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苑★散文】梦与现实

 施云南 2022-06-10 发布于上海
【文苑★散文】梦与现实 什么才是人最自在的状态,庄子告诉我们,那种境界,叫做“逍遥游”,的确,超然物外的逍遥游境界,是很多人都心驰神往的意境,逍遥游并不仅仅只是虚无之游,而且还是自然之游,心灵之游,是人和大自然之间的完美融合。一个人,如果能够放开一切的包袱,摆脱现实的各种羁绊,全身心地沉浸在一个心灵的世界中,自由自在地飞翔,那种感觉,该是多么美好啊,那便是“逍遥游”的境界。只可惜,理想和现实之间,似乎永远都隔着一道无形的、怎么都穿不透的藩篱,它阻挡着我们神骛八极、心游万仞。
   是的,这个世上,没有人能够真的放纵无羁。有时候,我们被放逐在灵魂的孤岛上,徒然望天,却找不到登天的路径。就好像屈原那样,对天长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又好像李白那样,拔剑四顾,心绪惆怅,“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又或者是如同杜甫那般,面对着艰险的世事,叹一句,“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的确如此,人活在世上,是不自由的,我们被拘禁在世俗陈规的樊笼里,我们被名利权势的锁链牵绊住了手脚,所以,只能像一只笼中鸟一般,乖乖地呆着,不能任意飞翔。
   但是,幸好,我们还有梦。
   说到梦,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睡梦之梦,当我们酣然进入睡眠状态,沉浸在黑甜的梦乡之中,我们的肉体便彻底地放松了,我们的思维,开始自由翱翔。我们的脑袋,虽然依然处在脑壳这方寸之地中,可是,却能够缓缓张开那大脑上的层层褶皱,放映出光怪陆离、千奇百怪的画面。一切我们在醒着的时候不敢想,不曾想的事情,都在睡梦之中展开。我们处于一种完全自在自由的状态之中,卸下自己的伪装,摘掉自己的假面具,显出自己的本来面目。因此,梦境中的那个自己,往往比清醒的时候,还要真实,更能显出我们的本色。
   而另一种梦,自然是理想之梦,和睡梦之梦正好相反,那是我们在清醒的情况下所做的。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不管你是公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不管你是心比天高,还是务实质朴,人总是有属于自己的憧憬和理想的。
   这睡梦之梦,和理想之梦,看上去似乎是有不同之处的,可实际上呢,它们也有着共通之处。人们都说:“梦是心头想”,“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说,那夜晚的睡梦,其实正是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补偿,正是由于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有很多缺憾,我们的理想和愿望不能够实现,所以,才有了梦中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就是说,那充满了无限想象的睡梦,其实正是源自里我们的理想之梦。可不是嘛,“天下诸缘如愿想,人间万事总先知”,这就是人们对于睡梦的解释,在睡梦之中,一切现实中茫然的、不可捉摸的场景,都能够在其中得到实现,在梦里,天涯万里变咫尺,幽冥茫茫亦可通,纵使是天人永隔之人,也可以说来就来,要见就见。
   人们最爱做的,恐怕就是美梦了吧,在梦中,实现所有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梦想,这样的梦,恐怕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吧。可是,当人们从美梦中醒来,回想起梦中的一切,再联系起现实世界,恐怕又会令人感慨现实的残酷了吧。在梦幻中,高官得做,骏马得骑,享尽了人世间一切的荣华富贵,可是,等到醒来的时候,却发现,原来是黄粱一梦,这样的梦,虽然够美,可是,清醒之后,却足以令人怅然,会让人产生人生的幻灭感,“一枕黄粱梦太长,凭人唤醒又何妨”,那从睡梦中醒来的人,或许会变得万念俱灰,就连那理想之梦都不想去追求了呢。
   据说,苏东坡在昌化的时候,曾经背着大瓢在田间歌唱,遇见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妇人,那位老妇人对苏东坡说:“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苏东坡颇为感怀,怅然而诺。后来,人们便将那位老妇人称为“春梦婆”。或许,美梦做得太多了,看见了现实和梦幻之间的差异之后,人们便会感叹世事的无常,功名富贵难以长久。人们将这样的人,称为已经看破红尘、看透世事之人。这样的人,是道家十分赞赏的,可是,如果搁在现实社会中的话,或许就会被人称为不思振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了吧,对社会,恐怕也并无什么裨益。
   或许,一场美好的佳梦,就它的现实意义上来说,还并不是特别美好呢。
  
