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赋,就是找到让你内心最强大的热爱——第六届天赋节活动回顾

 外滩商学院 2022-06-08 发布于上海

前言:历经一个月的忙碌,第六届天赋节圆满结束,《你是主角》+大咖对话专场《领导力是一种天赋》的直播累计3000多人参加。线上直播当天有521人参加,晚上参加天赋探索活动有36人。这次活动目标是要有100人参与探索活动,对于直播参与人数并没有设定目标。量化目标没实现,定性目标已达成。

在疫情刚解封的上海,天赋节如约而来。这是2017年4月19日下午在愚园路344弄28号外滩商学院会议室的一个约定,这一约定已经走过了6年。无论是直播间还是晚上参加探索活动的伙伴,是相遇而来、相约而来。

外滩商学院成立于2016年9月9日,天赋节第一届是2017年6月6日,这一组合就成了叶博人生的996。他的座右铭:“无论这个世界发生什么,明天太阳依然会升起”,也会成为天赋节伙伴的座右铭,无论人生发生什么,天赋依然在你心里

叶博说,我们要种下一个个树苗,唤醒、激发和引领从个人、群体到社会对天赋的关注、意识和行动。树苗成为一片森林,这件事的意义会逐渐成为参与者内心的力量——找到让自己内心最强大的热爱。

1.天赋是每个人生命中最神秘的礼物

天赋是指一个人在某一项能力上有与生俱来的体验,表现为在这项能力上高敏感度、超乎寻常的热情与专注力,学习(尤其自学)比大多数人速度快,表现比大多数人好,而且有强烈的内在意愿拥抱挑战保持精进。

为什么天赋是每个人生命中最神秘的礼物?天赋发现有两个重要的挑战,一是没有机会展示,永远不可能知道;二是有机会展示,但是会稍纵即逝,被错过,被自己错过,也有可能被父母、老师错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世上大概只有1%的人能达到智慧境界这种智慧境界,我认为就是了解自己的天赋,但了解自己天赋的人,我认为也就是千万分之一(天才,比如毛泽东、乔布斯、特斯拉、爱因斯坦这样的人)。

根据全球前顶级人才与人口总数计算,了解并充分发挥自己天赋优势的人,分为百万分之一(顶级)、十万分之一(杰出)、万分之一(优秀)。相比之下,马斯洛这个数据实在是太高了。

参加天赋节的小伙伴,经过中考、高考、职场三轮杀,按照人数比例早就超过了1%,他们的目标是要成为1‰。天赋节的使命就是让参与者越来越接近成为1‰的人。

木心说,天才是被另一个天才发现的。天才就是天赋发挥到极致的普通人。排球超级女将—朱婷,没有郎平的发现,她只是普通的农村女孩、普通的排球运动员。世界著名画家梵高,没有弟弟提奥全身心的支持与欣赏,他也只是个失败的画画人。

没有被发现,我们怎么办?天赋节就是创造一个天赋探索的平台和氛围。主题演讲《打开天赋的黄金圈》给大家提供一个发现天赋的框架,就是要从动机、思维方式、性格特征、与人合作四个层面进行自我探索。

最内核的就是动机,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念头”。中国的古人把念头分为四类:意、念、志、心,叶闻又加了一个“愿”,帮助大家更为清晰地认识动机。动机在西方心理学被称之为意识和潜意识,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95%以上是受制于潜意识的控制。潜能大师博恩·崔西说,潜意识的力量是显意识的三万倍以上,潜意识开发1%,能力将开发100倍。能力开发前提是,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潜意识足够清晰。

清晰到什么程度?清晰到化无法为有法,让无中生有、生大有。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感知“无”、觉知、转化“无”,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智慧。那么,怎么生有?我们通过把动机的“无”分成意、念、志、心、愿,一个一个来看见。

