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美术史—两宋绘画艺术(教资教招)

 llljjgg 2022-06-10 发布于北京

宋代绘画的主要特点是世俗美术得到发展,职业画家活跃,宫廷绘画兴盛,画院体制不断完善,绘画题材更加广泛,风格更加多样,此外,形成了士大夫绘画潮流,代表人物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等。他们的绘画多为寄兴抒情之作,题材偏重墨竹、墨梅及山水树石,反对过分追求形似的临摹,强调表现主观情绪,追求天真清新的风格,宋代文人士大夫绘画潮流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为元明清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北宋后期出现了风俗画和历史故事画。

—、人物画

由于北宋统治者对于道教的重视,道教壁画的创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北宋初期的宗教人物画继承了吴道子的画风,代表作家是武宗元。北宋中期开始,人物画沿两个方向变化,一是由重着色转向重水墨,二是出现了白描人物画,宋代职业画家及宫廷画家多追求严谨工细,注重写实;文人画则以写意为先,抒发个人情感。梁楷的水墨写意减笔人物画,开创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

1、武宗元与宗教人物画

武宗元,北宋画家。他擅画道释人物,师法吴道子,曾为开封、洛阳各寺观作大量壁画,行笔如流水,神采活动,大抵如写草书,笔术精高。他的传世作品有《朝元仙仗图》,这是一幅道教壁画稿本,以卷轴画形式流传至今,画面描绘了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的场面。人物众多,繁而不乱,线条流畅,衣纹稠叠,临风飘扬似在空中。人物仪态不同,头饰仪仗各异,成功的表现出帝王君主的庄严,神将的威武和仙女的丰姿。衣纹用纯菜条描法,显示出吴带当风的特色。

文章图片1

《朝元仙仗图》

文章图片2

《朝元仙仗图》

文章图片3

《朝元仙仗图》

2、李公麟与白描人物画

李公麟,北宋文人画家。他在人物、鞍马、山水、花鸟题材上无所不精,被称为“宋画中第一人”。尤工画马,苏轼称赞他“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他继承了顾恺之以来的传统,而又有所创作,自立新意,在刻画人物个性和情态上极具动力。他主张作画“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他善于表现画家的情怀感受,构思新颖而有深意。他的传世作品有《五马图》。

文章图片4

《五马图》

3、梁楷与减笔人物画

梁楷,南宋画家,人称“梁疯子”。他所画人物、山水、花鸟并精,既能作精妙严谨的图画,又擅绘洗练放逸的“减笔”画。他把水墨写意用在人物造型上,开创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他的人物画多以佛教禅宗人物或文人雅士为题材,《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都是以极其简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绘描绘出来的。《泼墨仙人图》中的仙人系以大笔蘸墨画人物的衣着,寥寥数笔勾写人物面目,生动传神。

文章图片5

《泼墨仙人图》

二、山水画

两宋是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代,北宋山水主要沿袭与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画派。宋初以李成、范宽成就最高,中后期的郭熙等山水名家多受李成的影响,同时又出现了以燕文贵的集山水、界画于一体的“燕家景致”,与赵令天穰为代表的富有诗情的“小景山水”,以米芾父子为代表的表现江南烟雨迷蒙的“米家山水”和王希孟、赵伯驹等人以臻丽细密著称的青绿山水。靖康之变后,绘画中心转向南方,画家们致力于表现秀丽的江南山水画风,由北宋的雄壮浑厚转为空灵雅秀,出现了南宋四家,以清丽俏拔的形象和简括的笔墨章法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天地。

1、北宋山水

李成与范宽是北宋初期山水画的代表,上承荆浩以水墨为主的传统,以表现北方浑厚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以五代的关仝一起被认为是“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他们的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李成与范宽

李成,五代宋初画家。他擅长画寒林平远之景,下笔有神,勾勒不多,行极层叠,皴擦甚少,骨干自坚,给人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感觉。他画寒林创“蟹瓜”法。他对北宋山水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北宋时期,被誉为“古今第一”,传世作品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

文章图片6

《读碑窠石图》

文章图片7

《寒林平野图》

范宽深入终南山、华山一带,对自然进行观察体会,最终创造了自己的风格。宋人论他的作品,大多气魄雄伟,境界浩莽。用笔雄劲而浑厚,笔力鼎健。他所画的崇山峻岭,多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峰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他擅用雨点皴和积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般的沉郁效果,衬托出山势的险峻硬朗,他还擅画雪景,被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传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等》等。

文章图片8

《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被誉为“宋代绘画第一神品”,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巅峰之作,《溪山行旅图》是典型的高运法构图。画中巨峰巍然耸矗,山涧中瀑布直泄而下,峻厚的山峦长着茂密的林木,岩石皴纹历历可辨,显示出一种逼人的磅礴气势。山脚下雾气迷蒙,近处大石兀立,老树挺生,溪水潺潺。山路上有旅人赶着驴队走过,人畜虽皆画得极小如蚁,然却真实生动,使人仿佛能够听到驴蹄心嘚嘚之声。

(2)郭熙与《林泉高致》

郭熙,画家、绘画理论家。他的山水画师法李成,画山石创状如卷云的皴笔,后人称为“卷云皴”。他的存世作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幽谷图》等。

文章图片9

《早春图》

郭熙对山水画的见解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全书共分为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他在山水取景构图上,总结了此前的透视经验,提出影响深远的“三远”构图法,《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

“三远”法,是一种散点透视法,分别指的是:高远、平远、深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被称为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被称为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被称为平远。

(3)米家山水

米芾,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他天资高迈,颠狂放达,冠效唐人,有“米颠”之称。他借鉴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对江南山水的亲身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树木,信笔作画不求工细,创米家山水(也称为米氏云山)画法。他的书学散论《海岳名言》主要反映了作者对书法创作的认识及其书法美学思想。

