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之------气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08 发布于上海

Image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人是天地之气和合交感的产物。

精(精气)是生命的本始物质。

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形气转化的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有机体。

人的生命功能来源于人的形体,人的形体又依靠摄取天地自然界的一定物质才能生存。

生命活动是物质自然界的产物,人类必须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才能维持生命活动。

空气、水、食物经口鼻进入人体后,经过一系列的气化过程转化为各部分的生命物质(五脏六腑之精气)和生命功能。

人体一方面依靠生命功能不断地摄取自然物质并使之转变为机体的组成部分,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在发挥生命功能的过程中,又不断地消耗自己,产生废物,通过汗、尿、便等形式排出体外。

人体通过五脏六腑呼吸淸气,收纳水谷,将其变成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气、血、津液等各种生命物质,由经脉而运送至全身。

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和水液则通过汗、尿、便而排出体外。


气为神的物质基础,人的形与神皆根源于气。

形神统一,气始终处于形气转化的气化作用之中,人体则是一个不断发生气化作用的机体,这种气化作用表现为人的生命功能。

生命功能来源于人的形体,形体又赖天地自然的物质而生存,所以生命活动是物质自然界的产物,是天地之间的一种自然现象。

中医将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变化规律、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统称为

气是真是存在而至精至微的生命物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负载生命现象。

人生所赖,惟气而已,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气的生成

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先天之精气和后天之精气。

先天之精是构成生命和形体的物质基础,精化为气,先天之精化为先天之气,形成生命的机体,先天之气是人体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天之精包括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淸气。气由精化,后天之精化而为后天之气

呼吸之淸气,是通过人体本能地呼吸运动所吸入的自然界的新鲜空气,又称淸气、天气、呼吸之气。

水谷之精气,又称谷气、水谷精微,是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人赖于生存的基本要素。

胃为水谷之海,人摄取饮食物之后,经过胃的腐熟,脾的运化,将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化生为能被人体利用的水谷精微,输布全身,滋养脏腑,化成气血,称为人体生命活动主要物质基础。


人体的气,由先天之气水谷之精气自然界的淸气三者相结合而成的。

气的生成有赖于全身各脏腑组织综合作用,其中与脾胃等脏腑的关系尤为密切。

肺为气之主。肺是体内外之气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淸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之气的交换。

通过不断的呼浊吸清,保证了自然界的淸气源源不断地进入体内,参与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人体通过肺的呼吸运动,把自然界的淸气吸入于肺,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气,在肺内结合而积于胸中的上气海(膻中),形成人体的宗气

宗气走息到以行呼吸,贯心脉而行气血,通达内外,周流一身,以维持脏腑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又促进了全身之气的生成。

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而肺集升降出入于一身,呼则升且出,吸则降且入。从而维持全身气机的动态平衡。

肺脏通过呼吸运动,吐故纳新,吸清呼浊,化生宗气,进而生成一身之气,并总统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保证了气之生生不息。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生化精气。

脾升胃降,纳运相得,将饮食化生为水谷精气,靠脾之转输和散精作用,把水谷精气上输于肺,再由肺通过经脉而布散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脾为后天之本,在气的生成过程中,脾胃的腐熟运化功能尤为重要。

脾升胃降,纳运相得,才能将饮食化生为水谷精气。

脾为五脏之轴,胃为六腑之首,脾胃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其的生成过程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脾胃在气的生成过程中,不仅化生水谷精气,提供物质基础,参与宗气的生成,而且又能滋养先天之精气。

肾为生气之源。

肾有贮藏精气的作用,肾的精气为生命之根,生身之本。肾所藏之精气,包括先天之精气和后天之精气。

“先天之气在肾,是父母之所赋;后天之气在脾,是水谷所化。天人合德,二气互用,故后天之气得先天之气,则生生不息;先天之气得后天之气,始化化而不穷也”

总之,气的生成,一是靠肾中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淸气供应充足。二是靠肺、脾、肾三脏功能的正常,其中以脾、肺更为重要。

故临证所用补气治法,主要是补脾、肺两脏之气。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多种生理功能。

推动作用,气的推动作用,指气具有激发和推动的功能。

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能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

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气本身的相互作用,是推动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

