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高考记忆:十七岁那年的夏季

 蒲公英读书 2022-06-09 发布于江西

1991年,夏季。

七月前的一天,英语课。照常是课代表分发试卷,老师似乎是不经意地走到我的桌前,示意我出去一下,我很意外,甚至以为不是叫我,走出去后仍是满腹狐疑。她开口就问我身体怎么样,要我注意保养,还为我吃饭问题出点子提建议,她说我这样的成绩如果弄得要复读就太可惜了……

我一向不挑食,但不知什么原因,高中三年的每个夏季,吃饭却成了我的负担,饭量从平时的半斤减至二两仍要喝掉一瓶开水,且下午上课不久就会饿,身体没其他问题,就请假回家休息了一周,刚返校。

英语老师不是班主任,我的英语成绩一向不好也不坏,对这个漂亮而严厉的英语老师我一向是敬而远之的,没有想到她今天会离我这么近,回到座位上的我还觉得有点像做梦。虽然这对于我的学习并不能起多大作用,英语一直到高考也仍是中等水平,但她关切的眼神和声音如一阵清风,让我感觉到了酷暑中的一丝清凉,至今想起仍然感动不已。

一直到七月来临,我还是吃不下什么饭,其他还好。不少同学为有个安静环境去了学校附近的出租房,我还是住在宿舍。除了偶尔补课讲试卷什么的,晚上的时间全凭自己安排,我从教室回来后洗漱再看点书,11点就会睡觉,只觉得宿舍里的长明灯有点讨厌,但我知道它帮助了不少室友看书到凌晨乃至通宵。

高考三天,母亲特来陪同,也没做饭,就在与学校相邻的武装部食堂吃饭,在那里我吃饭基本恢复正常。还在那找了间宿舍住,夜间不时听到警笛声响起,出门时看见门口长椅子上扣着一个人,听母亲说是市里在严厉整治治安状况,果然那之后不久,我们乘坐客车就再不用担心那些猖狂的小偷了。

那年的高考作文是在“近墨者黑”与“近墨不黑”中选择一个,我选择了后者。除了引用那句著名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古典名句外,我还举了个身边的例子,就与高考有关,我的上一届有位考生家里贫穷且父母嗜赌嗜酒,但他硬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静心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个故事很励志,我是在高考前听到的,它也激励了我和我的同学们。

我学理科,高考要考7门,最后一门是生物。闭卷铃响起,我放下手中试卷,收拾文具走出考场。在这间阴暗陌生——虽在本校,但我却从未涉足过的教室里,我度过了三天,似乎开始有了某种熟悉。

当我关上教室门的一瞬间,忽然感觉心里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

考完后自我感觉还挺好的,第二天到教室拿到答案一看就感觉不太妙了。估分和填志愿同时进行,父亲让已是大学生的大哥给我作指导。

估分主要是我自己的事,只在作文估分上和大哥有争执,那时语文试卷满分120分,作文50分,虽然我平时作文分一直不错,这次作文感觉也还可以,但我还是只敢估个及格分,估了30来分,大哥觉得估得太低,这个估高一些,就差不多有500分。

填志愿时争论比较大,那时的我一心想当老师,首先就要填师范类,大哥学的师范却不同意我填,当老师的母亲也不赞成,她希望我当医生,我还是坚持己见,又因喜欢大自然和乡村,师范类外,还填了农林类,大哥和父母都不同意,也拿我没办法。

最后分数出来了,总分与我估的差不多,但语文少估了近二十分。少估的主要是作文分,按我对客观题估分的把握度来讲,我的高考作文接近满分,当然没有谁看到试卷,我也是多年后才听语文老师讲我当年高考语文成绩是全市第一。作文不敢多估分数,加之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估分的故事,有的居然相差一百多分,因此内心深处其实存有一份侥幸心理,以为实际分会比我的估分高出一些乃至许多,现在只好死心。这分数让我失望,但按平时成绩来说也不算太意外。

按此总分,中专与地专都有可能,最后通知书来了是一所林业学校,就在邻县,前身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小哥听了笑了:看看,不听人言,要去读劳动大学了!

我笑笑,他不知道,这圆了我园丁梦之外的绿色梦。

那一年,我十七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