米友仁,米芾长子。与他的父亲米芾并称为“大、小米”。他画山水“点滴烟云,草草而成,而不失天真”,自题为“墨戏”。这种以落茄(即墨点)表现江南烟雨景色的山水,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传世作品有《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图》等,他的作品完全以水墨画成,无勾皴之笔,利用墨水相互渗透的模糊效果,表现烟雨迷蒙的江南山水,史称“米点皴”或“落茄皴”。

知识拓展:

“米家山水”又称为“米氏云山”,宋代山水画派之一。米芾所创,其子米友仁加以继承与发展,该画派描绘云烟掩映的江南山川景色,多采用泼墨法,参以积墨和泼墨,又常用焦墨提,其精妙在于见笔见墨,属水墨大写意画法,画家自称“墨戏”,对水墨山水发展影响很大。

(4)青绿山水

青绿山水在宋代虽不如水墨山水流行,但是受到宫廷贵族的欣赏,画风趋向细腻典雅,造境图形也务求真实严谨,代表作品有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它们堪称宋代青绿山水的双壁。

《千里江山图》传为王希孟18岁时所作,长约12米,被誉为“青绿山水第一长卷”,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文章图片10

《千里江山图》

2、南宋山水

南宋山水代表是“南宋四家”,分别是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他们主要是讲究意境创造、以抒情为主要目的的“偏角山水”,画家以突出一个局部的方法来加强描写的力度,用笔更加泼辣,水墨的韵味发挥得更加充分。马远、夏圭更是因为构图多截取一角或片段的不全之景、画面中留下大块的空白,而被人称为“马一角”和“夏半边”,这种构图简洁、主题鲜明的山水画有一种全新的境界。

(1)李唐

李唐擅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描绘出山川雄峻的气势。他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而他的造型章法及墨笔上均明显趋于简括,开创了空灵雅秀的南宋院体山水画。李唐的代表作品《万壑松风图》、郭熙的《早春图》和范宽的作品《溪山行旅图》被称为宋画之三大精品。

文章图片11

《万壑松风图》

(2)刘松年

刘松年擅画山水人物,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画风笔精墨妙,变雄健为典雅,水墨青绿兼工,还精于界画。他现存的作品有《四景山水图》。

(2)马远

马远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伟的大斧劈皴画山石峰峦,布局简妙,线条硬朗,水墨苍劲,意境深邃清远;在取景上善于大胆取舍裁剪,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当时人们称它为“马一角”。这种“边角之景”的特点是“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他的传世作品有《踏歌图》和《寒江独钓图》等。

文章图片12

《踏歌图》

文章图片13

《寒江独钓图》

(4)夏圭

夏圭画风与马远极为相似,构图也多空白,人称“夏半边”。他的代表作品有《溪山清远图》。

三、花鸟画

宋代是我国古代花鸟画发展的昌盛时代,宫廷装饰的需求和社会中上阶层的需求都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

1、崔白和宫廷花鸟画之变

北宋前期的花鸟画标准依然是宁静平和,细腻艳丽的“黄家富贵”之风,北宋中后期的崔白则突破了陈规,成为北宋画坛的革新主将。

文章图片14

《双喜图》

崔白擅长画花竹翎毛,善于表现荒郊野外秋冬季节中花鸟的情态。尤精败荷花、卢雁等描绘,手法细致,形象真实,生动传神,富于逸情野趣。所画鹅、蝉、雀堪称三绝。他的代表作品有《双喜图》《寒雀图》。

2、宋徽宗和宫廷花鸟画的繁荣

宋徽宗赵佶酷爱和重视绘画,大力举画院,兴办画学,使得宫廷绘画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赵佶的花鸟画细腻柔丽,相传他的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瑞鹤图》。赵佶的书法行笔坚挺劲美,称为“瘦金体”。

文章图片15

《芙蓉锦鸡图》

3、文人士大夫的墨竹墨梅

北宋中后期文人士大夫绘画形成了独特体系。以苏轼、文同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以绘画抒情寄兴,状物言志,不完全拘泥于形似格法,大多喜好水墨写意,爱画梅竹,以表现高洁品格。苏轼不仅是文人画的最早提倡者,也是文人画基本理论的建立者和杰出的创作实践者,他所提出的文人画理论影响至今,他的诗歌文章是研究中国文人画的重要文献资料。

文人画赋予梅、兰、竹、菊以道德品格,号称“四君子画”,这在宋代已经形成,至明清而大盛,成为传统绘画中的独特门类。北宋的文同善画墨竹,开创了“湖州竹派”。南宋杰出的文人画家赵孟坚,擅画梅兰竹石,尤擅白描水仙,传世作品有《岁寒三友图》。

四、风俗画

宋代初期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世俗生活为主题的风俗画,南宋时期,风俗画的题材范围扩大,包括农民耕织,货郎担子、车船运载、牧童生活、婴戏等。苏汉臣以擅画货郎、婴戏著称,画风精丽,情态深动,传世作品有《秋庭戏婴图》《婴戏图》等。

文章图片16

《秋庭戏婴图》

张择端风俗画家,他专攻界画宫室,尤其擅长绘画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自成一家。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体现了宋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

文章图片17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为绢本设色,笔墨技巧是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严谨细腻的笔法展现了宋代都城汴梁郊外,及汴河两岸的景象。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为郊区农村风光;中段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以及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栉比,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他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

李嵩是南宋画院待诏,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风俗画独具特色。他画的货郎图表现了货郎来到农村,村童和农户围着货郎担观看,和一般表现富贵气象的货郎不同,极富生活气息。

感谢您的阅读!想要了解更多美术学科知识,请订阅,点开主页查看我的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