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dì、de,会意字兼形声字,最早见于金文。原为古汉语名词,与“天”相对,本义为物质,后逐渐引申为土地、大地、地表等。可以作为名词,也可以用作助词。 
(图片来源于:字源网) 地,金文与“隧”同源,会一豕(猪)从高崖坠地之意。小篆改为从土,也声。从土,表示地面、土地;从也,“也”是古“蛇”字,上古时地面草木丛生,蛇虫到处可见。隶变后楷书写作“地”。 “地”字本义是大地,与“天”相对。引申指地面。又引申指地区、场所。用于抽象意义,指所处的位置或环境。又指思想、心理活动的领域。 当然直观的拆字,那就是“土也”,土也自然为地,地上土多嘛。 “地”字可组天地、立地、大地等词,我在诗词中使用不少: “天潮地润石生苔,错入蜗牛陌屋徘。”、“炎炎烈日铺天地,三两行人似有无。”、“天地苍茫邃,清心卸欲嚣。”、“近瞻崖刻古今幻,远眺长空天地宽。”、“天南地北三千日,暮想朝思整十年。”、“广袤天地留足迹,日月星辰鉴斗拼。”、“燕雀嬉天地,繁花耀世间。”、“初冬待到繁花怒,卷地漫天遍处红。”、“子夜步翩抬,立地瞻天纵尽筛。”、“逆风拔地起,壮志亦凌云。”、“随风散布境难知,落地生根未取时。”、“垂根抓大地,抬叶向苍穹。”、“青叶沉于地,雄心志在天。”、“天屏溢彩涂千紫,地幕流光绘万红。”、“巍峨平地起,我自立青山。”………… 

深度系列专辑: 


杂文小说专辑:



 
诗词散文专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