   有很多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都与梦有关。比如《牡丹亭》就给大家讲述了一个与梦有关的凄恻爱情。《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是一个因梦而死,死而复生的女子,她的生死,都是源于一个梦。而杜丽娘之所以会做梦,皆是因为心中有情,“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其中的《惊梦》一出,那是一个奇幻之梦,让所有人一见之下,都难以忘怀。
   花季少女杜丽娘是一个出生名门的女子,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住了手脚,所以,她的青春,是孤寂的,每天最多只能在侍女春香的陪伴下,闲逛一下自家的后花园。繁华的春景,令她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于是,她便感怀起了自己的身世。在梦中,她梦见了一位与自己年龄相当的才子,于是,心生爱慕,与他两情缱绻。只可惜,梦醒之后,现实的残酷,令杜丽娘心灰意冷,她知道,自己想要追求自由的爱情的理想,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现实,于是,她便伤情而死。
   当然,杜丽娘是一个勇敢的女子,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之梦,甚至在自己死后,她的魂魄依然不依不舍,寻找着对方,最后,终于找到了梦中的男子柳梦梅,寄梦以诉心中衷情。
   《牡丹亭》的故事,全部都围绕着杜丽娘的梦而展开,在美梦之中,她找到了自己所向往的理想生活,醒来之后,为残酷的现实所迫,最终香消玉殒,可是,她魂魄不散,继续追求真爱,终于使得原本梦中的情境,变成了现实。
   其实,和杜丽娘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勇敢去追寻自己的梦,以睡梦之中的情境,作为自己的理想之梦来勇敢追求。在唐传奇中,有一个陈玄祐写的传奇小说,叫做《迷青琐倩女离魂》,后来又被郑光祖改编成了元杂剧,更名为《倩女离魂》。在故事中,一个善良的少女张倩女,和王文举从小就有婚约,可是,倩女的母亲却嫌贫爱富,不喜欢这王文举,提出不招白衣女婿,于是王文举只能被迫去京城参加科考。张倩女在王文举走后,思念成疾,于是恹恹卧床不能起。可是,她虽然身体还留在家中,灵魂却已经离开了自己的肉体,去追赶心爱的王文举,和他一起去京城,相伴三年。最后,王文举终于得中状元,衣锦还乡,倩女的魂魄才得以和自己的肉体合二为一,两人从此相依相随,不再分离。
   在这个故事里,虽然所说的是魂魄,可是,其实也能够理解成是一个梦境,一个倩女和王文举共同在做的梦,那一缕香魂,乃是爱情的升华和结晶,乃是痴情之梦的化身。或许,相比杜丽娘,倩女更为勇敢,她的梦魂形象,实际上是介于现实和梦幻之间的,是一种超现实的产物,她不能在纯现实中完成自己的理想之梦,于是,就借用这梦魂,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只可惜,梦也不是说有就有的,有的时候,虽然情到至深,痴情无悔,可是,却偏偏不能够有梦。
   想当年,白居易写下了一首动人的诗篇,名字唤作《长恨歌》,描绘了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他们想如同普通的百姓那般,拥有一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完美爱情,可是,造化弄人,马嵬坡前,杨贵妃香消玉殒,只留下唐明皇“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于是,他便只能寄希望于在梦境之中能够和自己心爱的妃子杨贵妃相见,他希望能够和杨贵妃再次重圆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誓言。只可惜,越是如此期盼,那梦就越是不肯出现,“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所以,最终,唐明皇只能放弃了自己的奢望,转而想要依靠那位“临邛道士鸿都客”,想借他那“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法力,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是啊,这个世上,有很多时候,是不能尽如人意的,神女有意而襄王无梦的事情,常常发生,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吧,人们才格外渴望能够有一个梦,纵使不是一个完美的梦,也没有关系,就算只有一个哀婉而又凄清的梦,也至少能勉强让人心中稍微得到一些安慰。
   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题目中就冠以一个“梦”字,自然,在整部小说中,“梦”也是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的线索。贾宝玉曾经梦游仙境,和警幻仙子相遇。所以说,在整个故事的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原来贾宝玉是一个很容易进入梦境的人。