意,就是大脑中普通的闪动信号,你自己不知道,但依然会有很多念头。佛教中说,人一秒钟中84000个念头闪过,这种闪过在脑科学看来,就是忽闪忽闪的脑电波。

念,则是久久不能自己的心、有分别了,喜欢或讨厌。比如喜欢一个人,夜不能寐,就想见到这个人。俗话常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是邪念;还有说法,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是正念。以上,都是人起心动念了。

志,是积极向上的、富有建设性的、行动力强的念头。比如有长短期目标,围绕目标实现有每周计划、每日任务具体安排。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会给人有志青年的感觉,时时事事有明确方向,而且高效高质交付结果。

心,则是指长久的人格风范与思考模式。我们常说,这类人年幼时,少年老成;年长则看起来气宇不凡、从容不迫、眼界开阔、风格鲜明、思维清晰。他们独立思考、坚守立场,他们忠诚于自己内心而反抗一切,在反抗中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愿,则是把自己一生悟透了,不再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众生而活。少年毛泽东就有救国之志,16岁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中国人为什么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7岁之前,他的人格特征和思维模式基本完成,也就是愿、心、志的内核已经基本完成。如果一个人内核是硬实、饱满的,人就不容易被念和意左右。就像树根扎得足够深,树才能够经得起大风大雨。

著名心理学家阿特勒说,人最好5岁左右有人生方向,一生会比较顺利;14岁没有人生目标,就比较遗憾了;最晚不能超过18岁高中毕业,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否则即便与个人学业优秀、有抱负,也会找不到角色,不善于与人合作。

蔡志忠4岁决定一生画画,马斯克14岁就有了太空旅行和星球移民的梦想,乔布斯17岁就想清楚了自己决心成为什么样的人。大学时代,张一鸣开始交往创业合作伙伴。

思维方式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如4D领导力测试等工具都可以提供参考。日常,从信息获取(输出)方式和决策(输出)方式两个维度,可以做到80%以上的了解。同时,思维方式的刻意训练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利欧管理组织发现一个典型问题,为什么公司里如哈佛、耶鲁、斯坦福毕业的精英们合作绩效很差?他通过学习心理学、脑科学学习发现,思维方式导致了沟通不良。他认为,无论一个人还是团队,你都需要理解你和其他人的思维方式。

性格特征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部分,显而易见,通常也会被认为是不容被改变的天性表现。测评、周围人的交往反馈基本集中在这个部分,甚至于我们的自我认同也是通过坚持自己的性格来呈现的。

通过一个黄金圈思维框架认知自己,会及时停止无效的努力。正如任正非所说:“不要去做完人,怕暴露自己的缺点,抹去身上许多棱角,自己的优势往往被压制,成了一个被驯服的工具,但外部的压制并不会使人的本性完全消失,人内在本性的优势,与外在完人的表现形式,不断形成内心冲突,使人非常痛苦。”

不去做完人,要发挥优势,就要知道如何与人合作?《协同的力量》一书中写到,人类带给这个世界最大的礼物是思考的能力,最大的危险则是无法与思维方式不同的人共同思考取得辉煌成就的唯一办法就是与他人协同合作。

我们很努力了解自己?但是怎么还过不好这半生?了解自己要有个基本框架,是动机、思维、性格还是合作方面需要挖掘、发挥还是要提升呢?否则只会是碎片化的意、念,不能内化为志、心、愿,毫无用处。

2.天赋藏在你的与众不同中

《你为什么与众不同》的讲者丁布,太名副其实了。作为精密仪器专业的理工男,丁布没有做过自己的专业,一直做管理顾问。典型理工男,小时候喜欢数学,以做高年级数学题为乐,现在他以疯狂阅读为乐,把自己称之为“思维的吃货”。

思维的吃货,自己从小也不看书,工作到第八年,因为管理顾问工作需要才开始看书,主要自学一些管理工具,从此意外踏进男孩版本的《爱丽丝漫游记》,每天丽在早餐之前先想六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丁布锁定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那就是尝试挖掘一切可能与方式,推动沪上人均阅读量从个位数提升到两位数。2012成立书虫部落,现在已经进化成书声体系,而且还在不断进化中。

丁布从一个不可能开启了各种不可能,从折腾自己走向了折腾他人、折腾天地、折腾众生的道路,10年举办1600场+阅读活动,目前自己每年阅读量高达1500本+。这个个体每年阅读量是不是可以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了?

