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译甲骨文字之七十一:大王

 长空舞剑月如霜 2017-06-16

甲骨文的大是一个行走中的人,一个普通的人。所以大字在甲骨文中一般用于广义的人的意符。如在甲骨文翊、達、爽、逆、天、赤等字中大作为意符都可以解释为广义的人。甲骨文大字的标志性特点是:兩手下垂,下无一横。甲骨文字下面的一横一般解释为大地,有这一横意味着稳定和稳重的含义,没有一横的可以视为处于动态的状态。以上列举的甲骨文翊、達、爽、逆、天、赤等字都含有部首大,亦即其人呈动态的意思。甲骨文大如下图:

破译甲骨文字之七十一:大 <wbr>王 甲骨文

大是一个正面的、动态的人形。从上图中间两例中人的两条腿一长一短可以看出端倪。《說文》“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许慎的这个解释本末倒置了,是后期的人字从大形,不是大从人形。因为在文字发展史上大产生在先,人字产生在后。在卜辞中大一般作人解:

“……卜,王贞……求大甲……四羊一牛,求正”(铁175·4

“甲子卜,大,贞……”(佚881

商先王中除大甲外,尚有大丁,大庚,大戊等。又是这个大在卜辞中也写作太,如太甲,太丁等。

当大字中人的两手平伸时,这个字就变成了王。王下面有一横,表示他拥有脚下的土地。王是一个象形字,象征商王。

破译甲骨文字之七十一:大 <wbr>王 甲骨文 (第二例存疑)

关于王字的本义,解释者众多:

《說文》“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以上三人的说法都不是王字的本义。而是对王的含义的解释,解释得也很牵强。从王的甲骨文原型里,我们看不出有“天下所归往”的含义。在王的甲骨文原型里,大多数的王字都只有两横,所以不存在所谓的“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孔子和董仲舒大概都没有看见甲骨文的王字,而仅仅是凭借他们所处的春秋到东汉时代所流行的王字(三横一竖)阐述着自己有关王道的政治见解。

在学界还流行着一种比较有新意的解释,说这个甲骨文王字是一把刃口向下的斧头,这个关于王的本义的解释拥趸不少。因为斧钺是晚商王权的象征,是军事指挥权的象征,所以用一把立着的斧头代表王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这种对王的本义的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如果这是一把无柄的斧头,它就是用武器来借代并转注商王。我们知道,在甲骨文时期,这种转注用法是没有先例的。当然,作为独一无二的商王,可以有独一无二的破例。但是这种破例毕竟打破了晚商甲骨文的造字规律。不过,坚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忽视了一点,就是在甲骨文中斧和钺都不是这种象形。请大家自己经过比较鉴别一下:

甲骨文的大是一个行走中的人,一个普通的人。所以大字在甲骨文中一般用于广义的人的意符。如在甲骨文翊、達、爽、逆、天、赤等字中大作为意符都可以解释为广义的人。甲骨文大字的标志性特点是:兩手下垂,下无一横。甲骨文字下面的一横一般解释为大地,有这一横意味着稳定和稳重的含义,没有一横的可以视为处于动态的状态。以上列举的甲骨文翊、達、爽、逆、天、赤等字都含有部首大,亦即其人呈动态的意思。甲骨文大如下图:

破译甲骨文字之七十一:大 <wbr>王  甲骨文 (第二例存疑)

关于王字的本义,解释者众多:

《說文》“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以上三人的说法都不是王字的本义。而是对王的含义的解释,解释得也很牵强。从王的甲骨文原型里,我们看不出有“天下所归往”的含义。在王的甲骨文原型里,大多数的王字都只有两横,所以不存在所谓的“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孔子和董仲舒大概都没有看见甲骨文的王字,而仅仅是凭借他们所处的春秋到东汉时代所流行的王字(三横一竖)阐述着自己有关王道的政治见解。

在学界还流行着一种比较有新意的解释,说这个甲骨文王字是一把刃口向下的斧头,这个关于王的本义的解释拥趸不少。因为斧钺是晚商王权的象征,是军事指挥权的象征,所以用一把立着的斧头代表王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这种对王的本义的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如果这是一把无柄的斧头,它就是用武器来借代并转注商王。我们知道,在甲骨文时期,这种转注用法是没有先例的。当然,作为独一无二的商王,可以有独一无二的破例。但是这种破例毕竟打破了晚商甲骨文的造字规律。不过,坚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忽视了一点,就是在甲骨文中斧和钺都不是这种象形。请大家自己经过比较鉴别一下:

破译甲骨文字之七十一:大 <wbr>王   甲骨文 破译甲骨文字之七十一:大 <wbr>王 甲骨文

西周初期的金文王字下面的一横确实笔画较粗且呈现圆弧状,但是就整体金文的王字仍然不是斧钺的象形,而是已经在朝着三横一竖的小篆造型开始过渡了。所以王字从诞生之日起直至整个的发展定型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出现斧钺象形代表的王权特征。

其次,甲骨文王字确实是一个人的象形。我们不必把问题复杂化,按照甲骨文造字的规律,王就是一个象形字。这个商王屹立在大地上,所以下面一横很长。这个商王平伸开两臂,这是一个祈祷上苍的姿势。而祈祷上苍的权力只有一个人能够拥有,这个人就是当之无愧的王。甲骨文王的本义是天地间一个正面的、张开双臂的、大写的人字。同时用了很粗的笔画表明王的地位的尊贵和王的与众不同。这个王字告诉我们:商王是地上的主宰,他拥有脚下的土地,却只能是天的儿子(天子)。

系统甲骨文产生于小辛一朝。所以在卜辞中对小辛以前的商王不是人人都享有王的称号。在卜辞里,很多小辛以前的商王只是被称作大×,太×而不叫王×。而对小辛以后的商王则大多称王。原因也很容易理解,那些都是当朝的正在掌握着王权的商王。

“高祖王亥”(后上21·13)(王亥是小辛以前德高望重的商人先祖)

“王其各于大乙[]伐不苒雨。”(甲663

“王其各于大乙勺伐不遘雨。”(甲663

“…王勿征工方…”(前5·22·2

【甲骨文字本义小结】

大的本义:成人,名词。

王的本义:商王,泛化的专用名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