人体的脏腑经络,赖气的推动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

“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

“血为气之配,……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凝则凝,气滞则滞”。

气的这种动力作用,是由脏腑之气所体现的,如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依赖于肾气的推动;

水谷精微的化生赖脾胃之气的推动。

三焦为原气通行之道路,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三焦囊括了整个人体最主要的新陈代谢功能,其自我完成的能动过程是通过气化作用实现的。

构成经络系统和维持经络功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为经络之气。

经络之气为人体真气的一部分,经络之气旺盛,则人身之气周流,无往不贯,出于脏腑,流布经络,循脉上下,荣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当气的推动减弱时,可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可使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减退,出现血液和津液的生成不足,运行迟缓,输布、排泄障碍等病理变化。

人的精神是物质之气的产物,气为体,神为用。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也赖气的推动。

温煦作用,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有温暖作用。

气的机体热量的来源,是体内产生热量的物质基础。

通过激发和推动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来实现的。

气分阴阳,气具有温煦作用者,谓之阳气

气的温煦作用是通过阳气的作用而表现出来的。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阳气称之为少火,所谓“少火生气

阳气的生长壮老已至关重要。

人体的体温,需要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

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需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进行。

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都需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才能正常循行。

气虚为阳虚之渐,阳虚为气虚之极。

气虚而温煦作用减弱,则可出现畏寒肢冷,脏腑功能衰退,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迟缓等寒性病理变化。

“脏气虚,则生内寒也。”


防御作用,气的防御作用是指气护卫肌肤,抗御邪气的作用。

人体气血阴阳及其功能总称为正气

与病邪相对来说,则指人体的抗病能力。

中医学用气的观点解释病因和病理现象,用“正气”代表人体的抗病能力。

“邪气”标示一切致病因素,用正气不能抵御邪气的侵袭来说明疾病的产生。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盛则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旺盛,人体脏腑经络功能旺盛则抗病能力旺盛,即正气强盛。

“气失其和则为邪气”。气的防御作用是通过正气而体现出来的。

气的防御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皮肤是人体的藩篱,具有屏障作用。肺合皮毛,肺宣发卫气于皮毛,卫气行于脉外,达于肌肤,而发挥防御外邪侵袭的作用。

二、正邪交争,驱邪外出。邪气侵入机体之后,机体的正气奋起与之抗争,正盛邪却,邪气迅即被驱除体外,如是疾病便不能发生。

三、自我修复,恢复健康。在疾病后期,邪气已微,正气未复,此时正气足以使机体阴阳恢复平衡,则使机体病愈而康复。

气的盛衰决定正气的强弱,正气的强弱则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

“正气旺者,虽有强邪,亦不能感,感亦必轻,故多无病,病亦易愈;正气弱者,虽即微邪,亦得亦袭,袭则必重,故最多病,病亦难痊”《冯氏锦囊秘录》

如卫气不足而表虚易于感冒,用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

体弱不耐风寒而恶风,汗出,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均属重在固表而增强皮毛的屏障作用。


固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指气对血、津液、精液等液态物质的稳固、统摄,以防止无故流失的功能。

人体中的阳气是生命的主导,若失常而不固,阴气就会耗伤衰竭,引起疾病甚至死亡。

气的固摄作用,为人体阳气对阴气的固密调节作用。

气的固摄作用是通过脏腑经络的作用而实现的。

表现为一,气能摄血,约束血液,使血循于脉中,不至于逸出脉外。

二,气能摄津,约束汗液、尿液、唾液、胃肠液等,调控其分泌量或排泄量,防止其异常丢失。

三,固摄精液,使之不会无故而频繁遗泄。

四,固摄脏腑经络之气,使之不过于耗失,以维持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活动。


营养作用,气的营养作用,指气为机体脏腑功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

一,水谷精气为全身提供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二,通过卫气以温养肌肉、筋骨、皮肤、腠理。通过营气化生血液,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三,通过经络之气,起到输送营养,濡养脏腑经络的作用。


气化作用,在古代哲学,气化是气的运动变化,即阴阳之气的变化,泛指自然界一切物质形态的一切形式的变化。

在中医学,气化,

一是指自然界六气的变化。

二是指人体气机的运行变化,即在气的作用下,脏腑的功能活动,精气血津液等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化生,以及物质与功能之间的转化,包括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以及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等过程。