在演讲中他用二个维度“解构”和“构建”,帮助大家通过多元视角理解“与众不同”,他用自己作为实例,回答了一个问题,丁布为什么可以做到大神级阅读量?他的答案是,探索力让他前行,专注力让他,思维力让他构建。

他的进化起点是《偷师学艺》的这句话:人的大脑在熟悉领域容易处在偷懒状态,但在陌生领域经常处于一种紧张、兴奋、刺激的状态。从此,他解决了顶部的专注力很渣的难题,开始享受专注力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他写下:我们为何与众不同?如何让“与众不同”成为一种力量?用“深度工作”创造你的作品,创造你的“与众不同”?果然,现身说法,就是大片,他彻底嗨翻了全场。

丁布是如何创造自己的“与众不同”?他通过《利用冲突》的9个问题测试,发现自己是艺术家型,解开了自己一个10多年的困惑,为什么一群好人未必能成事?艺术家型,天马行空想法很多,需要有板有眼的工程师来落地。

艺术家型的丁布曾经把来救命的工程师气跑了不少,怎么办呢?丁布需要擅长交付结果的人和他合作做项目前段,擅长搞关系的贤哲型和实干派的工程师搭建体系。而他之前的做法是艺术家和贤哲合作,总是遭遇各种翻车问题。

丁布通过自己构建的“与众不同的价值力”模型,展开了6G速度分享。这个模型包括拼图力、差异性、觉知力、调适性、卡位力5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展开了不同思维方式之间张力与合作。他说,我们要知道如何成为别人的左右手?

从拼图力开始,丁布说,阅读打开了他自我探索的旅行。刚入职场时,做过一个测试,他被划为工程师的类型;但是随着自己的能力增强,再做这个测试发现自己是探险家。他认为自己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内在欲求彻底冒出来啦。

丁布的天赋体验是,天赋可能不是从一而终的,而是不断发现和迭代的。他自身的核心特质是“创意”主题,依然是很鲜明的,早期做项目管理主要负责前端策划,后期的各种测试结果和他的书声活动也准确地证实了在这一主题。

丁布擅长做的是创意策划阶段,不擅长做落地。他认为作为强控制型的人,适合在模糊地带,在规范地带就是毒草。在做项目管理过程中,他是通过组织化合作顺利地完成了职场10年。

但离开职场的商业环境,在非职权的社会环境,把不同的人凝聚在一起做成事是非常不容易的,传统管理和领导都无法解决这类问题,正是教练兴起的关键,也是天赋节这样学习项目的价值所在。

在群体合作中,太多人的个性与工作需要的角色个性不符合,丁布用六顶思考帽方法举例,在项目管理中,应该需要冷静、归纳的蓝色型思维,而他是积极、正面的黄色型思维。

当前的项目管理,重执行轻策划。过去没有充分发挥他的创意才能,这怎么能行?他要研究这个课题。因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一对相互矛盾的关系,发现问题是对未知的充分探索,解决问题是对经验的充分利用。

怎么解决才能与工作的匹配问题?就是看到个性的多样性,激发、塑造、培育多样性。比如《IDEO企业创新力·十种人》中提到,他们的企业不是定人定岗,而是通过角色认领来完成任务。他预测,这应该是企业组织管理的未来。

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根基,在于知道,是什么让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热爱,充满激情的工作?为什么热爱很难找?因为缺乏充分的心理安全?怎样才能够解决心理安全问题。

