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苑★散文】赏雾

 施云南 2022-06-10 发布于上海
【文苑★散文】赏雾 清晨,我起得太早,放眼窗外,白茫茫的一片,眼前一片模糊,什么都看不清楚。是下雪了吗,可是,上海这个地方,是很少下雪的,更何况,不是有那么一个成语,叫做“囊萤映雪”吗,有雪的反光,周围的景象应该看得十分清楚才对啊。我揉了一下惺松的睡眼,终于搞清楚了状况,原来是晨雾啊。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对于雾,我是极为喜欢的,之所以如此喜爱,恐怕就是因为白居易的这几句句子吧,雾在我的心目中,那简直就是神秘的代名词啊。今天,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和雾做如此亲密的接触,我又如何肯放过机会呢,当然要好好地赏一番了。
   说实话,如果只是用眼睛来分辨的话,我还真有点分不清什么是雾、什么是烟。本来嘛,烟雾、烟雾,总是合在一起说的。可是,人不光是只有视觉的,要是搭配上嗅觉,那估计就能够有分晓了,因为,不管是香烟之烟,香烛之烟,炉火之烟,但凡是烟,都会有一些气味的,而且,一般来说,那烟的气味,通常情况下会显得比较呛人。可是,雾就不一样了。
   不过,雾真的是没有气味的吗?我带着一些好奇,走出了屋子,来到了室外,使劲地嗅了起来。嗯,这雾还仿佛真的是没有什么气味啊。
   但是,虽然如此,我还是能够感受到那雾之美。都说,距离产生美感,距离为什么会产生美感,那还不就是因为距离远了,就看不清楚了吗,所以,与其说是距离产生了美,不如说是朦胧产生了美。这雾的好处便是,它并没有有意拉开我和事物之间的距离,但是,那雾却如同轻轻遮起的纱帐一般,使我看不清周围的事物了,使我和事物之间的距离感觉起来显得远了。在雾中,无论看什么东西,都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这种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感觉,能够将任何东西都变得更加漂亮,更加耐人寻味。
   哈,既然都已经出来了,那就顺便赏一下这雾吧。以往的时候,只听说过赏花、赏月、赏山、赏水,可是,似乎还真没有听说过这赏雾之人呢。那就从我这儿开始吧,我今日,也当一回兴味十足的风雅之人吧。
   要说赏,首先,还得是用眼睛来赏。人总是对无法捉摸的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那《蒙娜丽莎》为什么美呢,就因为她有着让人难以捉摸的神秘的微笑,维纳斯的雕像为什么美呢,是因为人人都在猜测,那断臂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动作。而雾中的景色为什么美呢,就因为我看不清周围的景物,不知道它们的真实形貌究竟是怎样的。在雾中看任何东西,不管是一棵树,一座桥,还是一栋房子,那景物都不是死板板地站在那里的,在白茫茫的雾霭衬托下,它们仿佛是浮在我面前的。我没有见过海市蜃楼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想,这周围的景物,都随着迷雾的浓淡而变幻着姿态,和那神秘的海市蜃楼,或许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吧。秦观在《踏莎行》里头所说的那“雾失楼台”,说不定就应该是这种感觉呢。
   所有的东西都变得若隐若现的,远处的楼房,已经根本就看不见了,近处的建筑物,也只剩下了一个轮廓。但是,依稀还是能够看见高低错落的线条的。于是,我便有了这样的一种错觉,那雾,是一个高妙的画家,在它的妙笔晕染下,我们眼中的万物,都变得简洁明快了,只剩下了勾物线还清晰可见,而那些细部的构造却又完全看不清了。这样多好啊,所有的事物,无形中都变得更美了,雾中的景物很静,静得可以入画。比如,我能够看见一棵笔挺的大树,能感觉到它的枝叶茂盛,但是,我却看不见那树干上贴着的小广告了,那不是很美好吗。再比如说,我能够看见一幢幢的小楼,但是,却看不见那上面积攒的污垢了。或许,这正是应了一句俗语吧,叫做“眼不见为净”,世界因为一场雾而变得美好。
   走在小区里,偶尔会有人从我的身边走过。说实话,这雾真是不小,等我看见来人的时候,往往那人已经和我面对面站着了。然而,我却似乎并没有被吓到,只是稍微有些惊异而已。那些邻居们,平常见到他们的时候,总是隔着老远打招呼,很少有能够相距这么近的。所以说,别看这雾让人们看不见东西,拉开了人与景物之间的距离,可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倒反而拉近了不少呢。
