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沙河古代桥阁何其多

 新用户4822sJuW 2022-06-09 发布于河北

柴关村明代石桥(李自岐摄)

发现:沙河古代桥阁何其多

作者:沙彤

前几天,我在“沙公众号”和“今日头条”推出了一期介绍沙河市石窟造像的文章,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为了满足读者了解沙河古文化的兴趣,本期重点推介沙河境内的古桥和古阁文化。

沙河市境遗存着明、清、民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古桥、古阁的村庄多达数十个。古桥、古阁修建选用材质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青石券桥、红石券桥和砖券桥。

昔时,丘陵区有一座白涧桥,十分出名。该桥建在白涧与窑坡两村之间的一条长达五六里的自然河道上。据旧《志》记载:每当秋夏山洪暴发,住在窑坡和白涧两个村庄的人的交通常常受阻。时有窑坡村富户王聚金与其父商议,欲筹措资金修建一座石桥。因资金需求量大,村民多不富裕,结果响应者了了。于是王聚金便与父亲商议,决定自家捐资建桥。桥未完工,王聚金父亲罹病而亡。王聚金遂秉承父志,独自出资“三百余金,历时五六个月,于清朝嘉庆十三年春,终使白涧桥竣工”。该段历史佳话被载入清·道光《沙河县志》,予以表彰。

另有今新城镇小屯桥村石桥,桥身长10余米,宽8米,券拱高约2.7米,青石材质。考古本《沙河县志》记载,明·弘治四年(1491),沙河县衙因遭水患,知县葛祯奏请上司批准将县治所从沙河城迁“西山小屯”。“弘治十八年(1505)复还旧城”。小屯桥村西石桥即创建于该历史阶段。

小屯桥村明代石桥(沙彤摄)

十里亭镇上申庄村有一座石桥,承载着“全国申姓源出沙河”的传奇故事。据传,元至正二十八年(1366),明将徐达率军攻破大都(今北京城),元灭。明军率兵逼近潞城府。时居山西潞城府的潞王曰璟膝下生子十八人(俗称十八子),为保后裔血脉,曰璟挥笔在自己的“曰”姓字上划下一笔,改“曰姓”为“申姓”,并将一口铜釜(铜锅)砸成十八片,令十八子各执一片,作为日后相认裔脉凭据。

曰璟公告诫十八子:“吾曰姓一族即日始改姓申”。后命其一子留守绛州,潞王亲率长、次、三子逃至沙河,“长子文良居西赵村、次子文仲居葛村、三子文秀居三王村”(见三王村清·雍正拾五年《申氏茔元》碑记)。其他十四个儿子四散天下。曰璟去世后,安葬于上申庄村西。由此,沙河便成了全国申姓之发祥地。明代,上申庄村申希颜中举,升任山东福山知县。颜去世后,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岁次丁未季,后世孙申世业、申世保、申家福秉祖上“希颜之遗志,于万历八年合乡捐资,以修桥梁”并刻碑纪念。该碑现存在上申庄村申氏祠堂。

上申庄村明代石桥(沙彤摄)

除小屯桥、上申庄遗存明代石桥外,还有册井镇北盆水、白庄、贾沟、八十县村古桥,柴关乡红枫山顶“渡仙桥”、柴关、西沟、安河、高庄村古桥,刘石岗镇渡口村古桥,白塔镇窑坡、樊下曹等村多座明代石桥。新城镇北掌村遗存的清代石桥;綦村镇西南沟村遗存民国时期石桥等。

王硇红枫山“渡仙桥”(沙彤摄)

西沟村古石桥之一(李自岐摄)

西沟村古石桥之二(李自岐摄)

西沟村古石桥之三(李自岐摄)

北盆水村古石桥(李自岐摄)

西南沟谎神岩古桥(李自岐摄)

白错村古桥(沙彤摄)

北掌村清代石桥(沙彤摄)

古人建桥讲究五行风水文化,桥券上多砌一只石兽“趴蝮”。相传,趴蝮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龙所生的九子之一。头部像龙略显扁平,接近于兽类,又像狮子,头顶生两只犄角。身体、四条腿和尾巴上生有龙鳞。相传,蚣蝮因触犯天条,被贬下凡,被压在巨龟下守护运河,千年后因功而获自由,脱离龟壳。因蚣天性喜水,民间将蚣蝮砌在桥券上的目的,目的是为防止洪水侵袭,而赋予了蚣蝮的镇水功能。为此,蚣蝮在民间被当作了古桥的守护神。

北掌村清代石桥上的蚣蝮

樊下曹村古桥上的蚣蝮

沙河的一座座古桥造型各具特色,且充满了神秘美妙的传说,它们犹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在太行东麓的青山绿水间,闪烁着沙河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和沙河古人改造大自然精神的璀璨光芒。

在沙河市境域不仅遗存着大量的古桥,还遗存多处造型精美的古阁门。阁(俗称“皋儿”),本意是一种四面敞窗的二层式楼房,但在中太行东麓的邢台、沙河、武安一带引伸为建在村口的拱券型桥门。有当地民谣为证“武安七十二双村,村村都有阁”,这里的“阁”,所指的即是古村落街头的券型桥门,多数在拱型券上面再建一座奶奶庙或关帝庙。如白塔镇樊下曹村的古阁、柴关乡绿水池村的古阁、册井镇册井村古阁、锁会村进村路口阁、功德汪村更有多座古阁门、蝉房乡后渐寺村阁等。每座古阁都建造得美轮美奂,别具情调。

白塔镇樊下曹石阁门高3米,洞宽3米,进深10余米。阁门上方为拱券样式。拱券顶部嵌有龙头石雕,阁上建有小庙。

柴关乡绿水池村古阁始建于明代,阁上也建有一座小庙。

北盆水村石阁门(李自岐摄)

绿水池村石阁门(李自岐摄)

三王村古代阁门(李自岐摄)

樊下曹村古阁门(李自岐摄)

功德汪村古阁门之一(李自岐摄)

功德汪村古阁门之二(李自岐摄)

功德汪村古阁门之三(李自岐摄)

走进沙河市境域,你会在多个村庄欣赏到古桥和古阁的风采。每一拱古桥都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不屈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风水文化和“修桥铺路行善积德”的传统美德,部分古桥还见证了沙河的历史变迁或一个家族的兴衰史。而遗存在沙河境内的古阁却向世人透露着冷兵器作战时,沙河人村民团结一致,御敌自保的防御意识,传递着沙河民俗信仰的浓厚情结,同时彰显着沙河古人的审美情趣,是沙河人存放乡愁情怀的重要寄托。笔者认为,保护古村落中的古桥和古阁是一件十分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