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Rune Borregaard等报道了一项预激综合征导管消融术后患者长期预后的研究,对1990年-2011年间连续364例因预激综合征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对照选自丹麦国家卫生局中央人口注册登记处的数据(1:10匹配),经过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导管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未降低术后房颤发生率,旁道消融后房颤的发生率高达19%-20%,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房颤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提示,消融前房颤史与患者年龄(50岁以上)是旁道消融后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2015年2月报道了有症状性房室旁道消融术后房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房颤发生率:显性旁道显著高于隐匿性旁道(23.4% vs 9.8%),而两组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两组房室结与旁道逆传电生理特性无明显差异,提示房室旁道前传而不是逆传功能可能是房颤发生的关键因素。进一步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有症状性房室旁道消融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显性旁道、高血压、消融后P波离散度、NT-proBNP与肌酐水平。我们对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患者是否需进行房颤的消融治疗进行了研究,分别进行肺静脉隔离 旁道消融与仅旁道消融治疗,随访20.5±10.0个月,发现肺静脉隔离 旁道消融组房颤复发率明显下降 2/19 (11%) 与5/10 (50%),研究提示肺静脉隔离对预激性房颤患者房颤消融治疗的必要性。
总之,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增加猝死风险。值得强调的是,体表心电图尽管无明显预激表现,并不能完全除外房颤经房室旁道快速前传促发的室速室颤,甚至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急诊处理血流动力不稳定者优选同步电复律,对在心脏起搏电生理介入诊治术时需要房颤转复的患者进行经静脉心腔内电复律有一定优势。导管消融时代,旁道消融可改变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的转归,特别是青少年患者。不同旁道的性质房颤发生率不同,关注旁道的特性、有无房颤史、疾病生理特性的不同,有利于合理选择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的治疗和转归。有房颤发作史的中老年患者,肺静脉隔离 旁道消融可有效治疗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