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咸丰皇帝为何至死不原谅恭亲王:曾由一母抚养,只因一字兄弟决裂

 昵称14934981 2022-06-10 发布于辽宁

来源:头条号鉴史风暴

咸丰皇帝虽有大展宏图的雄心,却自幼就体弱多病,被人称为“跛足皇帝”,30岁盛年就在承德避暑山庄一病不起、撒手西去。

据野史记载,称咸丰皇帝还在母亲全贵妃肚子里时,全贵妃为了与同样身怀有孕的祥妃争宠,能早几天生下庶长子,特地找御医用了催生药,这样一来,全贵妃所生的皇四子奕詝在道光十六年(1831年)7月17日出生,而祥妃所生的皇五子奕誴在7月23日出生,这就让奕詝拥有了庶长子的资格和争储的本钱。

不过,奕詝太子之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不是皇五子奕誴,而是与他相爱相杀多年的皇六子奕訢,也就是后来辅佐慈禧发动政变的恭亲王。

从早期的手足情深,到后来的兄弟反目,咸丰皇帝与恭亲王之间的感情变化非常复杂,直到去世前,咸丰皇帝仍然没有原谅六弟,他临终任命的顾命八大臣,以远房堂侄、怡亲王载恒领衔,却没有恭亲王的位置。

图片

正因如此,恭亲王奕訢对兄长的遗命非常不满,就在咸丰皇帝灵梓回京的半路上,恭亲王与慈禧联手发动政变,除掉了“顾命八大臣”,他被慈禧、慈安任命为“议政王”,此后形成“两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执政局面,时间长达二十多年。

而导致兄弟反目的最直接原因,是奕訢生母静贵妃死后,谥号中存在一字争议,令二人由互生嫌隙直至最终决裂。

1、咸丰:清朝秘密立储的最后一个太子

如果咸丰皇帝奕詝自己能够选择,可能他宁愿像五弟奕誴那样当一个整天出入京城酒楼、吃羊肉喝二锅头的散闲王爷,因为他继承的父皇江山,充满内忧外患,早已无力回天,而他自己与和父亲道光帝一样,理政能力十分有限。

与咸丰帝、道光帝相比,恭亲王奕詝显得精明强干得多,在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都留下了他在政坛上活跃的身影。

道光帝旻宁生前共立过三位皇后,嫡福晋钮祜禄氏在他还未登基时就已经病逝,当时还只是皇子的他又继娶了佟佳氏为福晋。

1820年7月,嘉庆帝在热河打猎时病重不起,御前大臣和军机大臣按清宫惯例,当众开启乾清宫找到的“鐍匣”,宣读嘉庆四年就秘密写好的立储诏书,立旻宁为皇太子,是为道光帝。

登基后,道光帝立佟佳氏为皇后,追封钮祜禄氏为“孝穆成皇后”。

道光帝虽然勤政节俭,却不具备治国的才能,他非常因循守旧,也不愿广开言路,只偏听偏信穆彰阿等身边几个亲信的意见,几乎无所作为,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帝立场动摇、没有定见,先启用林则徐,后又怯战畏敌,撤掉林则徐等大臣的职务,昏招迭出,成为中国两千年帝制历史上第一个向外国人签割地条约的皇帝,既暗弱胆小,也完全不思变革进取。

为了选择皇储,道光帝颇费思量。

1831年,和妃那拉氏所生的庶长子奕纬病故,静妃博尔济吉特氏所生的两个皇子早夭, 49岁的道光帝仍然没有自己的继承人。

不过,就在这一年,他最受宠的全贵妃钮祜禄氏和祥妃钮祜禄氏同时身怀有孕,连预产期也差不多,7月17日,全贵妃生下了皇四子奕詝,6天后,祥妃生下了皇五子奕誴,由于奕誴只比奕詝小几天,《清朝野史大观》和《清宫词》注中均认为全贵妃有可能采取了特别措施。

皇四子奕詝出生后一直体弱多病,整天离不开药罐子,常有传闻称全贵妃为了争夺庶长子之位,秘密服下了催产药,导致奕詝在胎内受损、留下了病根。

不过,当时全贵妃与祥妃在宫内陆位差别很大,1822年,全贵妃14岁被选秀入宫后,因“才、貌、智”俱全,被封为“全嫔”,第二年怀孕后被升为“全妃”,16岁就被册封为“全贵妃”,而祥妃与全贵妃同姓、同龄、同时入宫,开始只被封为“祥贵人”,生下公主后被封“祥嫔”、“祥妃”。

1833年,佟佳氏皇后病故,全贵妃成为继后人选,被封为皇贵妃、掌管六宫,而祥妃却几乎被打入冷宫,1834年,就在全贵妃被册封为道光帝第三位皇后时,祥妃被降成了祥贵人。

