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2年陈独秀病重,临终前给妻子潘兰珍留下一句遗言:可从速改嫁

 风声之家 2022-06-07 发布于江苏

前言

1942年5月27日黄昏,躺在病床之上的陈独秀将自己的年仅32岁的儿子陈松年和妻子潘兰珍叫到了床边。陈松年望着行将就木的父亲,苍白的嘴角不自觉地颤抖了起来。

原来就在半个月前,本将患有高血压的陈独秀误食了蚕豆花泡水,引起了多种并发症,如今的他已经生命垂危,自知时日无多的陈独秀,希望在临走之前将自己的遗嘱交代清楚。

就在这时,陈独秀将自己的目光落在了陈松年的脸上,似乎能从他的脸上看到延年和乔年的影子,喉咙也有些发紧了。

随后,陈独秀缓缓地转过了头颅,看向了自己的妻子潘兰珍,含着热泪说道:“兰珍,都是为父对不起你,你和我这些年除了担惊受怕,还要吃苦受累,委屈你了……”

图片

陈独秀

听到陈独秀的这番话,潘兰珍抹着眼泪说:“先生,兰珍孤苦伶仃,如同路边的野草一般,多亏先生不嫌弃,今生得以伺候先生,兰珍知足了!”

孤苦伶仃,如同野草,正是陈独秀将她带离了深渊,可就在这时陈独秀给潘兰珍留下了两句遗言:

“你务求生活自立,倘有合适之人,可从速改嫁,安度后半生。

其二,有一事要切记,为夫立身人世间,虽非高风亮节,却也不失做人操守。教育部寄来之款不可动用,切不可拿我的名声去卖钱。”

后者还能理解,陈独秀一生之中虽有错误,但未曾丢失过文人的骨气,国民党的钱自然不会使用,但前者的“可从速改嫁”却让人难以理解,其中到底是何缘由?

今天,我们不以革命者的视角看待陈独秀的生平,而是讲述一段落魄才子与贫苦女子的爱情故事。

萍水相逢,却找到了一生的依靠

1908年,潘兰珍出生于江苏省通州余西镇大悲殿村的一户贫困农民的家中,因为当地地主的压迫,年仅4岁的潘兰珍便跟随父母背井离乡,住到了上海熙华德路一个亭子间里。

尽管父母在外打工,但家中的支出还是难以为继,为了吃上一顿饱饭,13岁的潘兰珍便跑到了一家纱厂内当上了童工,整日遭受厂子里的工头骚扰。

图片

正在上海卖花的老百姓

潘兰珍17岁之时已经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但不幸的是,他遭受到一个流氓的强暴,并生下一子。

不久之后,孩子早早夭折,可对于当时的上海来说,这种事情过于常见,自然没有人去同情这个姑娘,潘兰珍为了生存只能拖着沉重的身躯,到了一家烟草公司打工。

工厂内的高强度工作和屈辱的时候让潘兰珍尝遍了人间的辛酸,她为了不让工头找上门来,只能跑到熙德华石库门租了一间房子,每日担惊受怕。

孤苦伶仃,如同野草,以此形容此时的潘兰珍最为合适。

图片

潘兰珍

1930年,22岁的潘兰珍正要出门做工,这时楼道中突然搬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长衫老人,潘兰珍见他孤苦一人便是上前搭话道:“请问您是搬过来居住的吗?我是您的邻居。”

这名长衫老人先是一愣,随后缓缓说道:“我姓李,51岁了,是从南京来的。”可与其他人不同的是,这“李先生”并没有继续和潘兰珍搭话,反而是回到了家中。

经过潘兰珍的一段时间了解,她发现这个“李先生”很是特别,他不光平日里沉默寡言,还不会和其他人一般听戏玩耍,做得最多的事情便是读书写字,偶尔一个人外出散步,其余时间便是关门休息。

随着日子久了,“李先生”也愿意和他们这些邻居们说上几句,可不管说些什么,他的脸上总是悲痛和伤心,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

原来,这个“李先生”正是陈独秀先生,此时的他正处于人生的低谷,自从他的两个孩子被敌人杀害之后,他的原配高大众便一病不起,而他的第二任妻子高君曼也因性格原因离他而去。

