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城郊区竟然隐藏着一块瑰宝,先睹为快

 新用户8926AVU2 2022-06-09 发布于北京

最奇特的石屋

文章图片1

朝阳洞

山美!树美!塔多!

文章图片2

随处可见的古塔

专治腰腿病痛的喇嘛塔

文章图片3

喇嘛塔

三个下巴的弥勒佛像

文章图片4

弥勒像

中国现存辽塔最多的著名风景区

文章图片5

塔林

在古代,与镇江金山寺齐名,又有南金北银之说,曾是佛家讲经说法及文人隐居之佳地,它就是位于昌平区城北30公里处的银山塔林。

文章图片6

银山塔林

银山,大雪之后漫山皆白,山色如银而得名。古时银山建有寺院以来,大德高僧圆寂后修建墓塔,后形成大规模塔林。由此,自然风光和佛教圣地构成银山的和谐之美,成为京城郊区的一块瑰宝。

走近辽代塔群,首先看到的是五座耸立的密檐式砖结构墓塔,塔身细部均有精细雕饰,很像佛塔。

文章图片7

金代密檐式砖结构墓塔,广角拍摄造成塔身内倾假象

900多年来,辽代墓塔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现在看到的五座墓塔是金代修建的,但沿用了辽代塔群的叫法。银山寺院已成遗址,仅剩塔林了。

文章图片8

金代塔林

五座密檐式砖结构墓塔中,三塔为十三层檐,二塔为七层檐,平面均为八边形。塔基砖雕莲花须弥座,塔身四面设假券门,门内砖雕佛像。

文章图片9

塔身雕刻

文章图片10

塔身雕刻

文章图片11

塔身雕刻

文章图片12

莲花须弥底座

塔顶饰有仰月、宝珠。

文章图片13

塔刹,仰月

文章图片14

塔刹,宝珠

景区的左侧现在施工,透过围挡能看到山坡上一座古塔,样式很是独特。墓塔下面是中国密檐式结构,上面则是尼泊尔覆钵式结构。另外,莲花座居然有三重(底座,覆钵上下),坡下的五座金代墓塔只有一重。

文章图片15

中外结合之古塔,三重莲花须弥底座

五座金代墓塔背后东西对称布置着两座覆钵式元代喇嘛塔,体量小了许多。

文章图片16

双座元代喇嘛塔

文章图片17

元代喇嘛塔

周围山麓上也曾建造了许多形式各异的僧塔,如今所剩无几。

文章图片18

镇妖塔

文章图片19

山上的古塔

文章图片20

山脚下的古塔

文章图片21

路边的古塔

寺院虽然已成遗址,但山上的说法台、古怫岩、朝阳洞等古迹仍保存较好。沿塔边西北角山路拾级而上,一边浏览千百年来的佛教活动遗址,一边又能欣赏自然风光,

山上见到的第一个景点是落落洞。

文章图片22

落落洞

落落洞是古时僧人修行、居住的地方。据史书记载,此洞称为重石洞或重岩洞,其上洞摆放佛龛,内供观世音菩萨。当地人称呼“落落洞”,意思是洞上有洞,洞上落着洞。

继续往上走,来到岔口,路边有块导向标牌。

文章图片23

导向标牌

往右走几十个台阶,山路尽头就是朝阳洞。这里是古时僧人讲习佛法或生活起居的场所,现仍存部分活动遗迹。

文章图片24

朝阳洞

古时僧人利用滚落下的巨石与地面之间的空间,用石块封堵四周,做成封闭空间。石屋有门有窗,内部空间约有40平方米。

文章图片25

朝阳洞室内

我发现巨石边缘有条人工凿出的汇水槽,估计是僧人收集雨水的。

文章图片26

朝阳洞巨石上汇水槽

往左走,一路也是石台阶,陡度不大,登山难度较小。

文章图片27

山路

文章图片28

山路

说法台,1300多年前唐朝高僧邓隐峰曾在此讲经说法,现已是一片空地,地面还有残留的柱础石建筑遗迹。

文章图片29

说法台

说法台上方有个残损喇嘛塔,叫“转腰塔”,是银山塔林景区里海拔最高的古塔。转腰塔建在一块巨石上,四周设了铁链子,防止游客跌落。

文章图片30

转腰塔

这有一个美丽传说,围着此塔左转三圈,再右转三圈,能治好腰腿病痛,故称“转腰塔”。

古佛岩,银山古迹之一。岩石上残留古人镌刻的弥勒佛像,佛像中的弥勒真够富态的,竟有三个下巴。古人镌刻的文字过于久远,字迹被风化得看不清楚了。

文章图片31

标识牌右侧巨石为古佛岩

文章图片32

古佛岩上镌刻的弥勒佛像

看完古迹遗址,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登山途中自然风光。

文章图片33

摄于转腰塔处

文章图片34

登山途中

文章图片35

防火瞭望亭

文章图片36

山色远含空

小贴士

1.门票15元;

2.景区提供停车场免费停车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