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坑两涧的正岩茶,12泡298元,茶掌柜这3种卖茶套路,噱头满满!

 小陈茶事 2022-06-07 发布于福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时雨初歇,午后正是微困之际,看到了一个新视频。

顿时间,立刻困意全消。

因为视频里,有人正在介绍自家种在茶厂门口的老丛肉桂,已经40多年了。

什么,老丛肉桂?肉桂哪里会讲老丛!

按视频背景所见的茶树,确实“海拔”身高惊人。

按对方的介绍,这茶树身高大约六米,他们年年都会采下来做成肉桂老丛单株……

闻言,已经被惊呆了的麻花,当即Call给武夷山胡歌。

单刀直入,问他,这肉桂也能长这么高?能成老丛?能做单株?

胡歌看完后,也是满腹疑惑。

站在茶农的立场看,他的最大质疑倒不是单株,而是他这茶厂是啥时候盖的,因为40多年前刚好是七十年代,那时候的肉桂可还没有正式定种哇?

就是啊,肉桂80年代才开始陆续推广,作为灌木树种的肉桂,再怎么着,也算不上老丛吧?

不过,心里真的很好奇,肉桂不修剪能长到这么高啊?这和麻花印象里的肉桂相比,可谓是巨人啊。

此时,武夷山胡歌发挥了他的理工男特长,观察出不少细节。

首先,视频内容是远拍,只能看个模糊树形,无法看清叶片特征,无法100%确定是肉桂。

其次,对这株茶树高约6米的数据,他也存在质疑,因为从视频旁的人物身高参考,估算过去没有这么高。

最后,胡歌说了一句实诚的话,他作为武夷山土生土长的茶农,还没有见过有6米的肉桂……

话说到这,真相已经不言而喻。

说了这么多,真正的好岩茶其实用不着依靠这些“莫须有”的噱头来傍身。

包括老丛肉桂、单株肉桂、以及手工摇青、手工揉捻、焙火七次、荒野岩茶等,这些层出不穷的概念,本质不过换汤不换药,仅仅是为了博眼球罢了。

在“好喝”二字面前,噱头概念不过是浮云。

虚无缥缈,脱离实际的噱头多,仅能博得一时好奇,无法赢得长久。

《2》

今天的正题本来并不是老丛肉桂,而是前两天的茶友爆料。

茶友在网上买茶时,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直播间。

怎么个特别法?

据说是正岩茶卖得特别便宜,大促销!

其中一款核心正岩礼盒,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因为里面包括六款核心正岩肉桂,每款两泡,12泡茶只要298块!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接近三百的价位,买一份茶倒也不用如此大惊小怪。

但重点是,那6款茶里涵盖九龙窠、悟源涧、流香涧、慧苑坑、倒水坑、牛栏坑!

一款比一款重磅,一款赛一款名气大。

不过很可惜,这份茶假得太彻底,一听就是假的。

因为,真真正正的牛栏坑肉桂,单单是一泡茶就不止这个价,更何况是这种大集合?

再加上,放眼整个天心岩茶村,没有茶农能同时集齐这些正岩核心山场……

毕竟当初将茶地分给各家时,采用“就近原则”。

悟源涧的山场资源,集中在马头组;慧苑坑的山场资源,集中在慧苑组;除此外还有桂林一、二、三组和天心组等,参考天心村的村部地图,一目了然。

之前在介绍山场基础类型时,顺势有提过。

“涧”这个山场发源自两山之间,水系丰富,环境清幽,可种茶的面积极为有限。

个别占地范围小的正岩山场,真正的拥有者不过寥寥几户,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冒充。

所以,这种资源分散的重磅级核心正岩茶,一次性打包便宜卖的情况,没有任何可信度。

买到真货的几率,无限接近于零。

要想捡漏买正品,完全不可能!

《3》

茶地长草是不是说明生态好?

茶树是怎么育苗?移植栽种?日常管理要不要除草?修剪好还是不剪好?什么样的坡度适合种茶……

这一连串与茶相关的三农话题,是许多茶客在平日喝茶时,没办法弄明白的。

不过大伙儿们也不用心急,老话说得好,术业有专攻。

喜欢吃猪肉的人,不需要真的擅长养猪。喝茶也是如此。

如果对这些三农知识感兴趣,可以多查点资料,或者亲自体验一番。

对绝大多数茶客而言,学茶的最终目的是喝到一杯好茶。学会怎么买茶、如何泡茶、怎样存茶,才是重点。

但部分人正是抓住了这点,抓住了大部分茶客不懂实际制茶过程,更是不了解日常茶园管理所需,特意在此大为炒作。

去年麻花有写过,有部分人在介绍自家岩茶时,宣传出岩茶是焙火次数越多越好,十焙成金,传统九焙火……

但这也太离谱了,岩茶如果两三次就能焙到位,压根用不着这么惊人的焙火次数!焙火次数过多,除了增加一款茶焙成焦炭的风险外,没有任何好处。

无独有偶,近期遇到有人介绍自家茶地时,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大家看,我家这片肉桂茶地的生态都是非常好的,没有除草,镜头前一整片的杂草都非常多……”

关于茶园日常管理中要不要除草,圈内尚有争议,各家做法不一。

有的茶农比较勤快,爱收拾,会雇工人为自家茶地除草,将拔下来的杂草铺在地表为土壤提供滋养,担心放任不管,杂草们会和茶树争夺养分。

也有的茶农会选择让茶树接受自然环境的考验,发挥天性与杂草争夺养分,以获得更好的品质。

但话说回来,茶园旁长草是常见现象,不能单凭这点就能证明当地的生态环境好。

这就和早些年,许多人在拍茶园时,单拍茶树枝干上挂有苔藓,就狂吹树龄老、生态好、山场好的本质一样。

但事实在于,只要环境足够潮湿,用不着几十年慢慢积累,数个月就能生长出大片青苔和苔藓,更何况是生命力顽强的杂草?

茶园旁有草,只能说明这家在茶园管理上,没有强调除草。不能证明它的山场环境优越,也不能说明茶树的树龄老。

更何况,按茶农朋友给我们提供的一手信息。

如果整片老丛(水仙)都长到特别高大,树冠已经将大部分阳光给挡住了,底部还很少有杂草分布呢。

总而言之,还是开头提的那句话,买茶时比起听故事,听噱头,不如一杯堂堂正正、喝完还能让人念念难忘的好茶来得有说服力!

《4》

岩茶圈内,从来就不会缺乏故事。

从正岩核心好茶打包优惠出售,到肉桂老丛单株制茶;

从岩茶焙火次数越多越好,到茶园长草就是好山场;

从荒野岩茶横空出世,到上世纪80年代的老岩茶开箱促销……

放眼整个茶圈,各式各样的“人造概念”,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茶友们在买茶时,需要做的是擦亮双眼。

看清这些空虚至极,经不起深扒的概念噱头,认准好茶的色香味去买茶。

买茶的门道万变不离其宗,好喝才是硬道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