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淀丨以高质量农村城市化带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longhy2000 2022-06-09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十三五”时期

海淀“三农”工作全面融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

“十三五”时期,是海淀农业农村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年,是“三农”各项事业捷报频传,突破性、历史性成就交相辉映的五年。

五年来——集体经济实现创新发展。全区农村集体总资产达到2133.6亿元,年均增速12.6%;农村集体净资产728亿元,年均增速9.4%,农村集体总资产、净资产均居全市首位。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园区服务4000余家企业,其中57家为上市公司。

农村改革取得扎实成效。历时18年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收官,获评全国试点典型单位。86家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部获得特别法人地位,引领9.5万股东走向共同富裕。建立健全股份经济合作社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村地区管”机制。

图片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4.1万余户、近800家单位实现“无煤化”,农村百姓冬季采暖生活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完成137座旱厕升级改造,实现农村地区旱厕清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卫生户厕、三类及以上公厕比例均达到100%。完成340处小微水体排查及64条小微水体治理。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城六区最优。编制完成24个保留村简版村庄规划。七王坟村完成就地改造,罗家坟村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车耳营村入选北京首批市级传统村落。高标准试点6个村庄准物业化管理。

现代农业开启新征程。2019年成功举办首次中关村论坛未来农业分论坛。搭建农业创新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中国农科院、华为、阿里等近两百家单位参加。划定1.5万亩耕地保护空间。完成“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完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验收。

图片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长足进步。4.5万农民转非进城,在全市涉农区中率先实现城镇社保体系全覆盖。地铁16号线贯通南北。北部文化中心、区美术馆(北馆)、区非遗展示中心(北馆)投入使用,三级公共文化设施设置覆盖率100%。25个教育类项目整体集中开工。7个镇全部获评“国家级卫生镇”。

乡村治理走上善治之路。依法撤销22个行政村,在原有84个行政村中占比26%,农村基层治理主体发生历史性变化。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机制,深化社区规范化建设。积极做好新冠疫情防控,促进复工复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3.52亿元。2019年,海淀区成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成立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区委农办,履行领导“三农”工作、谋划“三农”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职责。形成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的“1+3”新机制。优化农经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区对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机制。

用战略思维,研判机遇挑战

明确“三农”发展目标

图片

从农村城市化进程上看,“十三五”时期,是全区农村城市化的突破期,“十四五”时期,则是全区农村城市化的攻坚期。海淀区高质量农村城市化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新机遇: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北京市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一并谋划实施城市现代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区委区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发展目标,努力建设高能级创新引领型城区、高质量发展典范城区、高颜值宜居宜业城区、高水平改革开放示范城区、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区和高素质全国一流文化强区,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新挑战:全区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财政保障压力较大。南区高品质公共空间不足,集体产业有待进一步转型升级。北区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基层治理等整体仍与南区存在较大差距。待腾退村、城中村、村居混合社区在城市化过渡期面临建设和管理难题。农民转非后市民意识培育有待加强。保留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农业经营组织方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水平有待提升。

这些,为海淀区“十四五”时期推进高质量农村城市化,营造了宏观政策环境、提供了良好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四五”时期,海淀区农村城市化发展,将一以贯之从农业农村实际出发,坚持系统观念,落实功能定位,突出产城融合,注重协同发展,完善体制机制,营造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总体目标:到2025年,以人为核心的高质量农村城市化取得新成效,科学城南北联动均衡协调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北区产城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农村地区发展纵深和战略腹地作用充分发挥,农村集体产业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完善,绿色发展理念在农业农村得到全面体现,全面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市前列。

具体目标:高质量的农村城市化取得历史进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成效;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取得有效进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十四五”时期

以务实作风,制定重点任务,扎实推进落实

一、以高质量农村城市化推动全面乡村振兴

加快南区三镇全面城市化,差异化推进北区四镇城市化。基本完成非保留村的村庄腾退,高标准规划整理保留村,探索保留村改造模式和发展路径。推动集体产业和中关村科学城创新产业有效对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和地区发展内生动力。

全面加快东升科技园二期、三期建设,发展大信息、大健康、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打造创新、金融、政策、生活一体服务链条,构建高品质科技园区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国家网络安全园(核心区)、常青产业园、巨山创意园、树村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功德寺集体产业项目及水磨地区集体产业项目建设。

加快建设玉渊潭科技商务滨河长廊,聚焦总部经济、科技创新、高端商务,提高创新发展水平。

在西北旺镇加快形成空天产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互联网+”现代服务业,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地;以故宫北院区项目为牵引,形成北部新的高品质文化服务业态。

在温泉镇构建以科技服务业为基石,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硬科技”为主导的高精尖产业集群,争创治理现代化典范。

在苏家坨镇打造产业形态多样、创新氛围浓厚、生态环境宜居、社会治理高效的高品质现代化城镇。

在上庄镇建设具有生态本底风貌、田园生活风格、科技创新风范的宜居宜业新型城镇。

图片

二、全面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坚决守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坚决完成粮食、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任务。

统筹优化农业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加强政策供给,实现差异化发展。办好樱桃文化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挖掘京西稻、玉巴达杏等农业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等特色元素,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现代农业创新联盟建设,搭建政企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与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院所加强合作。推动种业技术创新。加快培育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建立数字农业管理平台。

加强农用地污染防治,建立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管控体系,确保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加强现代农业数字监管体系建设。

图片
图片

三、全面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

以“城”为底色谋划“村”的发展,坚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推动村庄品质提升与城市创新空间融合发展,持续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深化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分类开展非保留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和保留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组织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加强农村地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及数字化改造、智慧化升级,有效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补齐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保障农村地区学位供给,推动中关村三小等25个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加快北部医疗中心等建设,加强村级卫生机构建设,实现“一村一室(站)”全覆盖。有序推进集体建设用地租赁住房建设,支持保障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创业人群的住房需求。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构建适应未来完全城市化新局面的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农办、区农资委等体制机制,谋划推进农村领域攻坚性、创新性、兜底性的重点任务。设立乡村振兴五大专班,落实“五大振兴”目标任务,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高质量完成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图片

四、持续推进深化涉农领域各项改革

探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业农村用地保障机制,安排适量土地资源支持保障现代农业建设。完善集体建设用地区级统筹机制。

推进整建制农转非后续工作,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健全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优化提升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服务。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

引导集体经济优化功能提升质量。着眼于农村城市化后的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立足统筹、指导、服务、监管四个功能,探索研究集体经济主管部门职能优化。强化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为集体经济组织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有利环境。推动集体产业、集体资本发展有效支撑“两区”“三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财政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和支持机制。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适度扩大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

为保障“十四五”时期农村城市化发展目标如期实现,海淀区将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加强项目管理、加强实施评估,积聚整合各方资源,协同形成合力效应,确保各项措施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顺利实施,真正发挥规划对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引领作用。

图片

关注 海淀山后资讯

一起见证海淀北部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