气化的过程包括形化、气化及形气转化。

在这一过程,既有有形物质向气的转化,如食物经脾胃腐熟运化之后化为营气,又有气向有形物质的转化,如营气在心肺的作用下而化血液。

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气化作用的机体。

阳化气,阴成形。

阳主动,阴主静。

阴阳动静的相互作用是气化作用的根源。

人体的生命活动,全恃气化,气化是生命活动的本质所在。

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营养、气化等功能,虽然不尽相同,但密不可分,在生命活动中相互促进,协调配合,共同维系着人的生命过程。

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经常处于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的新陈代谢过程中。

气的这种运动变化及其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即气化过程。

人体的气化运动是永恒的,存在生命过程的始终,没有气化就没有生命。

气化运动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如果气的气化作用失常,则能影响整个物质代谢过程。

如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影响精、气、血、津液的生成、输布,影响汗液、尿液和粪便的排泄等,从而形成多种复杂的病变。


气的运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气化活动是以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为具体体现的。

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就是气的交感作用,人体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

没有升降出入就没有生命活动。

升降出入是万物变化的根本,是生命活动的体现。

一旦升降出入失去协调平衡,就会出现各种病理变化;

而升降出入止息,生命活动也终止了。

升降出入为一切器物的共同属性。

器与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是无形象的,含有规律和准则的意义。

“器”是有形象的,指具体事物。


升降出入是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

如呼吸运动、水谷的消化吸收、津液的代谢、气血运行等,都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才能实现。

人体的正常呼吸,是肺肾两脏升降运动的反映。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肺主出气,肾主纳气,上下相交,呼吸乃和。

若肺失宣降,肾失摄纳,升降不得,则或咳嗽、咯痰、气喘不能平卧,或喘促气短,呼多吸少,动辄尤甚等。

权衡肺肾升降异常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关键。

水液代谢,人体的水液代谢,主要是靠肺、脾、肾、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脏腑,不断地升降运动,使清者上升,浊者下降,从而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

消化吸收,脾胃居中,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

在肝主疏泄功能的帮助下,司饮食的消化、吸收、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

食物经脾胃腐熟运化,小肠泌别清浊以后,其清者由脾气转输而“上归于肺”,“散精于肝”,“淫精于脉”。

其浊者由胃气下降而传入大肠,大肠吸收水分后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

脾气不可一日无升,胃气不可一日无降。

血液运行,血液来源于水谷的精华,生化于脾,宣布于肺,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化精于肾,以和调五脏,洒陈六腑。

血液循环主要靠心肝脾肺肾等脏腑气机调节来完成。

故曰“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肺助心行血”“肾精可化为血”。

脏腑经络气机升降出入的规律。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只有通过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才能具体体现出来。

换言之,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是气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体现。

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规律,无非是升其淸阳,降其浊阴,摄其所需,排其所弃。

“出入”是升降运动的外在表现,与升降运动密切联系。

五脏贮藏精气,宜升;六腑传导化物,宜降。

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脾居中而通连上下,为升降的枢纽。

左右为阴阳之道路,肝主升发,从左而升,肺主肃降,从右而降,肝左肺右,犹如两翼,为气机升降的道路。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各脏腑组织不仅各自进行升降运动以完成各自的新陈代谢,而且各脏腑之间的升降运动又是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化生的。

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这种动态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关键。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肝之升发,肺之肃降,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脾气上升,胃气下降……脏腑的气机升降运动,以肺、脾、肾最为重要,是气机升降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

只有肾阳的蒸燠(yu),脾胃才能斡(wo)旋而有运化腐熟之能,只有肾气的摄纳,肺气方能下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大肠也因此传化糟粕。

故脏腑的升降运动,“惟肾为根”。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只有通过脾的运化和转输作用,其余各脏器才能得到济养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经络气机升降的规律,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联五脏六腑,外络肢节官窍,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保持者物质能量代谢的平衡和生理功能的协调一致。

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完全符合升已而降、降已而升的规律,体现了上焦内脏主降,下焦内脏主升的特点。

体腔内部的经络则多为升降相交错,升中有降,降中有升。

经络系统是人体气机升降的重要渠道。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也反映了脏腑的升降规律。


