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尔德拉《回忆》——GP音乐会第05期

 飘韵电音 2022-06-10 发布于广东

      既然人称施坦威音乐会三角钢琴是钢琴之王,那么就要用模仿它的跨界钢琴来测试一下它对古典钢琴曲目的表现力了。就选一首古典钢琴小品——《回忆》,原曲由捷克斯洛伐克作曲家,小提琴家弗朗蒂切克·德尔德拉 (Frantisek Drdla,1868-1944)创作,是著名的小提琴独奏曲,又称《纪念曲》,后来改编成了钢琴独奏曲。

      平心而论,小提琴声音的油光水滑和连贯线条感,还有宛如人嗓的细腻歌唱感等种种特质,可谓与钢琴这个“敲击乐器”相去甚远。所以这首钢琴曲的编写和演奏都是不小的挑战,不管用什么方法,要让声音连续,再连续......对于钢琴而言,就需要右踏板的正确运用和大量和声衬托音符给“顶住”,才会有连贯的歌唱性感觉,没有的话,那就是“气短”的Feeling。

      此曲对于右踏板的运用,是讲究颇多:好多地方需要低音声部连续,是跨过小节线的存在,但同时高音的旋律声部要在适当的地方“停顿”一下,以体现小提琴演奏时运弓提拉断句,产生“气口”的弓法,也有独特的韵律感。这对于原声钢琴当然不会是问题,因为从物理角度,低音琴弦本来就比高音琴弦的振幅大,不那么容易止住音,此时右踏板采用轻巧的“点断”踩法即可完美做到抑制高音弦响,保留低音弦响。对于某些类型的电钢琴,却可能是灾难:

1)对于只有0和1两个状态的开关型踏板,一旦“点断”过,无论高低音,全部就跟着马上没了,一刀切断毫不含糊,杯具了。

2)对于支持半踏板,有0,0.5,1三个状态的踏板,这一“点断”,低音声部肯定会削减过多,剩下音色大变的低音尾巴,也差不多杯具了。

3)对于支持很多层踏板效果深度,达到“无级变速”的踏板,应该OK了吧?我看未必,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更到位的设计:

A踏板的每一次或多或少的抬起,同等条件下优先削减高音,保留低音;

B声音的削减,要看踏板当时的位置,还有在那些位置上停留的时间:停留越久,削减效应越强,就是说,在不同位置轻巧的“点断”,要保留余振,而且低音的余震相对更多。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处理,需要电钢琴音源和踏板的联动反馈要非常精准到位,哪怕是琴键起了后再踩踏板,也要有余振的泛音——总之,一切以原声钢琴止音器的运作原理为纲,不得偷工减料~起码瞒不过我的耳朵。实话说,上述A和B不到位的电钢琴,这首曲子一样弹不了:原先各种美妙的共鸣音被莫名其妙地弄得支离破碎,一抽一抽的,乐曲的氛围感就会荡然无存......不接受反驳,不信的就自己就试试看。没错,这首《回忆》靠共鸣音吃饭的,所以它是电钢琴踏板好不好使的“照妖镜”,就这样。

      话不多说,上视频:

      俄罗斯钢琴大师鲁宾斯坦说过:“踏板是钢琴的灵魂。”可见踏板除了对于声音的延长之外,对于共鸣的控制,声音色彩的营造,乐曲气氛的烘托,真的是作用良多。GP-510的踏板看来是及格的,其使用方式和声音变化的效果和原声钢琴相差无几,我用起来也非常适应,没有任何违和感。

    卡西欧在知乎有官方号,叫做“CASIO电子乐器”,开有专门介绍GP系列混合(跨界)钢琴的专栏,里面其中一篇就是专们介绍踏板的,有兴趣的朋友请自己前往查阅:

      还有,通过GP-510跨界钢琴来反推其采样本尊,可见斯坦威钢琴牛逼的地方,不是什么美得吓人的音色和惊天澎湃的音量,而是音符的声音反馈对手指触键过程的“区分度”,包括音量和音色的动态,能强能弱,能刚能柔,能亮能暗,能软能硬,能静能动......而且对比的鲜明度,比别的钢琴品牌领先好几个数量级。正所谓能甜能辣,能疯狂能端庄,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百变”。又好比,绘画能使用更多的色阶的话,画面的表现力无疑是更强,风格的类型的适用性也更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