图片

陈独秀第二任妻子高君曼

最为致命的是,他的昔日战友李大钊也为了革命抛洒了鲜血,而他却因为犯错离开了组织,只能一个人来到上海,躲避国民党对他的3万大洋悬赏。

就这样,两个悲惨的人走到了一起,朴素大方的潘兰珍很是心疼陈独秀的过往,便经常帮助陈独秀洗衣做饭,收拾一些书画字帖。

陈独秀则用自己的儒雅与学识让潘兰珍折服,在用哲学开导潘兰珍的同时也会教他的读书写字,两人也因此产生了爱慕之情。

当年的潘兰珍只有22岁,相比之下51岁的陈独秀就显得年迈了很多,这段相差29年的爱情自然受到了一众亲友的反对。

潘母还曾劝说道:“这个李先生不明不白的,身份很是可疑,而且他现在都五十多岁了,你嫁给他多吃亏啊!”

可尽管如此,潘兰珍依然没有听从世俗的话语,因为他知道,只有在“李先生”(陈独秀)身边才能感受到一种少有的安全感。

结婚两年之后,潘兰珍始终没有怀孕,于是他便走到李先生面前,对他请求道:“先生,我想要领养一个孩子,不知道您是否同意。”

面对妻子的请求,李先生(陈独秀)自然不好拒绝,但他却提出了一项要求:“孩子必须跟随潘兰珍的姓,不得姓李。”

图片

陈独秀(右)

按说,在我国传统习俗当中,孩子一般是跟随父姓的,潘兰珍对此虽然疑惑但也没有多问,于是他抱养了一个女孩取名为潘凤仙。

对于丈夫的神秘潘兰珍也没有多想,而是一心一意地照顾家人,夫妻之间也很是恩爱,可谁知有一天,自己心心念念的“李先生”居然凭空消失了。

在当时的上海滩,三教九流汇聚于此,这种抛妻弃子的事情并不罕见,而且在茫茫人海当中,寻找一个“李先生”更是困难。

自己为何被抛弃?“李先生”究竟去了哪里?他为何不辞而别

怀揣着这种想法,潘兰珍孤独地在上海游荡,结婚两年便经此遭遇,实在让人唏嘘……但真实情况真的如潘兰珍所想的那般绝望吗?

夫妻分离,共渡厄运

1932年的10月15号,陈独秀因为叛徒告密遭到了国民党的抓捕,因为事出紧急无法告知妻子。

与此同时,他“李先生”的身份自然不攻自破,国民党的多家报社纷纷将“抓捕陈独秀”作为了自己的头版标题,并配上了陈独秀的照片证明文章的真实性。

许多极右分子迅速组织起游说队伍,向国民党发出了对陈独秀处以“死刑”的请求,国民党在压力之下也对陈独秀多加看管,要将他带到南京审判。

坐在火车上的陈独秀呆呆地望向了窗外,他并不害怕自己的命丧黄泉,而是不忍心妻子潘兰珍不知道自己的去向,整日以泪洗面。

许久之后,陈独秀叹息道:“再也见不到兰珍了,你可要珍重啊……”

图片

陈独秀照片

此时,身处上海的潘兰珍也在报纸中看到了一则消息:“'共匪’陈独秀被抓,将要送往南京审判”。

这个陈独秀是什么身份潘兰珍自然不知,但她却认得报纸上登出了照片,而这个人正是他寻觅良久的李先生。

既然有了线索,潘兰珍就将自己的所有家产进行了变卖,只身一人来到了南京,出现在了老虎桥监狱。

“李先生,您吃饭吧!”潘兰珍在收拾完狱卒之后,将一篮子饭菜拿到了陈独秀的面前,她并没有埋怨陈独秀隐瞒身份,而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痴痴地望着自己的爱人。

图片

陈独秀在狱中的照片

直到后来,陈独秀才知道潘兰珍到此有多么不容易,因为烟厂不给假期她便辞掉了工作,在把养女送回老家之后,又将陈独秀的书画打包好,这才坐火车来到了南京。

原本脸色惨白的陈独秀在看到妻子之后立即红润了起来,53岁年仅的他居然老泪纵横,在狱中流出眼泪。

潘兰珍用手轻轻地擦了擦陈独秀的脸庞,细心安慰道:“吃吧,不然凉了。”随即开始为陈独秀夹菜。

陈独秀在感动之余,却联想到自己身处监狱,不知何时便会离开人间,而她的妻子仅仅只有24岁,不能将一辈子耽误在自己的身上,于是他冷下了脸,佯装愤怒地说道:

“你快回去,在上海你还能找一份工作,可我在监狱又能给你什么?快走吧!”