   是的,在雾中,也会让人看不见东西,可是,却和在黑夜中看不见东西,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顾城有这么一句诗,说的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就算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的黑幕之下,恐怕也是无可奈何的,伸手不见五指,这时候,我就会感觉到自己是如此孤立无援。哪怕我能够听见周围的声音,可是,因为我看不见东西,我还是会感到无所适从,仿佛被整个世界隔离开了一样。可是雾呢,那就完全不同了,在雾中,我不会有特别强烈的不适感,我也不会因为看不清周围的东西而感到恐慌。当我身处雾中的时候,几尺开外,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可能也会有些许的不安,但是,我还是会很快镇定下来的,雾,并不会让人感到太多的不安全。
  
   反正也是看不清东西的,倒不如,干脆把眼睛闭上吧,想到这里,我便索性微微闭上了眼睛,小心翼翼地在浓雾中缓步前进。没走了几步路,我就觉得奇怪起来了,这雾,不应该是没有气味的吗,为什么,在闭上眼睛之后,我却好像闻到了雾的气味呢?那是一种微微带着甜味的气味,有点像,嗯,像一碗甜羹。我笑了,虽然那雾看上去浓稠稠的,也不可能会有香甜的气息吧,所以,这一定是幻觉了。
   想到这里,我又向前走了几步,不对啊,这雾,不是香甜的,嗯,怎么好像有点咸咸的,像是海风的气味呢?哎,再往前走了几步之后,那气味又不一样了,这回,我闻到的是很淡的青草味,那只有新剪过的草坪上才会有啊。我猛地睁开了眼睛,仔细辨认自己的脚下,原来,我真的是走到草坪了上呢。昨天傍晚,我才刚刚看见有人修剪过草坪啊。这时候,我一下子明白了,我所闻到的,这哪里是雾的气味啊,原来,那不是闻起来像青草的雾,那就是青草的气味啊。而刚才的甜羹味和海风味呢,说不定,是从哪家的厨房里传出来的吧,或许,正有一户人家,在煮那香喷喷的圆子羹,而另一户人家呢,在拾掇带鱼之类的海鲜吧。
   我还以为,我闻到的这是雾的气味呢,原来不是,这是生活的气味啊。
   静下心来,我想:我平常也会在早上出来闲逛,怎么就从来都没有闻到过这样的气味啊。或许是因为,平常没有雾吧。在没有雾的世界里,我们的眼前,是色彩斑斓,眼花缭乱的世界,我们看见的东西更多,可是,于此同时,我们也忽略了一些其他的东西。而在雾中呢,由于我们的视觉受到了阻断,所以,我们的嗅觉就变得愈发灵敏起来了,闻到一些平常被忽略的气味,也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事情。
   我真是没有想到,这赏雾,还能够用鼻子来赏啊,而且,又能有另外的一番与众不同的领悟呢。
   这时候,我猛然间想到,既然这雾可以用眼睛来赏,可以用鼻子来赏,那么,我为什么不用我的每一寸肌肤来赏啊。在这铺天盖地的雾中,不妨将我身上的每一寸毛孔全部都打开吧,让我身上的每个部位,都浸润在这浓雾之中,感受这浓雾的抚摸。
   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啊,浓雾将我的整个身体包裹了起来,紧紧地贴着我身上的每一寸肌肤,但是,却并没有让我感到任何的窒息和不适感,正相反,在浓雾的轻抚下,我感觉我的呼吸都更加顺畅了呢。我知道,那雾,其实是由无数细密的小水珠构成的,所以,在浓雾中没呆多长时间,我就感到,我的皮肤有微微的湿润感。哈,那些时尚的女子们都喜欢做面膜,说是可以保湿、锁住水分,而我呢,我却更喜欢这种在雾中做全身皮肤护理的感觉。我相信,这效果必然是很好的,因为,这雾里头,可是有着大自然的精华啊,那些人工调制的化妆品,又如何能比得上呢。古人说过“明月清风不用一钱买”,而用这迷迷茫茫的雾来做皮肤护理,也是很不错的啊。
   不过,我也听说过这样的一个科学小常识,据科学家说,不要在雾中呆太多的时间,因为,那雾会黏附一些空气中有害的物质,所以,这个时候的空气污染,会比平常更严重。但是,我总觉得,这还是得区分是什么地方吧。如果是在工厂林立或是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或许是这样的,可是,如果是在原本就空气清新、草木茂盛的大自然里头,那就应该不一样了吧,那雾既然会黏附空气中有害的物质,就自然也会黏附对人体有利的物质啊。
   就在这时候,吹来了阵阵清风,浓雾,被吹得时而聚拢,时而散开,它就好像是在我的面前跳起了婀娜多姿的舞蹈一般。还有什么会比雾更温柔,更多情吗?一阵风儿吹来,刚把它从我的身边吹开些,它又袅袅婷婷地迎面贴了上来,慢慢地,用它的温情,打湿了我前额的发丝。世人都用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这样的成语来形容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富有神秘感的事物,可是,这雾真的是不可捉摸的吗?乍看起来的确是这样,因为,它让一切都变得模糊了,可是,当我投身在雾中,和雾做亲密接触的时候,我又会发现,并不完全是如此了,那雾,就好像是一个缠绵而又多情的女郎,那缭绕的雾气,就是它那飘然舞动的长袖,这多情的雾仙女,总是在我的周围游走,温柔地拥着我,“花明月黯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这是多么美妙啊。
