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寻葩|求索|创意写作

 文学寻葩 2022-06-09 发布于江苏

文学

寻葩

求索

各位诗友,

想要加入我们文学寻葩的老师可加

编辑微信wylpa18梦拾旧闻

创意写作

文学中蕴含的思想不应该是确定性的思想,文学采用的思维也不是科学和哲学的思维

文学中蕴含的思想

一、作者与读者:各做各的

很多读者面对这一大段文字的时候,大多有些茫然:一部小说,为什么开头会是这么一大段难懂的议论?直到后来读者才发现:作者在讲述一个故事,自己面对的是一部小说。但对于很多读者而言,开头的一大段文字似乎就是在为读者交代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那么,整部小说就是为了证明这个思想了。真的是这样吗?

         下面的文字出自米兰·昆德拉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开篇。

         永恒轮回是一种神秘的想法,尼采曾用它让不少哲学家陷入窘境:想想吧,有朝一日,一切都将以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而且这种反复还将无限重复下去!这一澹妄之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永恒轮回之说从反面肯定了生命一旦永远消逝,便不再重复,似影子一般,了无分量,未灭先亡,即使它是残酷、美丽、或是绚烂的,这份残酷、美丽、绚烂也都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对它不必太在意,它就像是十四世纪非洲部落之间的一次战争,尽管这期间有三十万黑人在难以描绘的凄惨中死去,也丝毫改变不了世界的面目。

         若十四世纪这两个非洲部落之间的战争永恒轮回,无数次地重复,那么战争本身是否会有所改变?

         会的,因为它将成为一个突出的硬疣,永远存在,此举之愚蠢将不可饶恕。

         若法国大革命永远地重演,法国的史书就不会那么以罗伯斯庇尔为荣了。正因为史书上谈及的是一桩不会重现的往事,血腥的岁月于是化成了文字、理论和研讨,变得比一片鸿毛还轻,不再让人惧怕。一个在历史上只出现一次的罗伯斯庇尔和一位反复轮回、不断来砍*国人头颅的罗伯斯庇尔之间,有着无限的差别。  

         事实上,关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所表达的思想,读者可以分别从书中找到不同的解读方向:

         关于生命:“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

          关于人的生存困境:“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等等

         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时,总是习惯性地揣测作者的意图,认为作者在创作之前必定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并且有着明确的结果,于是作品都在指向这一结果。读者希望得到这个结果,因此,书内外到处寻找蛛丝马迹。

         我们发现:读者对作者的揣测常常是一厢情愿的,即使批评家的解读,也常常是自说自话。就普通的阅读而言,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学习写作的人而言,必须要了解: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家的大脑到底在哪里?

         作家不是科学家,他无法找到对于生活的准确表达及答案;作家也不是神学家,他不靠信仰来支撑,而需要探索;作家是一个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达问题的人。所以,高明的作家知道,他的高明之处不在于告诉了读者多少东西,而在于留给了读者多少有待自己去探索的东西。文学创作的功夫,就在于为留下的“八分之七”而去编织那“八分之一”的功夫。读者欣赏风景时只需要结合自己的阅历、心境、趣味来进行自己的发现。作者与读者各守其道,各干各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