潘兰珍自然没有回应,他只是摇了摇头,一个劲地给他夹菜送饭。陈独秀还以为潘兰珍是听进去了,这般热情不过是夫妻之间的最后一次温存。

可让陈独秀没有预料到的是,潘兰珍直接在监狱外面租了间房子,每当监狱牢门大开之际他便会走上前去,希望能见到丈夫被放。

图片

老虎桥监狱

在这期间,陈独秀的一个学生段锡鹏在国民党当教育部次长,他便好心邀请潘兰珍到自己的家中居住,以此照顾师母。

可潘兰珍却说道:“你是国民党的大官,我去你那里不方便。”

随即,学生便将此事告诉了陈独秀,陈独秀听完之后直接瘫坐在稻草之上,浑浊的泪珠也缓缓地滴落下来。

相处仅仅两年,潘兰珍便将自己的一生寄托在丈夫身上,监狱的寒窗铁栏将关押至此,但他们的爱情却穿过了冰冷的瓦墙,传递到了爱人身上。

可就是这段感情依然遭受了他人的质疑,因为陈独秀是以“李先生”的名义娶到的潘兰珍,他们便谣传潘兰珍没有名分,只是一个乡下村妇。

陈独秀不忍妻子遭受风言风语,于是他特意和探监的表弟说道:

“我可以十分肯定地告诉你,潘女士是我的夫人,她是我晚年爱情的归宿,更是我陈独秀深深爱恋的女性,更是我离不开的伴侣。”

就这样,潘兰珍就在监狱之外陪伴了陈独秀五年之久,直到1937年8月蔡元培、柳亚子、胡适等多方社会名流亲自为其求情,陈独秀终于走出了狱门,与自己的妻子相拥。

图片

陈独秀的好友,右起:李大钊、胡适、蔡元培

可这时的中华大地早已变换了模样,外族入侵、内忧外患,古老的中华大地仿佛顷刻间便会灰飞烟灭。

时年9月,日寇入侵华东,南京城也因此成为敌人的盘中鱼肉,于是58岁的陈独秀便带着自己的妻子沿着长江而上,一路来到了武汉避难。

可蒋介石并没有放过陈独秀,他企图利用陈独秀的影响力为自己办事,先后派出了胡宗南、戴笠、周佛海还有叛徒张国焘进行游说。

陈独秀面对这些“大官”的到来却从未屈服于权威,他不仅拒绝了国民党的拉拢,还痛骂蒋介石,将他们轰出门外。

不甘失败的蒋介石仔细研究了陈独秀的现状,他发现此时的陈独秀早已不是当初的文学大儒,如今的他没有别人资助,子女也不在身边,整日只能用咸菜苦粥填饱肚子。

于是蒋介石派出了自己的亲信朱家骅,让他携带十万大洋和五个国民参政会委员的名额为条件,希望陈独秀组织一个反共的新党派。

图片

蒋介石

反对自己组建的党派,陈独秀自然不会如此,他虽然成为了一个无党派人士,但对于共产党的感情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至于那十万大洋,文人傲骨的陈独秀岂会看上?

面对蒋介石的拉拢,陈独秀毫不客气地骂道:

“蒋介石杀了我们许多同志,我们的两个儿子也遭受毒手,我和他不共戴天!”

