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颤高发人群竟「无症状」?听蒋晨曦教授分享房颤早诊早治经验

 天地爱尔 2022-06-10 发布于河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图片


房颤如何及早识别、治疗?这篇诊疗「秘籍」请收下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约占所有住院心律失常患者的三分之一,有时甚至更多。有研究显示,我国房颤年龄校正后患病率为1.6%[1]。部分房颤患者无明显症状,使得房颤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正值第10个中国房颤日(6月6日),“医学界心血管频道”携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专家团队开展房颤日系列活动,本期邀请到蒋晨曦教授,并针对“房颤的高发人群”展开对话。让我们一起聆听蒋教授介绍房颤识别、筛查、治疗和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内容。


无症状性房颤应及早识别

欧洲的研究结果显示,无症状性房颤占39.7%。由于无症状,患者的治疗率低,进而导致死亡率高于有症状患者。房颤的危害之一是提高了卒中的发生风险,理论上给予积极干预,可以对卒中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但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患者在卒中发生之后才发现存在房颤。尽早识别无症状房颤进而给予治疗,是医生和研究者努力的方向。这里,蒋晨曦教授针对无症状性房颤的早期筛查,提供了以下建议:

● 主动进行房颤筛查非常重要新型简便的房颤筛查工具在不断涌现。传统的房颤检查方法是医生在医院通过体格检查、心电图等手段发现。如果患者存在阵发性房颤,则可能无法凭借一次检查捕捉到房颤的发生。目前,已经有一些可穿戴设备、心电卡能够显示心电指标和简易的心电图波形,具有便携、使用简单、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特点,有助于及早发现无症状性房颤。

● 识别无症状性房颤应当关注高危人群根据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肥胖者、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均为进行房颤重点筛查的人群。需要注意的是的,部分进行导管消融的患者可能出现无症状复发,也应当进行定期检查。


房颤易检出人群

蒋晨曦教授强调,在房颤易检出人群中进行监测有助于发现房颤并进行干预


首先,房颤易检出人群除了具备如前所述的老年、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一些患有频发房性早搏和内分泌疾病的患者也应当引起重视,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术后等。

最后,进行简单的自我检查,也有助于发现房颤。可以将手放置于颈动脉搏动处或心尖处,检查颈动脉搏动或者心跳的节律是否整齐

但需要注意的是,筛查工具和自我检查都不是房颤的确诊方法,其目的在于发现异常后提醒患者尽早就医,进一步通过标准心电图检查进行早期明确诊断另一方面,过于频繁地使用各种心律监测手段可能助长焦虑,也是不可取的做法。


初次发现房颤的患者,未必是初发房颤!

初次明确诊断的房颤未必是第一次发作,也可能是房颤发作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难以确定房颤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和既往发作史[2]。对于初次发现的房颤,蒋晨曦教授强调应当注意以下3点内容:

第一,应当仔细询问病史。很多患者第一次因房颤就诊,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初发房颤。详细采集病史,可以发现患者之前存在房颤的表现,只是没有留意其症状和就医治疗。通过一些辅助检查可提示患者是否为初发房颤。例如查看超声心动图时,如果发现左心房前后径增大,则高度提示该患者之前存在房颤病史。

第二,对于初发房颤,应当注意患者是否存在一些和房颤发作有关的可逆因素。如部分患者的房颤由饮酒诱发,患者戒酒有助于防止房颤再次发作;部分患者由于腹泻导致低钾血症,进而诱发房颤,患者在生活中注意避免发生电解质紊乱是预防房颤发作的重要方法。

第三,作为心内科医生,接诊初次发现房颤的患者,还应当全面思考是否存在导致房颤的基础病因包括心脏相关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心衰、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离子通道病等心脏相关疾病均有可能产生房颤。例如,儿童时期并非房颤的高发年龄,如果儿童发现房颤,甚至有心肌炎的可能。包括风湿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在内的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出现房颤,医生在接诊时也不可忽略。同时,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问诊、查体,并且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来确认这些导致房颤的疾病。


防止病情进展,个体化治疗很重要

房颤治疗的首要目的是预防血栓栓塞,而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彻底根治房颤。需要看到,房颤这一疾病存在异质性,根据疾病病史和机制的复杂程度由早到晚可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以及永久性房颤。房颤的治疗应当结合患者的疾病特点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最近十年,房颤的治疗有两项重大进展,一是新型口服抗凝药,二是导管消融。新型口服抗凝药使得患者在抗击血栓的道路上更加简便易行。导管消融使得很多患者通过微创治疗可以根治房颤,有可能不再需要口服抗凝药物,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房颤治疗手段。

由于房颤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导管消融的难度和复杂性也不尽相同。对于房颤患者,如果选择导管消融进行根治,建议在疾病早期例如阵发性房颤或者短期持续性房颤时进行导管消融,此时疾病复杂程度低,导管消融难度低,成功率高,有利于尽早打断疾病进程。

专家简介

图片

蒋晨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 1999.8-2004.7 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系 本科

  • 2004.8-2007.7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硕士

  • 2007.8-2010.7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博士

  • 2010.7至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 主要工作方向为心律失常诊治。作为安贞心律失常团队核心术者,近5年完成心律失常导管消融4500余例,协助全国数十家省级和地市级医院开展复杂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工作,为国内青年术者中操作经验最丰富、完成质量最高者之一。
  • 做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参编学术专著5部,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
  • 在房颤线性消融、复杂房速和室上速、疑难部位室速等方面,基于导管消融临床经验完成的创新和发现多次发表于国际心律失常领域主要专业期刊。
参考文献:

[1]Shi S,Tang Y,Zhao Q,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hina: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 2022,100439.

链接:https://www./science/article/pii/S2666606522000542#!

[2]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写作组,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4):260-270.

链接: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hlQZXJpb2RpY2FsQ0hJTmV3UzIwMjIwNDE1EhF6Z3N5bmt6ejIwMTIwNDAwOBoIcmptbndtbjQ%3D

本文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