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傩舞文化,属于中国江西南丰

 唐长泉 2022-06-07 发布于广东

 “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nuó焉”。这是江西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傩庙内的一幅楹联。道出了傩不仅是一种古戏,还有精神逐鬼,祈福免灾的文化现象,被称为“戏剧活化石”。

傩文化包括傩庙、傩神面具、傩舞、傩戏、傩符、傩服饰、傩兵器等组成,包含民俗学、民族学、宗教学、戏剧学等许多方面的内容。

傩:行走姿态柔美。傩舞: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傩戏: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演员戴上木面具舞出各种动作请神驱邪、祈福之意。傩神:传说中驱除瘟疫的神灵。傩祓:驱除疫鬼,祓除灾邪。傩逐:驱除疫鬼仪式中所唱的歌。傩鼓:驱除疫鬼仪式中敲击的鼓声。

图片描述

傩由祭祀、演出两大部分组成,两部分有时分别单独进行,有时交叉举行。举办时间为每年正月初一至十六,初一叫“起傩”,十六叫“搜傩”。起傩之后,傩班开始四处巡回,十六日回村“搜傩”。

起摊选在傩神庙,每天跳傩时间为上午九点左右。他们先祭天地、日月、山川、祖宗;由请神、迎神、祭神、送神四部分组成。据说,傩舞之前,要摆60多个神灵牌位。神灵中有观音、魁星、财神、判官,关公等。起摊时,八位身穿古装的傩神,对着悬挂在墙上的面具和端坐在台上的小木偶(一个被供奉在傩神庙中代表上天的太子)行起叩拜大礼。此时鞭炮声响起,八位傩神中的其中一位高声朗诵敬词,并取下尘封一年的面具,跳傩由此开始。

傩的重头戏是捉黄鬼。黄鬼既是洪涝灾害,又是人间忤逆不孝、欺小凌弱等邪恶势力的代表。捉黄鬼是沿村演出的哑剧,其角色有阎罗王、判官、大鬼、二鬼、跳鬼和被捉拿的对象黄鬼。


在民间,人们对神既有点谦恭畏惧,又不好当面去与它针锋相对,只有戴上面具,敲打着锣鼓,采用舞蹈娱乐的方式,把人、鬼、神搅成一气,从而达到驱鬼避疫之作用。

在中国,最有名的摊要属江西傩(俗称“赣傩”),它以其历史久远,形态原始,丰富厚实,被称为研究中国文明发展的“活化石。”江西傩,始于汉初,尤以南丰三溪石邮、上栗县为盛。其中石邮傩舞中的《开山》、《雷公》、《和合》、《纸钱》、《傩公傩婆》、《刘海戏蟾》、《小尼姑下山》7个节目编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开同》、《金刚》、《财神》、《魁星点斗》等16个节目编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抚州地区》。据统计,清末至今,南丰县有傩班近百个,不仅留存明代傩神庙,保留古老的傩祭仪式,且流传80余个传统节目和傩面具百余种,从事傩艺人近千名。

南丰“跳傩”以“竹马、大傩、和合、狮子之戏,衣彩衣,戴面具而舞”。每逢除夕,农村处处锣鼓,数百村民出灯演戏,串村游堡,送陈纳吉,直至元宵之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