《设计的语言》中说,设计就是营造一种欲望。我们需要为成年人营造一种不怕犯错的情景?让成年人拥有终身幼儿园的情景,在这样情境下之下才能够无限释放天性的潜力。

社会上越来越多像天赋节这样的组织创造这样的情景,大家可以选择参与、创造、或者无视。对于自己的天赋我们如何选择?丁布说,天赋是种力量,不同也是。

所以,二者之间或如光谱演变,并无明确鲜明差异。

最后丁布讲到,只要我们擅用不同,就可以让天赋与力量显现,只要我们愿意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成为超级乘法的与众不同。天赋就是在你的与众不同之中,丁布身体力行给大家了一个生动的展示。

丁布又呼应了上一个演讲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那句话,世上大概只有1%的人能达到智慧境界。丁布说:“如果有一个发现彼此不同的环境,这个1%是不是可以乘以10呢?”

演讲者丁布用20多分钟精彩演绎完192页PPT,海量信息在清晰框架中高能展开,惊呆了直播间的小伙伴。正如乔布斯《非同凡响》广告词,致敬疯狂的人,

天赋节允许一切不进宛平路600号的疯狂。

HR高管孙小丽通过一组组详实的数据讲述了职场价值不同的各种原因,比如一个华为天才少年应届生毕业起薪是应届生平均薪资的30倍,一位CHO的年薪是HR助理/专员的20倍,一位专家工程师的年薪是初级工程师的5-10倍。为什么职场人的价值差异如此巨大?

如何提升自身的核心价值?她给听众提供了务实落地的行动方案,首先理解职场加速器的三要素找对平台、做出业绩、善于展示;其次是打造核心竞争力,工作要有专长,同时要提升归纳总结、沟通管理的综合能力;最后是基本功要非常扎实。

从高管转型成为做心理咨询的熙悦,是一位40岁实现18岁心理学梦想的职场女性。她从家庭与教育影响、社会发展与文化影响、个性对经历的解释三个维度,讲述了《个性从何而来?》

熙悦职场生涯曾经一帆风顺,很快做到高管的位置上,30岁读EMBA。但黑天鹅忽然降临,就像水手在海上遇到了严重的暴风雨,她重新思考了三个问题:我是谁?我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我的天赋到底是什么?

她回忆起,家庭环境的自由阅读环境,让她可以读任何自己想读的东西。小学时喜欢读《悲惨世界》,自己好像对于研究人的命运,具有天然的兴趣。而且她感受到自己非常愿意聆听任何人的故事,她从来没有觉得那是别人在给她倒垃圾。

熙悦始终相信,每个人的内在就像有宝藏一样在吸引着她,而且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人物传记,大学本来要报考心理学和法学,选择法学没有如愿,而被《国际会计》专业录取,但是她从来没有屈服被动的结果,而是主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

大学时,她想起美术兴趣班的老师给她一个评价,说“你临摹可以,但你没有创意”。她竟然通过高效自学市场营销,轻而易举进了一家央企分公司做营销策略,而且成了最牛文案写手,凭借着此基础开启了自己职场的辉煌。

熙悦身上的那股劲儿,也让她在至暗时刻的思考,打开了一扇神奇之门:“成为自己”。放下所有光鲜亮丽的社会化标签,做自己年少时喜欢的事情。看见每个人的个性,也要活出自己全然的个性。

最后华东师范大学的屠荣生教授,从动机角度解析了天赋。一个是自己的经历,他曾经的同事,同样的血型、星座,同样的工作职位,但是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他做了教授,对方做了纪委书记,现在看来性格截然不同。

这个不同产生的根本是什么?是选择,选择背后最重要的是动机。动机没有搞明白,解决方法一定是错的。现在很多人要报考心理学硕士,努力好几年没考上,就是因为《心理统计学》不过关。

