相处,情商高的人,遇到冲突,不逞强,不吵架,一笑而过。

大将廉颇,从心底不满蔺相如这个文人和他有同样的官职,觉得他没有建树,不配拥有那么高的官职。

于是,他故意找他麻烦,处处为难他,看到他忍让,还感觉非常得意。蔺相如的门生不明白,为什么先生连敌国国君都不怕,却怕廉颇。

蔺相如解释:“我不是怕他,而是不想跟他起冲突。如果我们两个打起来,江山社稷就会不稳,就会给敌人可乘之机。”

廉颇才知道,蔺相如根本不计较名利和地位,而是,一心想着朝廷和百姓。他感觉非常地羞愧,才有了后来“负荆请罪”的故事。

情商高的人,往往能不费一兵一卒便能“降敌”。与人相处,情商高的人,牢记自己心中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对于一些无所谓的挑衅和争执,抱有的是“一笑而过”的态度。

不争,也是一种谋略。不争,不会引发更大的矛盾,不会为自己树敌,更不会耗掉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情商高的人,在不争中,扩大了自己的格局。

一笑而过,是一种豁达。一个人,遇事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稳定自己的节奏,就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

情商高的人,遇到事情,能够快速地压制自己的情绪,恢复到平静的状态中来,做到一笑而过。

遇事不慌张,能一笑而过的人,往往是因为思路更加清晰,想得更深,做得更好。人生路上,懂得一笑而过的人,会有更好的人生际遇。

凡事不要计较,学会微笑着面对,是一种豁达的表现。人生路上,真正懂得一笑而过的人,总是能想到得失之后会有怎样的关联,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影响。

高情商的人,遇事不计较,不钻牛角尖,而是懂得一笑而过,然后调整心态,从失败中看到危机,从对手的策略中吸取经验。

不停地修正自己的路线,加速前进的脚步,让自己未来的人生更加好走一些。情商高的人往往与众不同,会散发出不一样的光芒,很容易被优秀的人赏识,会被其视为知己、伙伴,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成为更好的人。

一个人真正的高情商,往往就是“一笑而过”。高尔基说:“生活就好比打仗,它的规律很简单,不要坐失良机。”

如果,一个人总是沉浸在负面情绪之中,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渐渐也会对这个世界失去希望。

其实,只要自己强大,有好的心态,凡事不计较,学会一笑而过,那么,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苦难都可以被打败。如果,总是在得失中纠结,在痛苦中挣扎,那么,人生路就会走得很累。

做人不要太敏感,有些输赢其实根本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不要太在乎别人怎么想怎么看,更不要去理睬别人对你的否定态度。

学会“一笑而过”,坚定自己的信念,实现自我的价值,才会成为最闪耀的那个人,会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和赞赏。

古语曰:花是浇死的,鱼是撑死的,人是气死的。生活不会总是事事如意,人生不会总是样样顺心,每个人难免都会有心情不愉快的时候,也经常会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发火,发怒,发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不管你和谁生气,你为什么生气,受伤的永远是自己,伤的是自己无辜的身心。其实生气,是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

如果你是对的,你没有必要生气;如果你是错的,你没有资格生气;如果你不够强大,你就没时间生气;如果你境界够高,你根本就不屑生气。

因为心平,所以气和。不轻易生气的人,活得都很通透。生气,就是心态不好。说穿了,就是心眼太小了;心若大了,心态怎么会不好,能忍别人不能忍,能容别人不能容。

生气就是用一股戾气,将自己的心堵住,充斥在心间,无法排放出去,沉积的多了,就成了心病。

生气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常态,哪怕是脾气温和的人,也会有生气的时候,唯一不同的是,每个人处理生气的方式不尽相同。

真正的智者,都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遇到烦恼的事,理性的控制住自己不生气,及时止损,而感性的人,会借助这个点,爆发,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情绪。

不生气,不是怂,是不屑与一些烂人烂事纠缠,是不愿意在小事上浪费生命,是规避麻烦和伤害。

冲动是魔鬼,不生气是护身符,是一种自我保护,所以活得通透的人,不会轻易被他人影响情绪,不轻易生别人的气,只是做自己,爱自己。

人,这一生,想要活得快乐一点,就要少给自己找气受,气大了伤身,气多了伤心,少生气,不生气的人,才是活得通透的人。

人生,不是用来生气的。胡适说:世间最可憎的事,莫过于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人活一生,活的是心情;生活一场,活得是心态;人生不容易,生气不划算,如若事事你都想去较劲,人生必然很苦累。

要知道,心情是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学着莫生气,用大气,和气,福气,来化解这些消极的东西,不要让生气乱了心智,伤了身体,生气一分钟,亏福六十秒;生气一小时,傻活六十分。

人生一晃就过去了,生命很快就没有了,这世间真的除了生死是大事,其他真的都是小事,生什么气,报什么怨,生气伤身,伤神。

生命里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都是崭新的,都是不可复制的,人生不是用来让我们生气的,而是让我们享受生活的美好的。

芝麻粒的小事,鸡毛蒜皮的琐碎,锅碗瓢盆的磕碰,想通了,想透了,那就算了吧,就当从未发生过,别让坏情绪消耗有限的生命,不计较,不纠缠,看淡,看轻,看开。

不生气,就是尊重自己的生命。用生气的时间,来做有意义的事情,充实自己,强大自己,待到一定时间,回头再看过往,是多么的幼稚可笑无聊。

人生,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气就是自在。百病源于生气,生一次气,毁一次健康。生气,是指望别人痛苦,自己却在喝毒药。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被人误解,被伤害,被算计的事情,在生活的纷扰琐碎杂乱中,如果不是特别重大要紧的事情,就别太斤斤计较,也别太耿耿于怀,面对世间繁杂,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情绪,不要因别人的话而恼怒,不要因过去的事而烦恼。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遇见,有缘才相聚,陪伴一程不容易,我们都应该多去珍惜,多去感恩遇见,感恩陪伴。

生活中,为小事情发脾气,根本不划算,可笑又幼稚,生气伤神又伤心,气出病来无人替,心态放好,心才不会累。时光匆匆,余生有限,我们却还在继续生气。

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世界上最傻的事;与在乎你的人置气,只会让自己越累越痛苦;与不珍惜你的人生气,气坏了自己得不偿失,与别人何干。生气,相当于慢性自杀 ,做人,糊涂一点,健忘一点,活得才会更健康,更欢乐一点。

共勉!

作者;青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