   雾,是最喜欢和人捉迷藏的了,它像轻纱,但是又比轻纱更富有质感;它像云彩,但是又比云彩更加轻盈。它挂在树上,绕在屋宇之上,弥漫在小路上,隐身在花木丛中。它总是在我的身体左右,来回飘荡,时而像奔涌的海潮,时而像白鸽翩然。这乳白色的轻霭,在它玩累了的时候,就会化成小小的水滴,洒在路面上,洒在花丛中,也洒在我的脸上、发间。这真是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啊。
  
   赏雾赏到这种程度,我也算是前无古人了吧,光用感觉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要了,人类,是一种有思维的动物,所以,我也不妨开动我的头脑,在雾中,遐思一番吧。用思想来赏雾,那也是一番不错的经历啊。
   雾,大概是神仙现身的时候,必备的重要道具吧。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儿时看《西游记》,一阵雾霭之后,那土地老儿便会从地底下冒出来了。据说,在古时候有那好道术的人,能作五里雾,于是后世便把这五里仙雾,作为是仙境的代名词了。那能作五里雾的道人,是不是真有仙法,我不知道,或许,那只是一种和现在的魔术师异曲同工的技法吧,不过,用这雾来比喻仙境,我却觉得,那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这种感觉,是局外之人所无法感受到的,要体会其中三味,必须要像我今天这样,亲身走在雾中,才能体会到,那雾的美妙之处啊。
   不过,雾却并不总是给人美好的感觉,像我这样心情舒爽之人,走在雾中,会有一种神秘的美感。可是,对于那些内心悲痛、惆怅的人来说,这雾,恐怕就不会是那么美好的东西了吧。要知道,虽然这雾使得周围的景物有了一种朦胧的美,可是,毕竟也遮住了前路啊,急于赶路的人,尤其是那些马路上的司机,恐怕对它是不会有什么好感的吧。
   “翰海阑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种感觉,应该不好受吧,远行之人,遇到大雾遮天的日子,不得不耽误行程的时候,恐怕不会有我这样的闲心思来赏雾的,在他们的心中,更多的,恐怕是“长安不见使人愁”那般的惆怅和无奈吧。
   听说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晋朝的陆机,蒙冤被害之时,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一个不为之痛哭流涕的。那一天,就连天上的日头也变得昏暗了,天地间被一片浓雾所覆盖。世人都以为,那是老天爷在为陆机鸣不白之冤。于是人们便用“冤深陆机雾”来形容冤情。在这个故事里,雾又给了我们一种别样的感受,它俨然就成了和六月飞雪一般的意思了。
   是的,雾给人的感觉,除了神秘之外,还有遮蔽,掩饰真相的意思,所以,当我们形容政治清明,或者是形容解开难题,豁然开朗的时候,总会用拨开云雾见青天这样的词汇。
   说实话,雾,只不过是一种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当空气中水气充足的时候,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到某种程度之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在空中,这个时候,地面的能见度就会降低,我们便会说,起雾了。就是这样一种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怎会让人产生如此丰富的联想呢?或许,那雾,还是普普通通的雾,不同的,是赏雾之人的心情吧。
   正当我想到这里的时候,晨风吹得更大了,太阳也已经出来了,于是,那雾,便逐渐淡去,渐渐地,消失不见了。
   这一场由雾带来的感官盛宴,终于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啊,我轻轻地叹了口气。这个时候,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一个个都是行色匆匆的样子,或许,他们都是因为这场雾而延迟了行程的吧,如今,雾气散去,还是要加倍赶路啊。
   我的赏雾之行,也终于告一段落了,这雾,还真是神奇啊,它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能够用鼻子闻,用皮肤触摸,甚至还可以用思想去感受它。雾气消散后的世界,重新又变得清晰起来,一切都尽收眼底,再也没有那雾里看花的感觉了。不过,我倒是觉得,这样清清楚楚的世界固然很好,可是,如雾般朦胧的世界,也未尝不美啊。或许,要发现这世间的美,不仅要有一双慧眼,还得有一颗慧心才行啊。
   想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情也突然变得豁然开朗,走路的脚步也轻盈了不少。是因为我的内心世界,也拨开云雾见日出了吗?
   如果有人问我,雾真的可以赏吗?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可以,雾,真的可以赏。 【文苑★散文】赏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