图片

孝全皇后

而且,清朝当时采取秘密立储制,强调立贤不立长,对长子身份看得不是特别重,因此这些传闻也可能只是捕风捉影。

1840年,当了六年皇后之后,受宠一时的全贵妃去世了,谥号“孝全成皇后”,终年32岁,留下9岁的儿子奕詝无人照料,道光帝就指定静贵妃来抚养他。

而孝全皇后的死因,据传与静贵妃有很大关系。

2、一母抚养,曾亲密无间

静妃博尔济吉特氏比孝全皇后小四岁,入宫迟几年,但她一入宫就接连生下皇次子奕纲、皇三子奕继,因此颇受道光帝重视,只是这两个皇子还在襁褓中就夭折了,而静妃也落下血虚气亏的病根,直到1833年才生下皇六子奕訢。

奕訢只比孝全皇后生的奕詝小两岁,但自幼聪慧、身体也很强壮结实,文韬武略均强过哥哥,还在孩童时期,孝全皇后就感到这个皇六子是儿子争储最大的对手。

据《清代后妃》一书记载,孝全皇后曾在自己所住的钟粹宫里设宴款待奕訢,却暗暗嘱咐儿子奕詝不要吃鱼,而奕詝与六弟奕訢感情很深,在奕訢想夹鱼吃时,他多次踩奕訢的脚,碰落奕訢筷子上夹的鱼,才保全了六弟的小命,而奕訢看到饭后有一只猫死在桌底下,原来是猫吃掉了他筷子上掉下来的鱼块,不禁感到后怕,回去告诉静贵妃,静贵妃又禀报了道光帝的母亲、恭慈皇太后,皇太后本来就与有“才女”之称的孝全皇后不和,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命令道光帝赐死皇后,孝全皇后为保全儿子,只得含泪自尽。

自尽之说虽然没有正史记载,但孝全皇后正当盛年突然暴病身亡的事也是一个谜团,她和同治帝皇后一样,都是清朝五个死因成谜的皇后之一。

孝全皇后去世后,道光帝没有再立皇后,他晋升静贵妃为皇贵妃,命她抚养孝全皇后留下的奕詝,此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她以皇贵妃的身份掌管后宫,却始终没能成为继后,很可能道光帝也是以此来保留奕詝嫡子的身份。

图片

而随着皇六子奕訢长大成人,他与兄长的差距越发明显,奕詝不仅经常缠绵病榻、而且纵情酒色,一次打猎时从马上跌落后落下了腿部残疾,从此很少外出活动,无论是见识还是能力都不如弟弟。

这让道光帝在立储之事上犹豫了很久,如果以“立贤”的原则,无疑奕訢才是最好的人选。

皇四子奕詝知道,从外表和才能上他都比不上弟弟,因此他接受自己师傅杜受田的建议,以“藏拙示仁”之道巩固地位,他学习当年与曹植争嗣的曹丕,处处表现出仁慈、孝顺和大度,随父皇外出打猎时,奕詝拒绝骑马射箭,说春天是鸟兽繁育生长之机,每当道光帝自言老病之时,奕詝就跪在地下痛哭流流涕,以表孺慕之诚,最终,道光帝认为奕詝“长而贤”,加上他始终未忘怀孝全皇后,最终定下以奕詝为太子。

1850年正月,道光帝病重之际,命内务大臣去开启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的“鐍匣”,宣布皇太子人选,而内务大臣打开“鐍匣”后,却不禁吓了一跳。

图片

原来,根据清宫惯例,“鐍匣”里只能放一道立储诏书,而道光帝的“鐍匣”里却放了两道诏书,内务大臣文庆打开匣后,首先就看到奕訢的名字,不过,这份朱谕写的是“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另外一份亲笔御书上则写着“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

虽然道光帝没有立奕訢为储,但他亲笔在“鐍匣”里留下立奕訢为亲王的诏书,足见他对奕訢的重视程度,他是想倚仗奕訢的治国才能,让太子多一个好帮手。

咸丰帝也很重视父皇的遗命,他从小由静贵妃抚养,静贵妃人如其名,温婉宁静,对咸丰帝视如己出,常常让他感到慈母般的温暖,与奕訢自幼朝夕相处,兄弟俩的感情也十分深厚。

登基之后,咸丰帝立刻封奕訢为恭亲王,三年后又任命他为领班军机大臣,这也是清朝第一个入军机处的亲王。

图片

奕訢

奕訢懂满蒙汉三种文字,跟着翁心存读过十几年儒家经典,能诗文、通骑射,颇有才气,对新学和西洋事物也有研究,外交应对之时显得很有章法,恭亲王的能干让咸丰颇有些忌惮,但在静贵妃活着的时候,他并没有表露出对恭亲王的敌意。

3、一字之争,兄弟决裂

咸丰帝自幼丧母,对静贵妃的母养之恩颇为感激,即位后,多次下旨称:“朕在冲龄,仰蒙康慈太妃(静贵妃)抚养,深恩。”“抚养朕躬十五载,恩恤伏加。”

咸丰帝

为了表达对静贵妃的敬意,道光帝驾崩后,咸丰帝尊封静贵妃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让她移居绮春园的寿康宫,按皇太后规格进行奉养,还为她添设了只有皇太后才享有的独立茶膳房。

在皇贵太妃的册封礼后,咸丰帝亲自前往寿康宫庆贺,在皇贵太妃面前递如意、行礼,并写了两首贺诗:

