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万网友热评,豆瓣评分8.8,从全网顶流的《梦华录》看宋朝首饰,巅峰审美不服不行!

 珠宝匠APP 2022-06-09 发布于山东

珠宝匠第824篇原创走心科普

要说眼下热度最高的电视剧,一定非神仙姐姐刘亦菲主演的古偶剧《梦华录》莫属了。

《梦华录》海报

上线仅6天,播放量就已突破7亿,不仅霸屏各大网络剧指数排行榜,还有近30万人在豆瓣上打出8.8的高分,荣登2022年国产古装剧的冠军之座。

豆瓣8.8分

此外,微博话题#梦华录#的累积阅读量已有62.4亿次。

微博话题#梦华录#

这部以宋朝为背景、改编自关汉卿元杂剧《赵盼儿风月究风尘》的古装剧彻底火了!

而究其原因,除了颜值在线的男女主和不落俗套的剧情外,它那考究的服化道,烟火气十足的生活画面,每一帧都彰显出宋人独特的生活美学,同时也在网络上掀起宋朝热。

再现宋朝点茶技艺

相比于妆容浓艳的唐代女性,宋代女子的装扮则更加偏向清新脱俗的自然风,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的感觉。

剧照

虽然妆容较为简约,但宋代女性在首饰上可是下足了功夫。

接下来,就跟着J先生一起穿越回宋朝,去欣赏它那清丽俊秀、繁复多样的首饰吧~

剧照

头冠:精致华美

宋代女子追求时尚,在继承唐朝上百种发型的基础上,又创新出了许多新的发样,如:芭蕉髻、抛髻、三鬟髻等等。

宋代女子发髻

风情万种的发髻,自然不能没有头饰来点缀,发冠便是众多头饰中的一种。

宋朝人爱冠,一些稍有身份的女子,不戴个冠子出门都觉得不够体面。

(相关阅读:造型夸张的白角冠、长相奇特的姑姑冠,带你看古人头上的极致之美

北宋 图源:装束复原

这一时期的头冠,工艺复杂精巧,款式偏大,凤冠在这一时期正式被确定为皇族贵妇们所佩戴的一种礼冠,并被收入到了冠服制度当中。

宋高宗皇后图

除了皇室所佩戴的凤冠外,宋朝民间还出现了花冠、重楼子冠、团冠、白角冠、鹿胎冠、亸肩冠、短冠、山口冠等不同样式的头冠。

其中,一种涂成绿色、由竹篾编织而成的团冠,成为了年轻女子的最爱。

《瑶台步月图》中戴团冠的女子

后来,匠人们又在团冠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改版,制作出了样式更为华丽精美的白角冠、亸肩冠。

宋 《娘子张氏图》白角冠

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仁宗皇后像》中,宋仁宗皇后所佩戴的头冠上,不仅镶嵌满了各种珠宝,而且左右两侧还各有三枝帽翅,属于亸肩冠中极为奢华的款式。

宋仁宗皇后图

除此之外,唐朝时期就已出现的插梳,到了宋朝时继续流行,但梳子的尺寸明显变大,数量有所减少。

宋朝的妇女们,常将镶嵌有金银珠玉的高冠与长梳一同佩戴,款式极为奢华繁复。

江西景德镇市郊宋墓出土的陶俑女子

虽然,宋仁宗在位时,曾颁布法令禁止各种奢靡华丽的冠式,但宋仁宗去世后,这些冠式又风靡起来,后来,还出现了饰以象牙、玳瑁等珍贵材质、用鱼惊石制成的鱼枕冠等。

(相关阅读:盛唐气象|唐朝美女那么多,她们靠什么拿下“采择天下姝好,纳之后宫”的唐玄宗?

簪钗:风情万种

除了品类繁多的发冠外,簪钗也是宋代女子常佩戴的发饰之一。

宋 银鎏金人物纹簪 宁国市博物馆 图源:动脉影

在文章《10万网友热评,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首饰,霸屏神剧好在哪?》中,J先生有详细介绍过簪与钗的区别,即单股为簪,双股为钗。