   可是,随着故事的发展,贾宝玉的梦渐渐地少了起来,到林黛玉魂归离恨天之后,贾宝玉到了潇湘馆,想起了两人以前在一起的日子,于是,嚎啕大哭,真是至情至性。哭了一抱之后,他还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就想起了做梦,他想在自己的梦中,和心爱的林妹妹再次见面,两人可以互诉衷肠,于是,他便暗暗向上天祷告,而且,诚心诚意地独自睡在外间。只可惜,“却倒一夜安眠,并无有梦”。于是,他大失所望,只能伤心欲绝地感叹说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一次没有成功,他并不甘心,于是又试了一次,可是,却依然没有成功。
   由此可见,这梦也并非是任何人想做就能够做得了的。这真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为什么,一开始的时候,贾宝玉可以如此容易、轻松地就进入了梦中,可是,后来他如此诚心实意,却反而不能进入梦中了呢?或许,是因为梦是一种顺其自然的事情,太过于执着,反而就做不成梦了,又或者,当时的贾宝玉,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是一块纯洁的玉璧了,他已经被人世间的污浊给玷染了,所以,那梦便也不是那么容易做了。
  
   通常时候,梦是不完整的,常常是扑朔迷离的,就好像是阳光或月照下的树影一般,斑斑驳驳、细细碎碎的;又像是勉强连缀起来的不完整的拼图一般,看上去连成了一片,仔细查看,却又拼不出完整的图案;还好像那拍在岩石上的浪花一般,虽然来的时候给人一种“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的震撼,可是,仔细咂摸的时候,又觉得那梦已经碎成了一小滴一小滴的水珠,错综复杂,令人难以解读。梦,是稍纵即逝的瞬间,是电光火石的记忆。
   然而,就是这支离破碎的梦,我们要是真的能够将它们拼合起来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其实就是我们人生的片段。一切梦语皆心语,一切梦境皆实景。梦是对于现实的延伸,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在梦中重现。有的时候,它们在梦中得以实现,也有的时候,梦境将现实中的不幸扩大化,所以,在这种时候,那些梦又都变成了凄苦而又忧伤的,有的时候,甚至还会让人觉得恐惧、震颤。
   宋朝的大诗人陆游,就是一个很容易做梦的人,而且,他还用自己的笔,将自己的梦境给记录下来。
   陆游是一个充满了激情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绪,就算只是看见了一幅画,听见了一声鹤唳,喝下了几杯浊酒,写下了几行文字,都会燃起他胸中那深深的爱国激情。哪怕是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候,政治上遭受到了重重的打击,困居乡里,生活十分艰辛的情况下,他也从不嗟叹自己的不幸,依然期待着能够重新跨上战马,驰骋疆场。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就是陆游的梦,在梦中,我们可以看到英雄末路之悲哀,可以感受到壮士暮年之凄凉,可以体味到宝刀空老之悲切,可是,我们也能够从中感受到,陆游心中那一份浓浓的爱国情怀。
   在现实生活中,家国难复,江山社稷危在旦夕,而他却又报国无门,所以,终日愤愤的陆游,只有在梦境之中,才能够一圆自己的千秋家国梦。据说,他曾经在梦中梦见过自己随着皇帝的车驾出征,将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收复了回来。沦陷之地的老百姓们,又重新看见了汉家的威严,他们载歌载舞,重新换上了汉家的服饰。“驾前六军错锦绣,秋风鼓角声满天。”只可惜,这样的场景,也只能在梦中才能看见了。
   当然,无情未必真丈夫,陆游的生命中,也并非只有“铁马冰河”,他也曾经无数次地梦见自己那有缘无分的爱人唐婉,同样,也将那梦中的场景,记录到了自己的诗词中去。“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这一句句令人心碎的诗歌,将诗人陆游的梦和现实都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总是无限怀念的,在陆游的心中,唐婉永远都是美目流盼的佳人,纵然残酷的现实将希望之网给撕了一个粉碎,至少,他还可以靠梦,来回忆美好的过去。
   陆游是一个浪漫之人,纵使现实是残酷的,让他既不能和心爱的人白头偕老,也不能完成自己匡扶社稷的理想,可是,至少,他还有梦,他还能做梦,即使已经到了发苍苍,视茫茫的时候了,只要还有梦,就还有希望。
   这就是梦,不管是睡梦之梦,还是理想之梦,它们都是来源于现实,可是又高于现实的,正因为现实世界有诸多的不如意,所以,我们才会有梦想,才会有那蹁跹的美梦。想当年,庄子曾经在睡梦之中变成了蝴蝶,醒来后,他发出了疑问,“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其实,又何必去计较,究竟是谁在梦中变成了谁呢?不管做了怎样的梦,无论是美好,还是凄清,亦或者是恐怖,只要人生中还有梦,就说明,我们还有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
   人生多美好,至少,我们还有梦。 【文苑★散文】梦与现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