气的分类。历代医家多宗“气本一元”之说。

基于“气本一元”之说,就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而言,元气在生命之初,源于父母之精,是生命物质系统中最高层次、最根本的气,对人体的代谢和功能起着推动和调节作用。

宗气、营气、卫气均来自后天水谷精气和淸气,根据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不同而称谓,它们是降低层次的气,能提供给人体以营养和动力。

真气包括:

先天之气---元气

后天之气---宗气(营气、卫气)

脏腑经络之气

元气,为先天之气,是人体最根本,最原始,源于先天而根于肾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根于肾,其组成以肾所藏的精气为主,依赖肾中精气所化生。“命门为元气之根”

元气发于肾间(命门),通过三焦,沿经络系统和腠理间隙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到,以作用于机体各个部分。

“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

元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有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宗气,又名大气,由肺吸入的淸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其形成于肺,聚于胸中者,谓之宗气。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上气海”,又名膻中。

肺和脾胃在宗气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宗气积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

其向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经肺的作用而布散于胸中上气海。

向下赖肺之肃降而蓄于丹田(下气海),并注入足阳明之气街(相当于腹股沟部位)而下行于足。

宗气的主要功能

一、走息道而司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故临床上对语声低微、呼吸微弱、脉软无力之候,称肺气虚弱或宗气不足。

二、贯心脉而行气血,宗气贯注心脉之中,帮助心脏推动血液循行,“助心行血”。故气血的运行与宗气盛衰有关。

三、人体的视、听、言、动等功能与之有关。

“宗气者,动气也,凡呼吸、言语、声音,以及肢体运动,筋力强弱者,宗气之功用也。”

综上所述,宗气对呼吸运动和血液循行具有推动作用。

宗气不足,常用补益心肺之品治之。


营气,是血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营气是由来自脾胃腐熟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精粹部分和肺吸入的自然界淸气相结合所化生。

宗气是营卫之所合,其中运行于脉中者,即为“营气”。

营气通过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而循行于全身,贯五脏而络六腑。

营气的十二经脉循行和任督循行,组成了营气的十四经流注。

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两个方面。

营气经脉注入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成分之一。

营气循脉流注全身,为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


卫气,是行于脉外之气。卫气与营气相对而言,属于阳,故又称“卫阳”。

卫气同营气一样,也是由水谷精微和自然之气所化生。

卫气昼循六腑行于阳二十五周,夜沿五脏行于阴二十五周,凡五十周。

附行于脉外,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卫气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防御、温煦调节三方面。

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温阳脏腑、肌肉、皮毛。

调节控制肌腠的开合、汗液的排泄。

卫气循行与人的睡眠也有密切关系。当卫气行于体内时,人便入睡。当卫气自睛明穴出于体表时,人便醒寤。

当卫气不足时,人体肌表便失于固护,防御功能低下,易被外邪侵袭,且病亦难愈;

脏腑功能低下及体质下降,皮肤、肌肉感觉异常,腠理开合失去控制,则可出现汗出(自汗)。

营气与卫气的区别

营气,其性精专,行于脉中,具有化生血液,营养周身之功。

卫气,其性慓疾滑利,行于脉外,具有温养脏腑,护卫体表之能。

营主内守而属于阴,卫主外卫而属于阳,二者之间的运行必须协调,不失其常,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

营气和卫气比较表

名称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性质

分布

功能

属性

营气

源于脾胃,生于肺脏,为宗气之所分

精纯柔和

行于脉中

化生血液营养周身

卫气

慓疾滑利

行于脉外

温阳脏腑卫护体表

人体的气,除上述外,还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等。

所谓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实际上都是元气、宗气所派生的,元气和营气、卫气分布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即成为某脏腑或某经络之气,它属于人体之气的一部分,是构成各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又是推动和维持各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在中医学中,气的名称还有很多,如抗病能力,称之为“正气”。

致病的物质,称之为邪气。

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气候,称之为“六气”。

异常状态下的六气,称之为“六淫之气”。

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和作用,称为“四气”等。

“气”在中医学里是一字多义,或作“性质”,或作“功能”,或作“气候”,等等。这些气和此处所论述的构成人体最基本物质的“气”是有区别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