上:簪 下:钗

宋朝时期的簪钗种类极为丰富,仅在浙江永嘉发现的宋代窖藏中,就曾发现28件样式各异的簪钗。

上海玻璃博物馆 宋 蓝色玻璃桥梁钗 图源:动脉影

从样式上看,宋朝时期流行的簪钗款式包括:龙凤簪钗、叶形簪、锥形簪钗、喇叭花形簪钗、耳挖簪、银簪、双首至多首形簪钗等等。

其中,双首至多首形簪钗是宋代簪钗中较为特色的一种。

金桥梁花筒式簪 常德武陵出土

簪首是一条横枝,横枝上嵌有两颗或多颗款式相同的镂空饰件,这种款式在以往的簪饰中很少见到。

虽然宋朝的簪钗在样式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在使用材质上,却对佩戴者的身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银竹节钗 浙江永嘉银器窖藏

通常情况下,皇室贵族所佩戴的簪钗材质以金、珍珠、翡翠等名贵宝石为主,而民间妇女只能使用银、玉、琉璃等常见材质。

花瓶簪

除此之外,在宋朝时,还流行一种应景首饰,即根据时令节气佩戴的一种饰品。

如:立春时佩戴用彩帛制作而成的“春燕”;元宵节时佩戴用罗娟、纸、菩提叶制作的玉梅、闹蛾、花蝶等发簪。

插戴菩提叶子的女子 敦煌壁画

应景首饰对材质的要求并不高,只图吉祥美好的寓意,所以,这些首饰大多价格低廉,随用随买。

胜:节日必备饰品

胜,也称花胜,指的是古代妇女的花型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玉髻上或者缀于额前。

图源网络

在《山海经·西山经》中曾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可见,胜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是汉代人信仰的神仙之一、身份尊贵的西王母所佩戴之物。

汉代画像石上的西王母形象

自东汉起,妇女头上戴胜的现象十分普遍。

清 嵌宝华胜

宋朝时,胜仍是人们喜爱的首饰之一,多为春节、人日等重大节日时佩戴。

“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东京梦华录》卷六“立春”

这一时期的胜,材质较为丰富,包括金片、银片、玉片、宝石、丝织品等等,由于材质的不同,叫法上也略有差别。

比如,用金片制作而成的被称为金胜;用丝织品制作而成的被称为采胜;用玉片制作而成的被称为玉胜......

《天女献花图》刘松年 戴华胜的女子

金帘梳:摇曳生姿

在南宋时期,还流行一种叫做金帘梳的发饰。

图源:装束复原

金帘梳,与元代的“金络索”、“金丝络索”和明代的“围髻”、“围发云髻儿”等属于同一物件。

它是一种围在发髻底部的首饰,样式多为弧形镂空带横梁,下坠连排珠网,行走时如同歩摇般摇曳生姿。

金帘梳 江西新余出土

1966年,在湖南临湘陆城南宋墓中就曾出土一件金质的金帘梳。

梳背上饰有鸾凤飞鸣和两只对飞的蜜蜂的图案,外缘缀有上百朵宝相花相连结成的花网,花网的末端系有连铎铃式的坠脚。

湖南临湘陆城南宋墓 金帘梳 图源:动脉影

佩戴时,只需将梳背插于前额发髻之上,花网便会自然垂落到额际。

由于金帘梳的尺寸并不大,宋朝的妇女常常将两三枚金帘梳同时佩戴于发髻之上,样式异常华贵,奢华至极。

《五道转轮王》局部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花钿:清新雅致

花钿,又名面花或花子,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

它并非用颜料画出,而是用金箔、纸、鱼鳃骨等材料,剪成花样贴在额间、鬓角、两颊、嘴角等处。

到了宋朝时,花钿仍是妇女必不可少的妆饰之一。

宋 苏汉臣 妆靓仕女图 局部 故宫博物馆藏

但随着淡雅之美风气的兴起,唐朝时期绚丽多彩的花钿逐渐失宠,一种雅致新颖、清新简约的珍珠花钿逐渐流行起来。

由于珍珠十分珍贵,在当时多为皇室贵族所佩戴,在宋代多位皇后的画像中都可看到这种妆饰。

面贴珍珠花钿的宋钦宗皇后

除了将花钿贴在脸上之外,样式轻巧、款式精致的小花钿有时还可作为发饰佩戴。

样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如同簪子一样,花钿带有细长的短柄,直接插入发髻当中,多成双成组佩戴;另一种是被挂在簪钗之上,作为点缀。

宋 绣栊晓妆图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由于花钿较为轻巧,装饰华丽的妇女走路时常会掉落很多,这也因此成为了诗中描绘的趣文。

耳饰:礼制的需要

宋朝时期,重农兴商,推崇程朱理学,导致女性的地位没落,对于女性肢体的束缚逐渐增强,耳饰逐渐被世俗与礼教所接受,成为中原女子不得不为之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