朱家骅听闻此言十分尴尬,只好赶快跑走,深怕牵连到自己身上。

陈独秀自知地址暴露,便决定向自己的孩子三子陈松写去一封书信,希望他能带着妻儿和祖母来到武汉会合,随后到四川江津生活。

图片

陈松年妻子窦珩光与子女合影,依次为陈长玮(左上)、长玙(右上)、长 琦(左下)和长璞(右下)

而陈独秀也在此度过了人世中的最后时光……

最后四年,陈独秀的临终遗愿

1039年6月,陈家所在的安庆陷落,陈松年原本将财产放到了农村小庙当中,可掠夺成性的日本人很快就发现了此处,将陈家的钱财全部搬空。

绝望的陈松年正好收到了父亲的书信,于是他立即收拾好了行囊,带着妻子、女儿还有祖母来到了武汉。

得知儿子要来,一向严厉的陈独秀亲自拿出纸笔,慈爱地写道:

“在宜昌换船时,我必登岸寻你们。你们有船便行,千万不必在宜昌候我……到重庆下船登岸到客寓,你们都必须坐轿,万万不可省此小费……”

图片

陈独秀书法

此时的慈爱场面并不多见,多年之前,陈延年兄弟二人跑到上海赚学费之时,作为继母的高君曼很是心疼二人,便劝说道:“孩子们整日只能睡地板,让他们到家中住宿吧,他们放下,不能这么折腾。”

可陈独秀却严厉地说道:“少年人生,叫他们自创前途!”

但人心都是肉长的,陈独秀自从失去了爱人、孩子、事业、战友之后已经无法压抑自己的感情,尤其是与潘兰珍相处的这几年,他更加懂得对家人的珍惜。

之后,他们一行人在武汉会合之后便来到了四川江津,在这里寻找一个叫邓仲纯的民主人士。

在此之前,邓仲纯多次邀请陈独秀前去,可当陈独秀下船之后却怎么也看不见邓仲纯的影子。

在一旁搀扶的潘兰珍便没有说些什么,但陈独秀却十分体贴地说道:“邓仲纯不会无故失约,必然有要事发生。”

他们一行人便来到了邓仲纯的医馆当中,手下人以邓仲纯出急诊为由进行搪塞,陈独秀便希望拜见邓夫人,以此作为见面之礼。

可那些医馆的人却继续搪塞道:“邓太太身体不适,你那里来的回哪里吧。”随后便转身离去。

最后,出诊回来的邓仲纯得知此事后便知道是邓太太搞的鬼,于是他多次苦劝,这才将陈独秀迎到了邓家。

图片

陈独秀晚年

可没过多久,陈独秀便发现自己的潘兰珍经常以泪洗面,这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个邓太太经常辱骂潘兰珍,说他是“吸血的虫子”。

妻子受辱之后,陈独秀立即搬离了邓家,一家子几经辗转来到了郊外的小院子当中,并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几年。

在此期间,潘兰珍考虑到陈独秀的母亲双目失明,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婆婆的重担,不光不厌其烦地帮助他捏肩捶背,还亲自喂她吃饭。

多年之后,陈松年回忆起和潘兰珍时总是感慨道:

“她待我父亲极好,父亲晚年全靠她。她平时寡言少语,做事勤快利落。我们对她很尊重,尊之为母,我的儿辈喊她奶奶。”

图片

位于江津的陈独秀旧居

可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因为误食了蚕豆花泡水,引起了多种并发症,正处于生命垂危之际。

“临终之际,陈独秀对自己的妻子留下了遗愿:“你务求生活自立,倘有合适之人,可从速改嫁,安度后半生。”

如同当初在监狱之时一样,陈独秀又一次地劝说妻子离去,毕竟此时的潘兰珍不过三十多岁,自己已经离去,她又何必留守?

可潘兰珍再次做出了一模一样的答卷,自从陈独秀离开之后,潘兰珍整日以泪洗面,直到丈夫出殡之时,她才走出了家门。

随后,她拿出存款,给丈夫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裤,并在棺材上留下了一朵雪白的白绸花。

这么多年了……先生,您走的时候可得体面一点。

图片

众人送别陈独秀

丧事办完之后,潘兰珍来到了一家农场干活,在抗战胜利后回到了上海,他自己的养女接到身边,找了份做饭的工作。

母女二人过得很是艰难,但她从未变卖过丈夫的遗物,直到迎来了生命的尽头。

1949年,潘兰珍查出了癌症,并在当年11月病逝于上海市肿瘤医院,年仅41岁。而她对陈独秀的一往情深也随着生命的逝去烟消云散,只将这份故事留在了人间……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近代史、党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洞鉴五千年

  编辑:锦年

  审稿:老黑

图片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

图片

确定

  • 不看此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