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现代人的审美观是“以瘦为美”。一个人很瘦,大家都会很羡慕:身材多好啊!如果一个人胖,哪怕只是胖了一点点,好像就是做错了事一样。于是,很多人天天把减肥挂在嘴边上。 其实,体重和健康是紧密相连的。但是,绝对不是越瘦的人越健康长寿。关于体重,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瘦、正常和肥胖。一般人都会认为,瘦和正常的人,死亡率最低,也最长寿。 民间还流传这样一句话:千金难买老来瘦。但是专家研究发现,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01 体重和寿命有没有关系? 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发现:肥胖的确是带来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但是并不代表着肥胖会直接影响寿命,而且有的有人对身材过瘦的人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调查。 最终研究数据表明:体重低于正常范围,自身免疫力更差,消化能力薄弱,身体无法吸收足够多的营养,物质各脏器得不到营养,滋养能力下降,自然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从而对寿命带来影响。 总而言之,太胖和太瘦都不是一桩好事,只有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才能够达到长寿的目标。 02 肥胖已成为世界公害 据'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公布的数据显示,地球上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过于肥胖,具体而言,全球共有3.12亿人体重超标,17亿人应该减肥。 报告指出:全世界肥胖人口已经超过了饥饿人口,肥胖已经成为了困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发展中国家尤其要负担肥胖趋势的重任,他已经完全成为全球流行病,实际上是传染病。 据统计,全球有将近1/3的死亡案例与肥胖、缺乏锻炼和吸烟有关,个别案例,生来就肥胖的人比正常人早死5~8年。 我国的肥胖症患病率近年来也呈迅速上升趋势。2004年10月12日由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有2亿人超重,6000多万人肥胖。 在大城市中超重率为30%,肥胖率已经达到12.3%,这意味着在我国大城市里已有接近一半的人口在'体重'方面存在问题。 03 寿命与体重的关系被发现:60岁后,这样的体重或刚好,不妨自查 国际期刊《流行病学年鉴》刊登了俄国某大学的一项研究,他们发现,比起终生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发现晚年体重较重的人更为长寿。 这项研究开始于1948年,研究人员对4576名研究者进行长期随访,将性别、教育状况、婚姻状况、疾病史、生活习惯等加入调查范围,结果发现,年轻一代人要比他们的父母更为肥胖。 那些年轻时体重正常,后期体重指数偏高的人,死亡风险最低。50岁时,体重稍微超标,但保持相对稳定的人群寿命最长,如果体重严重超标,死亡风险依然最高。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微胖中老年人的疾病风险相对更低。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体重指数(BMI)在22.6~27.4之间的东亚人群,罹患疾病的风险最低。与瘦弱老年人相比,微胖老年人不容易得流感和肺炎等急性感染,且手术预后更好。 2018年,《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一项200万英国民众参与的研究显示,40岁以上,体重指数轻微超标的人,死亡风险较低。不过,一旦体重指数过高或过低,其死亡风险反而会大大增加。 ——60岁后,控制在这个体重之内最好 在国际上,体重指数(BMI)是评价一个人身材最常用的指标,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对于中日韩等东亚人来说,BMI的标准范围为18.5~24.9,而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体重,BMI保持在22.5~27.4之间,死亡率是最低的。 04 增肥的食谱,送给想长胖的老人 1、每天一个柑橘类水果,要连白色的薄膜一起吃。 2、每天吃三种以上煮熟的蔬菜,在午餐及晚餐时吃。 3、每天可在下午茶时间食用甜点,如糖水、蛋糕。 4、每天两杯全脂牛奶,其中一杯要在早上喝。 5、每天两份以上肉类、鸡、鸭、鱼、蛋或含高蛋白质的肉类代用品。 6、每星期吃 2-3 次内脏,如肝藏、心脏、贤脏等。 7、每星期吃 3-4 次海鲜,如鱼、虾、蚝等。 05 拓展延伸——肥胖易导致老年痴呆症,建议自查 研究人员指出,老年痴呆要及早预防。 65岁以上的人群是阿症的高危人群。年纪越大,患病的几率越高。65~74岁的人群中,有3%的阿症患者,85岁以上则高达50%。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有以下症状,就应该引起重视: (1)记忆力减退,经常毫无理由地忘事。 (2)无法从事本来胜任的工作。 (3)语言出现障碍,说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 (4)忘记时间和地点概念。 (5)丧失判断力,比如大夏天套上好几件衣服,或穿睡衣就去逛商店。 (10)失去主动性,厌倦家务活、工作和社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