《慈荫楼玉兰花二绝句》

春晖爱戴庆寰中,缥缈祥烟淡荡风。

咸若馆前三月半,琼葩一树玉㻏珑。

好是番风到几寻,玉兰花发殿芳春。

莲池色相悟真境,得地含晖清净因。

从贺诗中,不难看出咸丰帝为康慈皇贵太妃庆贺时心中油然而生的喜悦。同年,他为养母隆重举办了四十大寿庆典,并将她生辰定为“慈寿节”,尽管当时太平天国的战火已烧到了半个天下,咸丰帝政务匆忙,仍经常去探望、问候静太妃。

1855年,44岁的静太妃突然患病,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咸丰帝固然非常悲伤,可恭亲王的一个冒失举动,让他感到很不满,进而生出了戒备心。

原来,身为领班军机大臣的恭亲王突然进了个奏折,打着“冲喜”的名义,请求咸丰帝尊封静太妃为皇太后,咸丰帝颇感为难,道光帝在世的时候,皇后之位空置整整十年,也没有把静贵妃册封为皇后,而自己若破格尊封,一来有违父皇生前的意愿,二来,自己的生母是孝全皇太后,再尊封养母为皇太后,殊违体例。

就在咸丰帝还没有明确答复的时候,恭亲王利用自己执掌军机的机会,通知礼部下达了册封诏书,尊封静太妃为“康慈皇太后”,这个举动不但冒失,而且有僭越的嫌疑,说白了,就是“矫诏”,不经皇帝同意,就伪造皇帝的圣旨。

虽然咸丰帝对恭亲王此举深为愤怒,感到是一种亲情绑架、勒索,但由于静太妃(康慈皇太后)的确对他有养育之恩,而且册封诏书下达8天后静太妃就病重去世了,因此他暂时隐忍,并未追究。

可恭亲王如此擅作主张,无视咸丰帝身为九五之尊、说一不二的权力,咸丰帝决定要给他一点颜色看看。

办丧事时,咸丰帝亲自为康慈太后拟了尊号:“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虽然谥号很长,却显得并不正规。

原来,真正受册封的皇后去世后,要在谥号里加上其丈夫的谥字,道光帝的谥是“成”字,他前三个皇后的谥号分别是“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独独到了康慈太后这里,就缺了个“成”字,显得规格差了一个等级。

不仅如此,咸丰帝还不准康慈太后的神位配享太庙,称“别殿奉祀,称号宜殊,非惟前代之旧章,实本我朝之定制。今明禋钜典,朕不敢以感恩之故,稍越常经。景铄鸿名,朕何敢以尽孝之私,致逾定礼。”说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而且道光帝生前就指定静太妃入妃陵,他不能逾礼。

图片

孝静皇后陵墓

不过,康慈太后的丧礼上,咸丰帝仍然服素服百日、奉灵驾、恸哭跪拜,以标准的皇太后丧礼流程进行了安葬。

也就是说,他禁止康慈太后用“成”字谥号,是为了“减杀太后丧仪”,纯粹是想给恭亲王添堵,表示“嫡庶有别”。

恭亲王当然对此非常不满,多次对人抱怨,感到非常遗憾。咸丰帝听说后,就以“办理皇太后丧仪疏略”为理由,撤掉恭亲王的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和正黄旗满洲都统等重要职务,令其回上书房读书。

兄弟失和的事广为人知后,咸丰帝对恭亲王也不再客气,在咸丰帝生前,始终将恭亲王排除在最高权力集团之外,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而儿子载淳(同治帝)只有6岁,咸丰帝将自己的六弟恭亲王视为最大威胁,临终任命了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异母弟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肃顺等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载淳听政。

图片

热河行宫中的顾命八大臣

而手持先帝遗诏的“顾命八大臣”却没防得了慈禧与恭亲王联手发动了“辛酉政变”,在回京之后,“顾命八大臣”竟以“伪造先帝遗命”的罪由被入狱,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被勒令在家自尽,肃顺被杀,从此恭亲王夺取了政权,被两宫太后封为“议政王”。

而对恭亲王耿耿于怀的谥号之事,慈禧很快也做出了安抚之举,1862年,她以同治帝的名义下旨,给静太妃加了五个谥字,尊封静太妃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抚圣成皇后”,到底当上了“孝静成皇后”,而且其神位也进了太庙配享,了结了恭亲王的遗憾。

而咸丰帝生前防了又防的六弟,在慈禧的内应下,不但为母亲争到了想要的谥字,还手握大权多年,直到慈禧羽翼已成,才将恭亲王从军机处排挤出去。

图片

这也是咸丰帝生前没能预料到的,事实上,慈禧是利用了咸丰帝与恭亲王的兄弟失和,从中取利。

甲午战争失利后,慈禧再次启用了恭亲王,不过,此时他年事已高,能力与声望不如从前,早已无力回天,于1898年病故,死后被慈禧谥为“恭忠亲王”、配享太庙,而他为之尽忠的人却决不是自己的亲兄咸丰帝。

参考来源:《清史稿》:宣宗本纪、文宗本纪、杜受田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