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读懂 | 锦衣卫的机构设置

 翰林冷知识 2022-06-08 发布于北京

锦衣卫历经明朝各位皇帝,根据皇权所需,经常发生变动,本文以时间较长的机构设置来分析。

整体来看,锦衣卫作为大明朝的卫所之一,机构设置也是卫下面有多少个所,每个所有下面有多少个司。

锦衣卫一般常设十四个所(最多的时候有过十七个所),十四所大体分为三类:核心五所、增设六所、功能三所。

“所属有南北镇抚司十四所,所隶有将军、力士、校尉,掌直驾侍卫、巡察缉捕。”(《明史》)

第一类是核心五所:中所、左所、右所、前所、后所,均为千户级别编制,这五所是锦衣卫设立的初衷,主要负责皇帝仪仗和护卫,地位较高,均为皇帝亲信。

每个所下面设十个司,最初为御椅、扇手、擎盖、旛幢、斧钺、鸾舆、驯马七个司,后来朱元璋觉得排场还不过瘾,又新增了班剑、戈戟、弓矢三个司,合计十个司。

第二类是增设六所,当时老朱要摩擦一帮功臣,搞出好多大案、要案,招募了大量的办案人员,这些人员大部分被安插在了锦衣卫。

为了安顿好他们,就增设了上中、上前、上后、上左、上右、中后六个所,同为千户级别。不过地位没有核心五所高,里面人员的编制主要为力士和军匠。

其中上中所有自己独立的印鉴,在六所中地位最高。

第三类是功能三所,驯象所、屯田所、马军所,在鼎盛时期,马军所并不是一个所,而是分为马军左所、马军右所、马军前所、马军后所,所以最鼎盛时期一共是十七所。

功能所比较好理解,就是驯象、屯田、御马,其中屯田算是明朝卫所制一个极为鲜明的特点,军民不分家,上马是军,下马是民。卫所靠屯田养活自己,给朝廷节约军饷钱粮,这也导致了后期军队只会种地,都不会打仗了。

除了上述的十几个所外,还有两个特殊的司,上面没有所管辖,直接挂在锦衣卫下面,就是经历司和镇抚司。

卫所尽管是军队编制,但里面也有一些坐办公室的文职单位,负责收发个公文、撰写个条例啥的,经历司在锦衣卫里面就是干这个的。

因为不是重点岗位,所以工作人员的品衔不高,只有从七品。之所以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机构直属于锦衣卫,是因为锦衣卫有大量的机密文件归这个部门管辖,自然需要老大直管。

终于到了鼎鼎大名的镇抚司,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与北京的锦衣卫开始有所区分,南京的锦衣卫仅设南镇抚司,北京则是分为南、北镇抚二司。

南镇抚司负责锦衣卫的法纪、军纠;北镇抚司则是督办皇帝钦定事件,可以跳过三法司,直接对朝臣进行逮捕、刑讯、处决,让人心惊胆寒的诏狱,就是北镇抚司的特产。

关于南、北镇抚司的权力分配,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这里先埋个伏笔,以后会有专文分析。

“寻增北镇抚司,专治诏狱。成化间,刻印畀之,狱成得专达,不关白锦衣,锦衣官亦不得干预。而以旧所设为南镇抚司,专理军匠。”(《明史》)

以上。

参考资料:《明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