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只要满足这三个条件,好人随时可以变坏人

 安喜的空间 2022-06-08 发布于上海
​这个世界上是否有坏人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绝大多数坏人从来不觉得自己坏,他们甚至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罢了。
正是因为绝大多数坏人都有着同样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你以为自己不是坏人,但你以为的事情就真的是正确的吗?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够接触到的灰色地带远比纯白和纯黑更多,这个善与恶的距离也没有那么遥远,只有一线之隔。
一般情况下,只要满足这三个条件,好人随时可以变成坏人。
图片
当个体的善良难以自保的之后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每个人在原则上都具有着全能性,简单来说,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它就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份子,并且可以放在这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位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抱怨,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成绩还是这么差?为什么他为爱情付出了一切,可到头来还是要被拒绝?为何努力奋斗了这么多年,却依旧获得不了更优质的生活。
心理学家认为,大多数人都有一套都属于自己的原则,某些人的道德感和羞耻感之所以如此强烈,不光是出于性格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则是成长环境所灌输给他们的价值观念。
图片
如果一个人内心很善良,但这份善良在社会主流价值观出现扭曲的时候却不足以让他自保,那么这些所谓的好人便会突然间觉醒,此时的他们便不再坚持过去的原则,而是认为自己应当做出某些改变,从而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
那些从小就被教育着世界非黑即白的人,要么好到了极点,要么坏到了极点,在这种极端的条件下,这类人一旦尝试过变坏所带来的好处,他们便会一步步走向深渊,永远都无法自拔了。
在既有的规则里失去希望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在1971年进行过一场争议颇大的实验,名为斯坦福监狱实验,他从各项测试都属于正常水平的人群中挑选出了24名学生,并将其当成观察对象。
图片
在开始之前,研究团队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角色分配,8个人充当看守监狱的监管员,16个人充当囚犯。
为尽可能地保证实验的逼真性,他们制定了某些基本规则,可就在实验进行到第5天的时候,菲利普津巴多却突然表示,该实验必须结束,因为这些学生的状态太不对劲了。
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这些学生似乎完全沉浸到了这里,充当看守的学生越来越暴力,而充当囚犯的学生也逐渐变得扭曲。尽管这是一场演绎,但这些学生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可以随时叫停实验的这个事实。
图片
5天后实验团队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的性情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稳定,善恶也并非不可转换,如果环境给人带来的压力过大,好人也会干出可怕的事情。
如果社会没有规则,掌控力量的一方必然会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从而制定更多的规则,与此同时,如果个体制定的规则可以自由的发展,那么绝对权力迟早会诞生,好人长期置身于人性泯灭的环境里,他终将走上变坏之路。
契机式的催化剂
纽约大学的神经学家Joseph Ledoux经研究后发现人们一切经由感受器所接受到的刺激,在大部分情况下会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复杂的分析理解,再从大脑皮层指挥杏仁核等部位进行反应。
图片
原始社会的竞争比较激烈,在那个物竞天择的时代,能够活下来的一定是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群体。
虽说现代社会更有秩序,但观察其本质,仍是一个竞争极度激烈的时代,每个人都要适应规则和理性。
如果受到了太多负面信息的影响,好人就会变成坏人,比如青少年犯罪是因为他们追求更多的快感,一旦追求快感的权利被剥夺,他们便会用更为极端的方式寻找乐趣,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催化剂也有可能来源于外界的刺激,环境的变化和突如其来的打击都会让一个人的内心瞬间发生改变。
图片
比如一个美好的女子在遭受侵害之后概率会走向极端,还有些人被欺骗或是被歧视之后,他也会生出报复之心。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