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虫害科普丨玉米苗枯病的危害与防治|种子|植株|种衣剂|病虫害|玉米

 我的图书馆367 2022-06-08 发布于湖北
一、分布与危害‍
玉米苗枯病是玉米上主要的苗期病害之一,因其分布广泛、危害严重而备受关注。21世纪以来,苗枯病在我国的发生面积呈逐年扩大趋势,特别是东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发生较重,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西、甘肃等,在局部地区对生产影响较大。
近年来,由于耕作管理模式的改变,土壤中病原菌数量逐年递增,加之种子上很高的带菌率,造成病害发生严重,一般年份田间发病株率在10%左右,重病田可达60%以上。玉米苗枯病不仅引起玉米矮化、烂苗,造成产量损失,还严重影响籽粒的质量。玉米苗枯病的病菌拟轮枝镰孢侵入植株后,能在植株体内扩展到籽粒,虽然当年并不引起穗腐症状,但籽粒中已含有病菌,如果第二年种下被侵染的种子,便会成为玉米苗枯病的初侵染源,另外拟轮枝镰孢能够产生毒素,食用含有病菌的种子易引起中毒,严重影响人畜的生命安全,生产上不容忽视。
二、症状‍
玉米苗枯病为系统侵染病害,从出苗至3叶期开始表现症状,3~5叶期为发病高峰。造成地上部植株矮化,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叶片萎蔫或黄化。
根部症状:在种子萌动初期,根或根尖首先变褐,后逐渐扩展成一段或整个根系变褐或呈棕褐色,继而侵染中胚轴,先出现水渍状侵染点,后逐渐扩大,轻者表皮缩水凹陷,重者侵染点变为淡黄色至黄褐色,1~2d后即变为黄褐色水渍状坏死,或形成褐色病斑。由于根系发育不良从而导致根毛减少,严重时皮层腐烂,根毛脱落。次生根减少或无次生根,根系逐渐变黑褐色。
叶部症状:从植株下的可见第一、二、三片叶开始,叶尖、叶缘先出现黄褐色枯死条斑,3~5d后叶片变青灰色或黄褐色枯死,然后逐渐向上、向内变黄,进而引起心叶卷曲,最后全叶枯黄,心叶青枯萎蔫,全株枯萎死亡。
茎部症状:发病轻的植株,茎外部无明显变化,纵剖植株,可见茎基部已发生褐变,严重的节间维管束组织变成黄褐色。发病严重的植株茎基部呈水渍状褐色腐烂,叶鞘变褐破裂,使茎基部节间极易断裂。
三、化学防治‍
1. 种子处理 
药剂处理和温汤浸种能杀死种子携带的镰刀菌,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40h、2%福尔马林溶液浸种3h或80%乙蒜素乳油800倍液浸种24h,取出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再播种。
在玉米苗枯病常发区,可采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2%包衣,2.5%咯菌腈+1%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以药、种比1:1000包衣,对苗枯病都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用40%萎锈灵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15%包衣或者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1%包衣也有一定的防效。也可在播种前用福美双或克菌丹拌种。
防治地下害虫,以免病菌从虫伤口侵入。可以根据各地玉米田中地下害虫的种类,选择相应的杀虫剂撒施或含杀虫剂的种衣剂进行玉米种子包衣,以减少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伤口。
2. 喷施杀菌剂控制病害 
玉米苗枯病发病初期,施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2%三唑酮乳油1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m%霉灵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者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对玉米幼苗茎基部喷淋,务使药液充分渗透到根部,间隔5~7d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
来源:《中国农作物病虫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