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1年,毛主席专门为一位女民兵照片题诗,这位女民兵到底是谁?

 冬不拉拉 2022-06-08 发布于安徽

1960年12月,毛主席带着工作人员巡视大江南北,做调查研究工作。某一天早上,毛主席见到中央机关民兵队伍经过,产生了兴趣。

于是毛主席叫来身边的机要员小李,问她是否也参加过军训。小李得意地告诉毛主席,自己不光参加过民兵训练,国庆十周年的时候,还随民兵方阵通过了天安门。

图片

说完以后,小李又从钱包里掏出一张军装照给毛主席看。毛主席看到照片后,当即夸奖她“能文能武”,又请求将照片留下来做纪念。

回到中南海以后,毛主席于1961年2月,为小李这张照片题写了一首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并亲自手抄了一份,送给小李。

一、《为女民兵题照》赏析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诗文首句化用杜甫的诗句“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只不过杜甫的“英姿飒爽”,是用来形容将军曹霸画笔下的男性英雄人物。

图片

毛主席将它借过来,描写女民兵的英姿。再配上“五尺枪”,更显得威风凛凛,与众不同。首句写人物,突出人物的整体风貌。特地写到了“五尺枪”,点明了主角的身份。

第二句马上就从主角“个人”,写到了演兵场上。此时的演兵场上是什么光景呢?正是“曙光初照”之时。曙光是东升的太阳散发出的光芒,象征着蓬勃的朝气,与“升发”的力量。

毛主席故意避开演习场上的全体民兵不写,而专门去写曙光,是因为当时训练场上的民兵形象,已经有上一句里的“女民兵”做代表。

写旧体诗讲究精练,能省则省,所以这里故意宕开一笔,去写朝阳带来的光芒,启发读者自动联想到演习场上的情景。

图片

前面两句都是写作者眼中看到的人和景,按照古诗的创作习惯,到了第三句就必须来一个转折。于是第三句写的就是,毛主席对眼中看到的事物的评价。

这个评价是什么呢?那就是——“中华儿女多奇志”。这里的“儿女”是当“女儿”用的,特指女民兵们。她们都不是寻常人,因为她们有着不平凡的志向。

那么,这些“儿女”有什么样的志向呢?那就是——不爱红装爱武装。一个女子不爱红装爱武装,让人听了是不是觉得很奇怪?

在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里,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里,都是男人占据主要的社会地位。在朝堂上议论国家大事的是男人,在疆场上冲锋陷阵的主要也是男人。

图片

但是在我们国家的民间传奇里,却经常会歌颂一些女将军、女英雄,比如花木兰、樊梨花和穆桂英等等。

花木兰替父从军上场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这十年当中她一直扮成男子,竟然没有被一个同僚发现。但是她是不是“不爱红装爱武装”呢?并不是这样。

花木兰上战场是被迫的,因为她不想让自己的老父亲出征,她想尽孝。所以得胜归来后,皇帝让她当“尚书郎”她都不愿意。

花木兰回到家里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图片

花木兰这是在干什么?自然是恢复女红装了不但要马上装上漂亮的衣裙,还要对着镜子化妆呢。

再说樊梨花,明代小说中的传奇女将军。她们打仗都是运用“排山倒海”的法术,所以她一直都穿着“红妆”在打仗。穆桂英和杨八姐、杨九妹这一干女英雄,也是一样的。

爱美是女儿家的天性,哪个女子会不爱红装呢?但是毛主席写诗时这么说,却也并不是没有道理。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这个国家的妇女地位,就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从前读书时听老师讲中国法制史,讲到1950年,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公布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歌谣:“1950年,妇女掌政权。女人打男人,手都不敢还!”

图片

虽然这只是歌谣,但是历史的现实的确是,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与男性平等,远远超过西方一些发达国家。

中国的妇女翻身解放以后,积极投入到社会建设当中去,因此一些歌颂女英雄、女将军的话剧、电影,也纷纷上映。

五十年代初,在抗美援朝时期,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就靠着演《花木兰》,凑钱给国家捐了一架飞机。

那个时候,中国的女性和男性一样,觉得保家卫国,是她们当仁不让的事情,所以她们是发自内心地“不爱红装爱武装”。

图片

我们评价一首诗,不能不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前面说完了这首诗创作的历史背景,下面还是要简单介绍一下,前文中提到的“女民兵”原型人物小李 。

二、“女民兵”原型人物——李原慧

这位小李也不是普通人物,她本名叫李原慧,1934年出生在湖南一个书香世家。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是老师,她的祖父算起来,还和孙中山、黄兴是知交好友。

1951年,17岁的李原慧考进了湖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了一年半以后,因为成绩突出,被选进了北京机要训练队,最后成为总参的一名机要员。

李原慧在中南海工作,接触到的全部是中央绝密文件,为了不泄密,她在职期间,一直没有回过家。就连母亲病逝的消息,也是过了十几年后才收到的。

图片

毛主席六十年代为李原慧的照片题诗的事,当时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后来,这首诗被改成歌曲,唱遍全中国。报上刊发的照片,也不是李原慧本人的照片。

尽管如此,李原慧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因为早在进入湖南人民革命大学的时候,有人问她为什么报考这所大学,她就说过,她只是为了实现革命的理想,别无他求。

1990年,李原慧从总参退休以后,仍然坚持每天读报、关心国家大事,同时又抽空为地方做公益事业。

结语

如今,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空前提高,与毛主席当年提出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是分不开的。

图片

那么,古代的女性为什么爱“红装”呢?因为在古代社会,妇女没有独立的人身权,只有依附于男人。

但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切都改变了。女人也能和男人一样,到工厂工作,到学校教书,也能参军当兵。

这时的中国女性,依旧是可以选择“红装”的,没有人禁止大家爱美。可是“妇女翻身得解放”的喜悦之情,让当时她们甘心情愿放弃红装,选择像男性一样,为了保家卫国去“扛枪”打仗。

毛主席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成功抓住了中国女性集体性格心理转变的细节,并用诗歌的形式把它记录了下来。

图片

这首《为女民兵题照》不但为这段精彩历史作了见证,同时也鼓舞了全国民众,集体参与到这场运动中的积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