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就是卑贱,无耻的。为了利益,人啥事都干得出来

 贵而全之 2022-06-09 发布于湖南

儒家思想一直都在主张,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于是提出了“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各种学说。

儒家思想认为人性本善的。但是背地里又干着很多很黑很暴力的事情。要不然这个社会上不会出现法律了,居然会通过暴力手段阻止人们通过暴力手段去犯罪,去获得利益。这个世界,也不会有这么多的谎言,欺骗了。所以儒家思想一直被很多人诟病:很虚伪,很龌龊。

而法家思想却比较务实,直言不讳地就指出,人性就是自私的,利己的,人性就是卑劣的,就是阴暗的。

从春秋战国时期,刚开始占统治地位的是法家思想,各种规章制度都是以人性是邪恶的,卑贱为出发点设计的。秦国能够通过变法变得强大,能够统一其他东方六国,跟法家思想是分不开的。

法家思想从一开始就认为人性是卑贱的,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为了提高社会效率,从而进行残酷的高压统治,后来秦朝二世而亡。

后来的王朝,总结了经验,就会把法家的这种思想蒙上了一层高大上的外衣,有各种道德说教的成分,这层外衣就是儒家思想,但是背地里还是运行法家那一套。这也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社会外儒内法的内核本质。

表面上大家一直都在宣扬和倡导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实际上很多人,背地里一直都在不仁不义,不理不信,不忠不孝,不廉不耻。一直干着各种不道德,甚至非法的勾当。

为什么人会这样呢?说白了都是为了利益。在利益面前,所有这些道德教条,都得通通靠边站。

当然如果人在获取利益的时候,又刚好又符合仁义礼智信的这些道德教条,那就完美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会跟这些教条有冲突的。

如果一个人的利益,跟所谓的道德发生了冲突,很多人都会去选择利益而不会去选择道德。要知道法律是对人一个最低的道德底线,但是这个社会上,就会有人为了利益,去铤而走险,去违法犯罪。

不要天真地以为,你周边的人都是些好人,实际上只是因为他们跟你没有任何利益冲突而已,或者更多时候,跟你的利益是保持一致的。真到了利益冲突的时候,谁跟你讲那些道德和感情?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就是员工在公司里面,老板对员工很热情,态度很和蔼。那是因为,如果员工努力工作,为公司创造效益,老板能够赚到钱,员工也能够获得高薪,这个时候他们的利益还能勉强保持一致。大家关系相处得很融洽。

如果哪天公司效益不好,工资发不下来,这个时候员工就要跟老板翻脸了,可能去劳动仲裁了。

或者是哪天,这个员工他的能力不能匹配老板给到他的薪水,不能给公司带来更高的价值,老板就会下逐客令,让他卷铺盖走人。

很多经常讲感恩文化,或者是让员工把企业当家的公司,也会有老板跟员工反目成仇,为了一点利益闹上法庭的例子,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所以在利益面前,所有的人性都靠不住,所有的承诺也是靠不住的。在利益在钱的面前,很多人敢于践踏一切道德,甚至法律。

人性也是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如果你对另外一个人很好,并且一直都很好,突然哪天对他不好了,他就会把你视作是仇人。如果你对一个人态度很恶劣,经常去欺负一个人,哪天你不欺负他了,给他笑脸,他反而还会觉得你是一个好人。

说白了,人性在利益面前都是靠不住的,并且还很犯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