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军会师,陈赓说“跟我走吧”,黄火青没听,多年后深感遗憾

 兵说 2022-06-10 发布于云南
四野战将系列:黄火青2
作者:桅杆
“草地分家”后,黄火青因反对南下被撤职,还差点送了命。经历三过雪山草地,在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黄火青又随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西路军征程。在此期间,他再次见证了红一、四方面军在“草地分家”一事上的重大分歧,以及这一分歧在西路军的延续。本文就来说一说这些事。
(一)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陈赓叫黄火青跟他走
应当说,在反对南下的干部中,黄火青算是幸运的。不少干部因反对南下,后来甚至被抓了起来。一次行军途中休息时,黄火青看到原任红32军宣传部长的王透被五花大绑地押着从面前走过。后来在西路军期间,王透作为“闲杂人员”,在甘州被赶出部队,去做地方工作,之后再无音信。
直到1936年7月,即被撤职10个月后,红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决定联合北上,才给黄火青安排工作,任命他为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军人工作部长,主要职责是做敌军工作。听上去官职不小,但实际上只是“挂了起来”,因为当时红军在长征途中,并没有多少敌军工作可做。
“草地分家”后,张氏办了一个《干部必读》刊物,内容都是他组织的言论和文章。黄火青收集了代表性人物的言论或文章刊物10多本,准备“有朝一日批判张氏时用得着”。第三次过草地之前,黄火青在轻装时,把很多东西都丢了,却没舍得丢掉这些刊物。
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静宁会师后,有一天,黄火青在朱总司令住处见到老搭档、率部迎接红四方面军的红1师师长陈赓。久别重逢,格外高兴。当着朱总司令的面,陈赓对黄火青说:“跟我一起走吧!”黄火青当时想,红一、四方面军都会师了,这个时候再跑回红一方面军去,肯定会影响团结。为了顾全大局,就没有听陈赓的。
多年以后,这事让黄火青一直深感遗憾:如果当时带上红9军团受排挤的干部跟陈赓走,还可以多保存一批干部。
1936年10月底,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红5、红9、红30军等部,在甘肃靖远虎豹口渡河西进,组成西路军。黄火青作为方面军政治部军人工作部长,也随军渡过了黄河。
(二)西路军失败后,两个方面军干部仍有对立情绪
随军西进河西走廊期间,黄火青只是跟着部队行军,既没有工作可做,也看不到文件电报,无所事事,一直到兵败祁连山。
1937年3月13日傍晚,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山上召开最后一次会议,决定徐、陈离队回延安,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李先念负责军事,李卓然负责政治),剩余人员分散游击。当时西路军只剩下3200多人,编为3个支队,张荣(毕占云)和王树声各率1个支队,李先念等工委成员另率1个支队,即左支队。黄火青随左支队行动。
第二天(14日)的行军途中休息时,原属红一方面军的曾日三(红9军政治部主任)、刘瑞龙(西路军政治部宣传部长)和黄火青等人商量,认为“搞个工作委员会也不征求我们意见”。于是几个人一起去找西路军工委,质问“工委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不讨论一下、下一步到底向东还是向西”?
工委成员当然无法回答这些问题,李特、黄超等人反而大骂,质问“为什么不让红4、红31军过河来”?认为西路军之败是延安的责任。结果双方大吵一通,不欢而散。
此事争吵的次日,西路军工委开会,决定从左支队中分出1个连,另组1个小队,由曾日三和黄火青分别担任队长和政委,单独行动。刘瑞龙、张琴秋(西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孙玉清(红 9军军长)等干部这个小队行动。
可第二天一早,李卓然找到黄火青,要他还是跟左支队一起走。原因是他身上有甘肃地图,并且他有搞行军路线调查的特长。这对左支队走出祁连山极为有益。黄火青只能服从组织决定。他随即去找曾日三商量,意思还是和左支队合并一起走。但曾日三坚决不干,说“不愿在他们那里受气”。
(三)黄火青批评张氏,招来红四方面军干部的一致批评
后来,曾日三率领的那个小队被打散,他和孙玉清等大部牺牲,刘瑞龙等极少数人辗转回到延安,张琴秋被俘(1937年10月被营救出狱回到延安)。
假如曾日三等人随左支队一起行动,生还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当时西路军剩下的人已经不多,并且极为困难,更需要团结一致。但内部不团结,导致了这些悲剧。
长征途中,曾日三是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草地分家”后,因坚决反对南下,他被调离红5军团,到红四方面军序列的红9军任政治部主任。这期间肯定没少受气。
在左支队随后的行动中,黄火青率1个侦察小队,一直担负探路任务。应当说,左支队能够最终赶出祁连山,黄火青做出了重大贡献。
左支队走到一个叫野马泉的地方,西路军工委召开了一次扩大会议,主要内容是讨论组织观念问题。起因是李特(西路军参谋长)的警卫员逃跑时,把他的马骑跑了。李特要调程世才(红30军军长)的马,可程不干。李特认为程不讲组织原则。
李特是张氏的得力和心腹干将之一,“草地分家”时曾和彭德怀对骂。开会时,李特大讲组织原则,其他人都不说话。估计是憋了一肚子气,平时看不惯李特的作派,黄火青便借题说:“要批评没有组织观念,首先要批评张的南下政策,在组织上、军事上都是错误的。”
其实,黄火青心里清楚,此时左支队需要他探路,不敢杀他,借机“放一炮”出出气,不可能有什么实际效果。可他的话一出,立即招来原属红四方面军干部的一致和激烈批评,说“南下是正确的”。见此,李卓然出来圆场说:“黄火青有意见,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这样,对黄火青的指责和批评才算平息,但会也开不下去了。
由此可见,对于“草地分家”一事,在红一、红四方面军干部之间有着很强的对立情绪。这种情绪并没有因两军会师而消除。不仅延续到西路军中,在延安甚至发生许世友等“拖枪逃跑”事件。后来“批张”中,把张的错误与红四方面军干部严格分开,才最终解决了这个对立和矛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