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拼音:wáng、wàng)是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王是指事字,甲骨文像斧钺之形,“王”便是以斧钺象征王权。本意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秦汉以后,帝王改称为皇帝,“王”就成为封建皇族或功臣封爵的最高项,如:诸候王、亲王、郡王等。也指在某个领域、某一方面取得成就的人,如:故事大王等。以上义读wáng。“王”一般作为名词,但有时也作为动词使用,指称王,多用于古代汉语中,读wàng。 (图片来源于:字源网) 在先文字(甲、金、篆文)里,“王”字和“玉”字的形体十分接近。区别在于,“王”字中间的一横,必须往上靠近顶上的第一横,保留斧柄的残余形象。“玉”字则把中间的一横写在上下两横的正中间,本来是用一根东西贯穿三块玉的形状。为了把“王”“玉”二字区分开来,所以隶书、楷书便在“玉”的右旁加了一点。 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凡王之属皆从王。 前面已经提到过,汉字中的横笔画通常都有着非凡的意义,特别是横处于汉字的最顶端和最低端,通常都与天地有关。“王”字本来源于斧钺,却在后续因触天道、连地道、通人道而进行字形引申。 但横不一定都是表天地,特别是上下横被贯穿,天是不会轻易被捅破的,地也不会轻易被打翻。所以,这时候的横就是其他的事物所转化而来。否则“丰”字岂不是霸道惨了,天地人通通贯穿,比“王”还厉害,其实这种理解就有失偏颇。 “三”的每一横长短都有讲究,“王”也与其一致,但字中精髓还在这一竖。 蒲首萄(微信:pushoutao) 作家:二十多年写作经历,已创作300+古典诗词,数百篇散文、杂文、现代诗、小说等 管理实践者:习惯学习,爱思考,具备战略大局观和系统思维,对供应链理解深刻,具备全链条思维能力。对物流、汽车、家电等及上下游相关行业长期研究,目前为一带一路外贸商学院特邀物流专家、罗戈专栏专家、商业新知专栏专家 自媒体人:坚持写作,将思想凝文外化,在《新鲜杂谈》公众号每日推送原创文章 部分著作:《系统十论》、《组织十论》、《生物与企业论》、《迎春集》、《盛夏集》、《词林润雨》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