以上现象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我们从小被教育考试要得分,先做容易题目,再做难的题目。有时候,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报考心理学硕士,应该先难后易,先努力学《心理统计学》,考不过关,其他也不学了,就直接放弃。

屠教授举例非常生动,任何事情不要被习惯性动机所驱使,而是要在不同场景下重新认知动机,做出正确的选择。放在天赋这件事上,人发挥不了天赋,经常是一次又一次错误的选择,越努力越不了解自己的天赋。

3.天赋是探险家的无限游戏

天赋的探索和发挥是一场无限游戏,每个人都可以尽情挖掘且实践自己最大的可能性。无限游戏没有确定的开始与结束,也没有最终的输赢,而是让更多人进入游戏,延续游戏。

6月6日晚上5位教练带领36位伙伴开展了3小时的天赋探索活动,主要运用了血型、MBTI、九型人格、照片疗法等作为工具,借助教练引导,分小组讨论,感知、体验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与相同。

工具应用过程中,你或许会体验到“AHA”时刻,这就是我,这真的是我。如此与感受符合的丰富描述,就像与自己对话一样。这个对话,时间一长,就会褪去它带来的新鲜感,而你需要对自己有更加超越的认知。

因为,任何一个工具只是提供一种自我认知语言描述的参考,激发大家连接更多可能性、觉知更多差异、调试更灵活、定位更精准,而不是贴上结论性标签。任何标签,都只是你很小的一部分,你还有很大的空间是需要通过实践验证来发现。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中写到:“变化是我们人之为人的持续性的一个基础。只有能够变化的,才能够持续下去。”天赋就是让你经历自己的持续变化,这种变化带给你这样的感受:“我是我自己的天才,是我说的话和做的事的创造者。”

丁布是通过把阅读活动做到极致来体验到自己的天赋,而测试出自己是艺术家、探险家、黄色型的大多数人,时间一长早就忘了测试结果是什么?孙小丽是通过阅人无数,洞察职场核心价值规律的。

熙悦大多数EMBA同学、高管同学顺应的是投资、创业的潮流,而她逆流而上。屠教授在大学教育圈,没有走理论研究的道路,而是走理论应用的道路,而且是最早期服务于心理学应用培训的大学老师。

我们听到了演讲者的故事,还有教练们的很多故事,正是这些我们创造出来的故事,才让我们成为我们。天赋是探险家的无限游戏,正如丁布改动的薄伽丘的一句话:“真正的挑战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在的才能。”

写给天赋节的小伙伴们

天赋,就是找到让你内心最强大的热爱。你愿意在一件事上挑战自己做到极致的潜能?当你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里?就请问你自己,你内心极深极深的热爱是什么?或者说,你最想为这个世界不计回报地付出什么?

一年一届的天赋节,我曾非常焦虑参与人数,渴望那种流量之王的宏大。但这一届,我有了新的体验,眼前总是浮现,功夫师父茶室墙上达摩面壁9年的画。如果天赋节也像双十一购物节一样,会怎样?

天赋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个非常挑战的问题!第一次被问到“你的天赋是什么”,大多数人都有种“我是谁?我能有什么天赋?”的感觉,自己好像不见了。即便被问到,“你与众不同的一点是什么?”,也需要想半天。

山本耀司认为,自己这个看不见的东西,需要跟很强的东西、很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知道自己“那一刻”,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天赋、自己的不同。

在你的天赋时刻来临之前,对于自己及他人的不同多一些包容、支持,你会有意外的收获。因为,一个人身上的特异性与惊奇性并不会对另一人产生压制,而是你身上的天才会激发我身上的天才。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繁盛一片神秘的森林,一个火苗点燃一座沉寂的火山,一个灵魂唤醒一群求真的灵魂 !天赋节意味着,一个故事影响一群人的故事,一个灵感激发一群人的灵感,一个天才搅动一群人的天赋 !

大家相互发现彼此的神奇,就是天赋节的传奇,感谢所有人的共鸣与同行!


近期活动预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