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鸿坤丨说各家拳

 winriman 2022-06-08 发布于中国香港

 练兵器很有讲究,古人练功夫没有长进的时候,用兵器找。兵器也分层次,最好练的是刀和棍,过去讲年刀月棍,就是人使棍使刀,属于粗兵器。

 剑是人剑合一,剑里藏人,人使剑身剑融为一体,人剑各占一半。

 枪为兵器之王,《手臂录》上讲「枪为诸器之王,以诸器遇枪立败也」。练枪就是要把枪性显出来,以枪用人,只见枪。人要服务于枪性,把枪的灵性激发出来,以无我状态为枪服务,所以枪很难练。练枪是一辈子的事儿。过去的心意拳、形意拳是以枪演拳,尤其是八卦掌,那老八掌拿枪转更得劲。大成拳枪意更浓,你看这手型都是这样,半握拳,空练。

 心意拳更古一些,立意高,难传承,拳不出门,只传戴家的人。过去有句话叫「只闻戴家拳打人,不见戴家人练拳」,他们一个猴蹲就是半天,灵性出来了,动一下就回来。难练的是心,心意拳的真实,一般人不相信,太真实了。

 形意拳是李洛能把儒家文化更明确的展现出来,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自形生,这是形意拳,是儒家的拳,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了,形意拳更容易让人们接受和传承。形意拳祖师世称「神拳」,但形意拳慢慢没落了,后人都在形上做文章,越练越有劲,不过越练越有劲也管用。这就导致他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了,虽然已经失去了本意。

 人的特性很复杂,方向很多,你看猫就不一样,它天生身体柔软,个性灵敏,它不可能练力量,它再强壮也练不出力量,但是灵敏和反应的个性很明显。人不一样,你要强壮就彰显力量,从这通道就延伸出去了。就是方向太多了,方向太多不一定是对的。普通人思维,就是力大打力小,手快打手慢,确实这在生活中很灵验,这时他思维的维度不变,训练的方法就不会再变了。

 对抗致胜的方法很多,有些人就掉入力量对抗的漩涡里出不来。不是说力量不好,有力量当然很好。但它有很多方法,多种通道,不一定非用力量。你看刚才一阵风把桌上所有的摆设所有的次序都吹乱了,这也是个通道也是能量;还有空,「引进落空」,它没用力突然找不到了,这也是能量;它很柔、很空,柔与空就是能量;它很刚、很硬,它不能碰,一碰你就受不了,刚与硬也是能量。它致胜的砝码多种多样,还有整体的协调让你力量出不来或者让你出来回不去等等很多种,你要是能利用上这些的时候,你忽然发现心里畅快多了,这样,两人对抗时你赢面就大,因为心里踏实。

 大成拳除了有形之外还有一个无形,无形包括意识的无形、中神的无形、虚空的无形、时空的无形,一下子多了四个通道,四个通道组合,一下子便多了无数个组合,这些组合对方看不到、看不懂,对方甚至不知道你在组合这些通道。

 对抗也是通道,不过是心里执着的人才有的通道,执着的人他听不进去,他感到自己真有力量、真有速度、反应快。但是他不知道,他的力量速度已经在别人的通道里了,已经不是他的力量速度了,他的通道已经给人家的通道夺取了,可是他还不知道。

 组合最后就是机和势,太极拳讲得机得势。

 太极拳有几个最重要的东西,一个不能「双重」,一个是「松」,人人都说松,不知松什么,翻遍整个拳论只有「松腰「一词,一松腰就有机了。说「去双重、松腰、得机得势」。即是说得机得势就能达到我顺人背、沾粘连随、不丢不顶,最后舍己从人,这就是太极拳。至于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粘走,粘随等等,这些都是手段和显现,都是为得机得势服务的。走是一种势,粘是一种势,都是机和势,老拳论上有人加了一个「动静之机」,他想把这表现得更清楚、更细致。可是这个时候都忘了动静了,动静不参与了,脑子里没有动静的概念,就像没有粘和走这个概念一样,要在机和势里面说事,不能在概念上说事。

 譬如写字,练书法的结构手法、练笔性的尖圆刚柔,都是手段,其实是练心性的流露。心性的流露要借助手法和笔性,但它却不就是手法和笔性。赵子昂的书法永远没有捺刀,李北海的书法永远笔笔转圆,这都是心性。

 就跟咱推手一样,我说拿中来干这个事,要借助这个手,其实不是这个手,但必须要用到这个手,手的能力不破坏中的能力,不破坏心性的流露,而且还必须用手来解决问题。就像拿着棍子一样,棍性可以施展出来为心性服务,可是施展棍性还靠手性来下功夫,好像施展书法要靠手法和笔性。

【谈锡永上师批】:

  评论兵器及各家拳法,是用大成拳的拳理观点,我担心于鸿坤会开罪很多拳师,不过我知道他其实是忠诚于拳法本身,完全不想开罪别人,所我在这里替他向各派拳师道歉,因为他根本没有恶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