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医

 述涛说事 2022-06-08 发布于江西

         行医

                               文/刘述涛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才可以上治庙堂之疾,下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人的心愿,认为做一名中医,可以“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所以,没有考取功名,成为一名医生,也是古代文化人不错的选择。又何况“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只有有点文化知识的人,再学医,才会容易得多,那些真正两眼一抹黑,扁担倒了都不知道是个“一”字的人,是学不了医,也没有人会教他们医术。

     古人学医,有大成就者,一般都入门很早,跟着家里的长辈抄方、观摩、临床,从而比别人先知先觉,像李时珍,他的父亲李言闻本身就是名医,李时珍继承了家传医学,再加自身的悟性,才有具有划时代的巨著《本草纲目》,另外一些,也有因孝成医,像张仲景,出生于名门望族,偏偏家门不幸,死于伤寒者“十居之七”,从而坚定了张仲景想要学医的决心与恒心。当然也有自己久病成医的,像药王孙思邈就因为自己小时候体弱多病,还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平生数病痈疽”,于是奋发图强,希望自己学医自救。

    在我们的生活中,中医很多,我曾结识一位自己开中药房的老中医。有人说他也是自我摸索,自我成长,自我成就。虽然他的外公、舅舅都从医,而且是县里的名医。但那个时代,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思想仍然严重,他并没有得到外公、舅舅的真传。而是他的母亲,有一回回家吃酒席,偷偷溜进他外公的书房,偷得几本医书塞到他的手里,他更是凭着这几本医书,把自己练成一位名医。

      他早年看病,从不张嘴说诊费多少,而是任由人给,给多给少全随病人自愿。有些病人没有钱,拿只鸡,拿只鸭,送他几个南瓜,几把青菜,他也照收不误。

      这位老中医,总是笑哈哈的面对每一位病人,他同人把脉的时候,旁边会坐着一位抄方子的徒弟。老中医一边把脉,一边同病人聊天,问近段时期吃了什么,睡觉怎么样,大小便正不正常?打完左手的脉,又会说,把右手也给我看看。看完了,会说,把舌头伸出来我给我看看。一切看完之后,老中医站起来,还会把病人的眼睛皮向上撸,看一下左眼,再看一下右眼。值到全看完后说,没什么大事,我给你三副药,三副药包你百病除!

     也许是老中医爱给人开三副药,三副药就见成效。让老中医拥有了一个外号,叫他“郭老三。”

     谁有病,就说到郭老三那里看看,他厉害,三副药让你百病消。

    郭老三,也不是永远就是三副药,有时候也会开六副,六副,也是看什么人,得什么病。郭老三报方子的时候,你一点也看不出他已经八十多岁的人了,仍是中气十足,从他的嘴里迅速的吐出“陈皮15克、红枣30克、当归15克……抄方子的徒弟迅速的把郭老三嘴里的方子写在处方笺上。写完后,站起来,双手递到郭老三的手上。郭老三拿过处方笺细细看一遍,点点头,朝站在药柜子前的徒弟喊一声:“点药。”

     那些年,郭老三面前到底有过多少位徒弟,没有人统计过,只知道,找他学医的人就没有断过。但郭老三并不是什么人都收。他认为“残忍之人,必不恻怛,不可学 ;驰骛之人,必无静气,不可学;愚下之人,必无慧思,不可学;卤莽之人,必不思索,不可学;犹豫之人,必无定见,不可学。”

     有些人收了,也是先放在家里边做家务,边背《汤头歌诀》。有些耐心不够的,就走了,有些耐心够,想要真正学医的人,就坚持了下来。

每天早上,郭老三都会叫过一个徒弟,对他说,升阳益胃汤背一下。徒弟就摇头摆脑的站在他面前张嘴背:升阳益胃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此汤主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方剂组成:黄芪(30克) 半夏(15克) 人参(15克) 炙甘草(15克) 独活(9克) 防风(9克) 白芍药(9克)……

     徒弟还没有背完,郭老三又说,去,给我称15克防风过来。5克柴胡。徒弟刚把防风、柴胡称好,拿到郭老三的面前,郭老三又问:柴胡有什么功效,它主治什么?徒弟马上答:柴胡的主要功效是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当一位徒弟能够对郭老三提的任何问题对答如流了,郭老三就会把他送进药房,让他识别中药的同时,还要学点中药炮制,郭老三对徒弟说,一位中医,不认识中药片,这哪算是一位真正的中医。

     等到药房里呆够两年之后,郭老三才会让他坐在自己面前抄方,抄了两年方,才开始放手让徒弟看病。

     那年月,一个人学中医,跟着郭老三起码得六年到八年,有些还得更长的时间,这全凭郭老三定。郭老三同人说,学医学医,会出方子就行?好方子才救人命,坏方子不但救不了人命,反而会要了人命!所以,每一回有徒弟出师,郭老三都千叮咛万嘱咐,医者仁心,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中医与西医最大的不同,就是要从病人的生活状态,饮食习惯出发,因四季不同,而要阴阳相辨,一人一方,千万千万不能够死记硬背,误人误己。

    现如今,郭老三不在了,学中医的人也进了学校。只是好多人都说,现在的中医,大不如前,只懂得睁着眼睛默写汤头歌,自己却是一点主见也没有。这样的方子,又哪能够治真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