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哟喂哟】虽年华易老、愿技艺永存(外一篇)

 思乡远梦 2022-06-07 发布于北京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简言之,就是以人为主体的“活态传承”文化。非遗门类众多,主要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曲艺、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十大类别。

  201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全面启动,资料收集与影像记录并举,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实践、教学的全方位记录,对已有文献进行收集,建立传承人专题资源库,并将记录成果制作成纪录片,进行公共传播。为后人传承、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让人们从不同角度体验非遗影像的魅力。

  值得庆幸的是,2020年12月31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荆州花鼓戏孙世安老人记录工作成果,以优秀项目成功入选。

  孙世安老人国是家一级演员,中国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荆州花鼓学会理事,也是荆州花鼓戏的“老旦”王牌,现任职任教于湖北职业艺术学院荆州花鼓戏班。孙世安老人嗓音纯真,唱腔醇正,表演细腻,人物传神。先后在传统戏《秦香莲》《孟姜女》《李三娘》《血冤》和现代戏《平原作战》《红灯记》《沙家浜》《江姐》《家庭公案》《原野情仇》等40多台大戏中担任主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戏《拦花轿》连续23次在央视《戏曲频道》重播。

  2017年8月24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荆州花鼓戏孙世安老人项目正式启动!

  在湖北微观视界文化传媒团队和各相关部门二年多努力下,资料收集与影像记录等项目终于完成。作品浓缩了荆州花鼓戏传承人孙世安艺海生涯的精华,从专家角度采录了孙世安老人在舞台上摸爬滚打近60年来、挚爱荆州花鼓戏的艺术价值。

  2020年11月,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对完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进行了抽复查,荆州花鼓戏孙世安老人项目通过了专家的评审,被评选为优秀。

  在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的带动下,潜江市非遗保护中心对数字化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打从2017年8月24日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孙世安老人项目启动以来,70多岁的孙世安老人,就像衔泥垒巢、不落脚的燕子一样,轻舞飞扬、忙个不停。同事们开玩笑地说她是“戏疯子”。可她却说:“人生短暂,且行且珍惜;人笑我痴迷,而我幸其事。”

  以人物专题片的方式,讲述传承人的故事。由湖北微观视界录制团队正在制作的口述片、传承教学片、项目实践片、综述片等作品,见人见物见生活,将载入中国非遗数据库。

  “十里香风吹不断,万株晴雪绽梨花。”荆州花鼓戏是盛开在江汉平原沃土上一枝绚丽的奇葩,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魅力。孙世安老人踏石留印,耕耘不辍,只为那一抹幽香;忠诚坚守,矢志传承,只为留住花鼓戏艺术精华。

  抢救性记录既是为当下,更是为将来。利用互联网,给非遗传承人“立传”,实则是让民众了解非遗,让非遗走进生活;让更多人领略荆州花鼓戏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荆州花鼓戏薪火相传、“活”在当代。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按照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项目工作要求,孙世安项目拍摄内容共分为三大块,分别是口述片、传承教学片和综述片。口述史访谈,应包括对她口述进行科学记录,对其家人、亲戚、师徒、同事、戏迷等进行访谈,重点关注孙世安的艺术人生经历、个人唱腔、动作、身形风格特色、技巧经验,奉献精神及其背后的民俗背景、文化生态等事项。

  “她不止是我们的妈妈,更是我们永远的骄傲!”女儿、女婿请假从香港赶到录制现场,讲述着妈妈与花鼓戏情缘的故事。并表示一如既往地支持妈妈的演艺事业,让那声声“哟喂哟”旋律,永远活跃在人生舞台上。

  被观众和媒体誉为荆州花鼓戏“老旦王牌”的孙世安,在她演艺生涯巅峰时期,就开始甘为人梯,把机会让给年轻有为的演员。剧院国家二级演员马红丽,在讲述师傅孙世安将“秦香莲”扮演者让给她时,感恩地说道:“我的成功离不开孙世安老师的谆谆教导,从内心万分感谢她对自己的无私关爱!”

  孙世安用责任和爱心为花鼓戏艺术的传承努力着。2000年至2005年,潜江与省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办花鼓戏后备人才培养定向班,退休的国家一级演员孙世安被派去进行专业教学,现工作于剧院的优秀演员吴珍珍,就是其中一员。当她面对录制团队摄影镜头,讲述师傅孙世安从精神上鼓励,在表演上耐心指导的关爱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孙世安的“忠实粉丝”黄博士,被孙老师敬业精神所感动,从上海飞到武汉,特地带回孙老师喜爱吃的糕点,作为礼物表达心意。并全力配合录制团队,按要求完成访谈任务。

  国家一级编曲、湖北省舞台艺术特聘专家杨礼福,针对孙世安所表演过的剧目,后期制成经典唱段影像传承教学片,向录制团队提出了积极地沟通和建议。

  孙世安曾多次从潜江赶赴武汉,亲临录制现场,仅口述记录的讲述就达15个小时。为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孙世安四处邀请亲友、同事、戏迷进行外围采访拍摄。

  孙世安常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意义深远。我是代表荆州花鼓戏同仁而来,深感责任是那样的重大,使命光荣!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就要尽心尽责去做好这项记录工作,接力荆州花鼓戏的传承与发展。”

  目前,孙世安记录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为赶排录制《血冤》《拦花轿》《香魂恨》《秦香莲》《家庭公案》《原野情仇》等荆州花鼓戏经典唱段。她白天到戏台和演员们斗台词、练排演,一直是站着,一天下来,嗓子时常嘶哑,脚腿浮肿、腰酸背痛,疲惫不堪,她也毫无怨言。晚上躺在床上背第二天台词到深夜,就连睡觉说梦话都在背台词中惊醒。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个视花鼓戏如命的人,在她心里也许永远是艺无止境、戏比天大吧!夕阳里,荡漾着孙世安可爱的笑脸,余辉中,她踏上新的征程,砥砺再前行,荆州花鼓戏史册上将记载下她辉煌的篇章。(写于2019年09月)

荆州花鼓戏孙世安工程 综述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