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一些古老的村庄,村前的寨门边或池塘畔往往种着榕树,这些榕树树龄一般与所在村庄年龄一样长;而村后的水渠边,则种着成排的翠竹。 ![]() ![]() ![]() ![]() ▲潮汕地区村口、寨门常见榕树 ![]() ▲澄海区莲花镇上墩村寨门榕树 这种“前榕后竹”的村庄布局受到潮人推崇。如樟林于明嘉靖三十五年创寨时,就环寨种了不少榕树。 ![]() ▲澄海区莲华镇林畔村村头古榕 直至上世纪90年代,在古港的垂庆里、堆顶等地仍可见到遗存古榕;又如莲华镇的霞寨村,村前的池塘边就有3棵榕树,植于明天启元年(1624),是霞寨村建寨时种植的,树龄已达380余年,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 ▲广东省首位榜眼、宋代礼部尚书、潮汕先贤王大宝七世孙王天佐(明朝进士)开基的南溪镇下尾王村 ![]() ▲澄海区程洋冈 ![]() ▲金平区沟南许地 潮人称榕树为“成树”,成者,事业有成之意。在村前种几棵榕树,寄托着村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希望老者健康长寿,后生事业有成,如成树一样,蓬蓬勃勃,长盛不衰。 ![]() ▲潮安区庵埠镇村落 而潮语中,竹与德同音,竹子又是虚心、有节、根固、耐寒和随遇而安的代名词,潮汕人崇善德行,而竹子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便为潮人所欣赏和效仿。在村里种竹,是希望全村一代代人像竹子一样做高尚的人、受人尊敬的人。 ![]() ![]() ![]() ![]() ![]() ▲ 普宁市南溪镇下尾王村 长期朝夕相处,榕树和竹子已被人格化了,一些地方,人们将一些上百年老榕树视以为神,在它面前倾诉心声、许愿祈福。 ![]() ▲ 揭阳砲台镇浮岗新乡 ![]() ▲ 揭阳砲台镇下潮郭厝 ![]() ▲ 揭阳砲台镇桃山乡 ![]() ▲ 揭阳砲台镇涵头村 声明:以上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